朱為眾
筆者于2013年四季度從邁克爾斯公司(Michaels Stores)轉戰(zhàn)金寶貝(Gymboree),也因此對早教這個行業(yè)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更深入的了解。
在美國,早教早已被提到了國策的高度,而作為這一政策的吹鼓手之一,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2013年2月的國情咨文演說中以顯著的篇幅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大量的科學研究反復證明:兒童的學習開始得越早,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就表現得越佳??墒窃诮裉斓拿绹?0個4歲兒童只有不到3個有機會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大多數的美國中產階級根本無法負擔每周幾百美元的高昂學費(在美國,各地的費用相差很大,在一些大城市,上千美元的月費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至于最需要幫助的貧窮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學前教育的機會,他們的人生可能在此時就被罩上了將困擾他們一生的陰影。今晚,我提議與州政府攜手合作,為美國的每一個孩子提供優(yōu)質學前教育。我們在學前教育所投資的每1美元都會帶來7美元的回報,因為我們會看到更高的高中畢業(yè)率、更少的青少年懷孕和青少年犯罪?!?/p>
而早在2010年,美國商會下屬的有競爭力勞動力學會(Institute for a Competitive Workforce)就發(fā)表了一篇引起了廣泛關注的關于兒童早期教育的報告《各就位,預備,跑!商界為什么應該支持早教》,指出提高美國勞動力競爭力可持續(xù)優(yōu)勢的關鍵,在于從人力資源的源頭抓起,即從幼兒的出生到學齡前5周歲這一段時間。有競爭力勞動力學會推出的“早教發(fā)展方案”明確提出,要把早教看作是對可持續(xù)和有競爭力勞動力的一項投資—早教不再僅僅事關年輕父母和家庭的煩惱和花銷,它是社會、企業(yè)和民族對前途的投資。
人力資源的質量與現代商業(yè)的錯位
今天的美國人力資源大軍中有接近一半(8000-9000萬之眾)不具備當代企業(yè)所需要的教育和交流技能,因而在職場上難以保持競爭力。這恰恰是美國社會和經濟的尷尬:一方面失業(yè)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很多崗位招不到合格的員工。事實上,大量的測試證明,美國學生不能滿足企業(yè)的需要(表1)。
更重要的是,現代商業(yè)所要求的技能正在發(fā)生變化。研究表明,1960-2002年的40多年間,商界對于在復雜情況下交流的技能要求提高了27%,對具有專家水平思維能力的要求提高了20%。與此同時,對傳統(tǒng)和常規(guī)的手工和認知能力的要求反倒分別降低了6%和16%。結論很自然:人力資源的質量與現代商業(yè)錯位了。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競爭力的方式只能是培養(yǎng)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團隊工作能力和隨時勝任有余的勞動大軍,而且只能是從娃娃抓起。
在美國商會的一項調研中,90%的會員均認可:如果美國要想保持強國的競爭優(yōu)勢的話,必須有一支生機勃勃、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勞動大軍,即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源之爭的勝敗關鍵則在于早教— 從娃娃抓起。
為什么要從娃娃抓起?
魯迅先生說得精辟:“其實即使是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敝袊顺Uf“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其實樹木和樹人的關鍵都在于最初的幾年,樹木說的是育苗,樹人說的是早教。簡單來說,育苗和早教都是打基礎,日后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打得厚不厚實。
大量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在出生后的最初3年時間里就已經完成了大部分腦神經細胞的生長,因此這一期間的早教直接影響著腦神經細胞的發(fā)育。當然,這里所說的早教絕不僅僅是背詩、唱歌、跳舞和識字,還包含音樂、體能、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與傳統(tǒng)教育中的學習知識相比,它更強調的是兒童在最初5年里從所處環(huán)境和體驗中得到的學習和發(fā)展,與其說是學習知識倒不如說是掌握和發(fā)展今后學習知識的能力。早教并不排斥認知能力和智商的開發(fā),但同時還強調對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情商的全面培養(yǎng)。
恰恰是因為大量的科學研究將兒童的早期教育和成人的成功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在20世紀初期,各種早教機構和理念得以蓬勃發(fā)展,而過去40年里,各種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機構、出版物和近些年流行的數碼化教育工具和渠道都大大豐富和改變了早教的內容和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早教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泥沙俱下到通過科學研究達到共識的現狀。如今,根據哈佛大學兒童發(fā)展中心的研究,高品質早教應該具備幾個基本的要素,而它的出現并不在于取代父母第一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恰恰相反,它希望通過教程優(yōu)化父母這一功能和角色(表2)。因此,高品質的早教無不把父母看作是合作伙伴,很多早教中心均提供家訪和家長培訓課程。
16%的資本回報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吉姆斯·??碎T(James Heckman)所帶領的一個包括經濟學家、心理發(fā)展學家、社會學家、統(tǒng)計學家以及腦科學家的跨學科團隊對早教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對弱勢兒童給予優(yōu)質早教有著明顯的經濟回報,并據此提出了著名的吉姆斯早教等式:投資+開發(fā)+持續(xù)=得益(Invest+Develop+Sustain=Gain)。
