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徐曉霞
摘 要:案例式教學法是《軍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一種比較直觀、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增強當前軍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有著積極顯著的作用。必須充分認識案例式教學法在《軍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重要作用;正確掌握案例式教學過程中案例選用的原則和案例實施步驟,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軍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案例式教學法;原則;步驟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6-0072-02
“軍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由以前“軍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兩門課程合并而成的,是軍事高等院校本科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必修課。該門課程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愛國主義為重點,以軍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為基本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貫穿始終,對學員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教育,筑牢學員軍魂意識,提高學員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學員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整體提升,可采用案例式教學法,運用綜合性強、針對性強的案例將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案例式教學法在《軍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重要作用
所謂“基礎”課案例式教學法,就是根據“基礎”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把案例引入課堂,引導學員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達到提高學員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一種教學方法。要搞好“基礎”課的案例式教學,首先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案例式教學法在基礎課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
對于軍校政治理論課教學而言,“基礎”課在學員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塑造、正確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理應受到學員的重視和喜愛,但是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尷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學員對這門課重視不夠,覺得學不學都無所謂;二是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規(guī)范性,內容抽象,并且思想道德修養(yǎng)部分的內容和學員以前接受的初高中政治教育以及平時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多有重復,學員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三是普遍采用大班教學,教員與學員之間不易溝通,課堂氣氛容易陷入沉悶,等等。這些客觀存在的狀況勢必影響學員學習“基礎”課的興趣,有的學員上課干脆干別的事,有的甚至打瞌睡。要改變學員不愿學的尷尬局面,案例式教學法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案例式教學法通過運用一些經典的、直觀的、有價值的案例,讓枯燥抽象的理論與鮮活具體的實際聯系起來,讓學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fā)揮了學員的主體地位,教員學員“共同分析、探討、爭辯、質疑等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利于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求知愿望和思考問題的熱情”[1],同時把抽象的理論、枯燥的法律條文具體化,將知識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為。而且學員在參與的過程中有了自由思考的空間,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案例也能提高自身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學員在分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大膽提出各種假設和懷疑,這些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員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從而促進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教員的教學能力
案例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首先要求教員在平時注重收集、整理、積累和加工與授課重難點內容有關的各種案例和素材,以備授課所需;其次,組織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要求教員將自身的主導性和學員參與的主體性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員既要講清案例的來龍去脈,又要結合理論設置各種問題與學員展開平等討論,而且還要根據學員的具體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再次,教員對學員的見解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和點評,并總結教學經驗歸納教學規(guī)律。這些都要求教員在平時要注重理論學習研究,不斷提高駕馭課堂、洞察對象、隨機應變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學藝術??梢姟盎A”課案例式教學法對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員在組織實施案例式教學的同時教學能力和水平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有利于增強“基礎”課的教學效果