在這個等式中,“投資”意味著對弱勢家庭提供優(yōu)質的早教資源和渠道;“開發(fā)”意味著對兒童進行的認知技能和社會技能培養(yǎng),或是智商和情商的全面和平衡開發(fā),充分強調1-5歲是“黃金投資期”;“持續(xù)”強調了終生教育,即在有了相同的起跑線后,如何進行從少年到成人的終生教育;“得益”則代表更多、更優(yōu)質、更有效和更具價值的公民回報社會。
而另有研究表明,在優(yōu)質早教上每投入1美元都會帶來2.5-17美元的回報。美國的經濟學家還對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在受到優(yōu)質早教后的長期回報作過評估,包括教育、社會經濟收益和稅收、個人經濟收入以及減少對社會保險的依賴等,結果顯示,對早教投資的資本回報率為16%,而且這是剔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后的凈回報率。
事實上,在美國,一些率先投資早教的州,如喬治亞和俄克拉荷馬,已經開始嘗到甜頭。與未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相比,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在閱讀、數學等方面的能力都更為優(yōu)秀。他們的高中畢業(yè)率更高,也更有希望在未來獲得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家庭。所以把早教看作是投資,無論是從家庭還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都是名副其實的。“早教是一門投資”,不再僅僅是父母的育兒理念,它已經越來越成為政府、商界和社會的共識,這為早教事業(yè)的蓬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夯實了堅厚的基礎。endprint
“中國夢”要從娃娃做起
筆者育有一子,小名飛飛,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是人見人夸的娃娃,小學時年年是三好生,11歲移居美國沒有經歷留級和重讀就輕松融入本地的教育體制,到了高中時就開始在學校輔導低年級學生的英語;畢業(yè)后他考入美國一流的Williams學院,隨后獲著名的富布賴特獎學金赴德國學習一年,回到美國后如愿成為一名年輕的外交官。
當這些世俗標準的每一個光環(huán)降臨時,我們都會遇到國內和美國的親友討教育子之方,同時夸贊孩子聰明過人。每每我們夫婦只是相視一笑,對于孩子的聰明過人實在不敢茍同,因為對當年怎么教他也無法區(qū)別1和2的擔心記憶猶新。至于育子之方更是無從談起,既沒有像《哈佛女孩》的父母那樣刻意地去制定一個育子計劃,也沒有送孩子去任何早教中心,只是當時筆者鍛煉英語閱讀能力接觸到的幾篇泛讀文章,意外地成為了對孩子進行學齡前早教的指南。
因為只是一點閱讀心得,我們完全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和方法,只是模糊地感到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趁早,教育的范疇一定不能局限于背唐詩和算算數,還應包括孩子和他身邊人的關系和情感。
如今回頭來看,我們無意中遵循了早教的兩大原則:一是要趁早;二是注意智商和情商的平衡發(fā)展。或許受益于早期的教育,孩子上學后,我們幾乎就再也沒有為他的成長操過心。
其實依筆者看,美國在人才教育上既無近憂也無遠慮,幾乎全世界的教育機構都在源源不斷地為美國輸送最優(yōu)秀的人才,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且具巨大的慣性,一時半會不會改變。但是即使如此,美國商界和社會包括政府和總統(tǒng)都抓早教,可見其重要性。
如果說早教關系到一個民族在國家競爭力乃至國防能力上的競爭的話,中國能夠在這場競爭中勝出嗎?富國強民的“中國夢”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娃娃抓起必須抓早教,抓早教必須要有行動。
雖然近年來中國民間的早教機構發(fā)展如火如荼,但早教始終缺乏政府實質性的重視和扶持,縱觀當下中國的早教市場,雖然供求兩旺,但是繁榮的表面卻掩蓋不住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無序競爭,既缺乏行業(yè)的自律和規(guī)范,也缺乏政府的扶持和監(jiān)管,當然也談不上媒體的輿論造勢。整個社會既沒有把早教與投資劃等號,更沒有把早教提高到發(fā)展國家競爭力和國防能力這樣一個高度來看。
同樣令人擔心的還有家長自身對早教的認識。早教的起跑線和奧林匹克的起跑線有著本質不同,它沒有金銀銅牌之分,也沒有你贏我輸的短期結果。關鍵在于參與,每一個參與的兒童都是贏家,因為他或她會因此發(fā)揮更大的自身潛能。早教的目的絕不是拔苗助長,培養(yǎng)形形色色的小神童,恰恰相反,早教為的是讓兒童在娛樂中健康快樂、全面地成長。另外,早教不是消費,早教是投資。投資通常不論貴賤,只談回報的高低,“少兒不投資,老大徒傷悲”是筆者當年的育子理念。而很多國內朋友省吃儉用甚至賣掉自己的住房讓孩子結婚,依筆者來看,這才是最貴的費用。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目前早教還只是一部分先富起來中國家庭的“奢侈品”,超過1億的學齡前兒童中的大多數與優(yōu)質早教無緣。2013年伊始,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的通知,決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區(qū)等14個地區(qū)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并對試點任務、內容和有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首條就是明確管理體制,要求試點地區(qū)建立政府主導,教育部門和衛(wèi)生部門分工負責,有關部門協(xié)調配合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管理體制,明確各有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和分工,切實把0-3歲早期教育指導納入公共衛(wèi)生和教育服務體系。
當美國的兒童開始全力起跑的時候,但愿中國的孩子也別集體輸在了起跑線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