總體而言,基礎課在筑牢學員的軍魂意識、培樹學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律觀以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方面取得了應有的成效,但也需要進一步增強其實效性,那么案例式教學法是增強基礎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一是,案例式教學是“一種啟發(fā)式、親驗式學習,體現了啟發(fā)誘導、學思并重、舉一反三的優(yōu)良傳統”[2]。通過案例提供的信息和經驗,使學員置身于案例情景所包含的矛盾之中,鍛煉提高了學員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認識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案例本身具有的強大的育人功能。聯合國發(fā)展計劃署教育顧問德懷特·艾倫曾明確提醒并警告教育者,“教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使學生變得聰明;一個是要使學生作有道德的人。如果我們使學生變得聰明而未使他們具有道德,那么我們就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危害”,因此“基礎”課要牢牢抓住首先教會學員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人這一根本宗旨,而一些經典的案例往往蘊含著強大的德育功能。案例的教育功能在中國古代的教育實踐中就得以充分發(fā)揮?!墩撜Z》記載,孔子以“顏回好學”為例來講君子的修養(yǎng);軍事家孫臏也以“圍魏救趙”為例,闡述自己的軍事思想?,F在的“基礎”課我們同樣要挖掘案例的教育功能。實踐證明,在“基礎”課的教學中,把一些經典案例,經分析研究,運用在教學中,可使學員受到真實的、深切的教育,從而啟迪思想,培養(yǎng)德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三是案例式教學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對貼近現實、貼近軍營、貼近學員的典型案例進行比較、探討和分析,使基礎課由空洞變得豐富,從枯燥走向生動,讓學員樂于學,從而有利于增強基礎課的實效性。
二、案例式教學法在“基礎”課教學中實施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把案例作為實施基礎課教學內容的切入點,這也是把抽象的理論放置到豐富的實踐中提煉和升華的過程。正確地選擇案例是案例式教學成功的起點,正確的組織實施是案例式教學成功的關鍵。endprint
(一)正確把握案例選擇的原則
1.典型性。典型性是案例必須具有普遍意義,非如此,案例不具有選擇的價值。因此教員在選擇案例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明確該案例的服務對象是哪些理論知識,是哪些法律法規(guī)。只有圍繞教學目的選擇教學案例并展開分析,才能做到用案例為學習理論知識服務,才能最終實現提高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2.真實性。案例不是文學作品,不能虛構情節(jié)。真實性是案例的基本屬性,非如此案例不具有令人信服的結論。因此,以案修身、以案明理、以案說法最好是真人真事,充分展示案例式教學的教育價值和警示價值。如果能從學員身邊發(fā)生的事例取材,讓有成就的講成就,有貢獻的講貢獻,有理想的講理想,有道德的講道德,有紀律的講紀律,就更有說服力。這樣的案例體現了身邊人教育身邊人,同齡人教育同齡人,更能引起學員思想上的共鳴,其教育警示意義就更加深遠。
3.綜合性。在“基礎”課中德法并存是案例綜合性的價值訴求,其目的是實現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有機結合。因此在選取案例時要求同一案例在具有典型性、真實性的基礎之上還要能彰顯道德與價值的不同取向。這種綜合性案例在“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無疑能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有益于學員形成法與倫理一體化的價值取向,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yǎng)。
(二)精心設計實施案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把握好案例運用的時機。在基礎課的教學中,并不是每個章節(jié)都適合運用案例式教學,即使可以應用,也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擇機運用。有的案例可以放在開頭,導入新課,引起思考;有的可以放在中間,承前啟后,活躍氣氛;有的則適合放在結尾,小結內容,觸類旁通。這些運用時機的把握,需要教員在備課時做足功夫、精心設計,不可隨意嵌入。
2.把握好問題的設計。陳述完案例,教員應根據需要科學設問。問題的設計要突出教學的重難點,要能引發(fā)學員的思考,既不能過于簡單讓學員無需思考就可作答,也不能太過復雜讓學員摸不著頭腦。在遇到疑難問題時,還可以臨時設問,引發(fā)思考。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教員要掌控好課堂的氣氛,不要出現冷場和無序的場面,更要防止因觀念的不一致而出現人身攻擊的現象,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3.搞好點評和總結。案例分析討論完之后,教員應對整個過程及時中肯、簡單準確地予以總結??隙ㄕ_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指出歧義和錯誤所在,避免簡單化的告知結論。對于有些復雜的問題,教員應從多角度提供可以思考的空間,啟發(fā)學員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案例式教學法對“基礎課”教員和學員的要求
(一)對“基礎”課教員的要求
要在“基礎”課中實施好案例式教學,教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首先,理論功底要深厚。教員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就無法把握好案例教育功能的導向性。案例教學中往往會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軍人倫理學、軍人心理學、法學、社會學、美學等多學科領域,甚至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教員如果不懂青年軍人的心理,沒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就無法駕馭課堂,難以讓學員信服,也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其次,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跟上時代和學員的思想節(jié)奏。
(二)對學員的基本要求
學員才是課堂的真正主角。要搞好案例式教學,學員也要做足準備。首先是課前的準備。學員先要預習該次課的重點內容,仔細分析教員提供的具體案例及相關材料,還可以查閱收集相關的輔助材料。其次是課堂上積極參與。每個學員都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智慧,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
當然案例式教學法不是教授“基礎”課唯一方法,教學中還要積極探索案例式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進一步豐富完善教學過程,切實增強“基礎”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能手之路》編寫組.能手之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經驗交流文集(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
[2]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案例及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