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真
(福建江夏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形勢與政策”課程是高校教學中的一門必修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處于重要的地位。在高校,雖然“形勢與政策”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必修課,但由于課程內容設置、教師教學以及學生興趣等因素,影響了其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造成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逐漸被邊緣化。因此,為了擺脫“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困局,必須探析教學過程中的原因,尋找解決方法,促進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高校是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場所?!靶蝿菖c政策”是為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應對國際形勢變化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而開設的一門課程。因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教育部下發(fā)了相關文件,規(guī)范了“形勢與政策”課的學時、學分的計算以及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管理,明確規(guī)定其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程之一,確立了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有益補充。通過這門課程,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全面、客觀、準確地把握形勢,了解國內外熱點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來看待各類熱點事件的能力,還有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對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正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改革的信心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雖然“形勢與政策”課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一些高校對這門課程的重視力度不夠。因此,在實際日常教學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主要是“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不受重視,具體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
學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上,忽視了“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相應的機構設置和條件的完善。首先,以福建省內的本科院校為例,據筆者粗略統(tǒng)計,在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門中,有別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中國革命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等課程,有近半數(shù)的高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形勢與政策教研室,而只是簡單地將其作為一門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來安排。其次,大多數(shù)高校的形勢與政策教研室缺少專職教師,沒有專門的教學教研活動場所。再者,組織機構不完善,造成了很多教師只是將“形勢與政策”作為一個教學的中轉站,而沒有長期深入發(fā)展的打算,使這門課程對專職教師難以形成吸引力和歸屬感,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最后,面對著既沒有固定的教學科研場所又沒有優(yōu)秀教師加入的現(xiàn)狀,“形勢與政策”這門學科的建設難免會遠遠落后于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屬國家規(guī)定的高校必修課程,擔負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任。雖然如此,但課程的專職師資力量卻很缺乏。為了緩解這門課程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門往往抽調輔導員或者負責學生工作和宣傳工作的行政人員來進行補充。但從各部門抽調來的教師,在教學以外還需要承擔一些行政工作,難以專心地研究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所以造成該課程的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相比專業(yè)課程來說,公共課程尤其是“形勢與政策”這門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處于逐漸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靶蝿菖c政策”是國家規(guī)定的大學生必修的公共課,但受制于師資力量不足,教學任務重,大班教學等客觀因素,教學質量參差不齊,而考核方式對學生又難以形成約束力。大多數(shù)學生對公共課學習主動性不強,都不重視公共課的學習,在專業(yè)課和公共課的選擇中,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專業(yè)學習上,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和知識面的擴展。所以,在專業(yè)課程的沖擊和擠壓下,“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課程的重要性也被大大弱化,教學效果比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要低。
因上述問題,產生的教學困局主要表現(xiàn)在:一方面國家重視對這門課的建設,但另一方面,在高校具體的教學當中卻忽視了這門課的教學機構和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教學上,一方面學生希望通過這門課真正了解并懂得國際國內熱點事件背后發(fā)生的真正原因,但另一方面,受制于任課教師參差不齊的水平,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聽課需求。
造成這種困局的原因,可以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方面,“形勢與政策”課與社會熱點的時效性貼合度高,使該門課程難以有明確教學內容和研究對象,教師備課都得臨時根據最近世界和社會上發(fā)生的事件進行準備,沒有辦法編寫統(tǒng)一的課程教材,也無規(guī)范的教學大綱,造成了編寫統(tǒng)一教材難度大,增加了教師備課的難度。
另一方面,課程內容的不確定性,使教師會依據自身的知識儲備情況進行課堂“即興”教學,所講授內容的變動性和隨意性也較大。就算講授同一個主題,所講授的方式方法也千差萬別,效果也有好有壞。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造成了“形勢與政策”這門課教學規(guī)范性和統(tǒng)一性的缺失,影響了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現(xiàn)在很多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缺乏上課興趣,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主題,從中學講到大學,很多內容都是雷同甚至相似,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雖然“形勢與政策”課程可以依據社會熱點,每學期有不同的教學主題,提供給學生不同時事熱點的分析,但學生的認識慣性和多年的應試教育,造成了大學生關注國家政治時事熱情的降低,形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xiàn)狀。同時,在教學形式上,由于課程多數(shù)采取大班教學和單向講授的方式,造成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生上課的學習興趣降低,課堂氣氛沉悶,以致逐漸喪失上課的興趣,導致該課程在學生學業(yè)中被邊緣化。
看清了現(xiàn)狀,理清了困局,分析了原因,如何解決這門課程面臨的問題?筆者認為,必須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和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隊伍授課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些具體的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注重已有教師的在職培養(yǎng),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參觀考察、訪問交流,為其提供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以拓寬教師的視野,增長見識。二是提高備課質量,建立規(guī)范的集體備課制度,進行教學經驗交流,促進教師之間教學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布置統(tǒng)一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促進教師授課的規(guī)范性,并且通過教師間相互聽課,以提高教學質量。
要想激發(fā)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就要采取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多地關注課堂,關注時事熱點。對“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來說,所教授的內容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豐富多彩的。而要將這門課上得既有教育意義又不失精彩,就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
4.2.1 以學生需求帶動教學
“形勢與政治”課程所講述的社會熱點多,所以在教學前,應該事先調查學生群體中關心哪些熱點問題,依據學生的興趣來確定講課內容和方式,滿足學生的訴求,更好地體現(xiàn)以生為本教育理念。這樣有助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師生間良性互動的教學氛圍,真正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
4.2.2 運用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課程學習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討論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使學生變被動式聽課為主動參與式學習,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樂趣。如:針對當前泰國民主亂象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發(fā)言的觀點,進行總結和點評,從而激發(fā)學生在上課時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分析和全面看待問題。同時,也能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4.2.3 建立多樣的考核形式,增加學生作業(yè)興趣
針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在“形勢與政策”理論教學部分,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在專題講解部分,對學生進行論文考核;再輔之以課堂出席情況、課上討論、辯論等的表現(xiàn)情況,按比例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
4.2.4 通過網絡手段開拓教學方式
當今世界是互聯(lián)網的世界,網絡世界的迅猛發(fā)展極大地沖擊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面對網絡教學挑戰(zhàn)的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形勢與政策”課程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擁有很大的受眾面,可以通過開設“形勢與政策”網站和微博微信等方式,在課堂下與學生進行師生交流,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或者論壇,向課程提建議和意見,教師則通過微博或者論壇進行回復,使師生的教學關系達到一種良好的互動。
總之,“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要充分發(fā)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間還有許多關系和問題需要理順。一門課程在教學中的地位不僅看它的教學機構設置,還要看它在學生教育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在網絡媒體應用非常廣泛的今天,每門課程都面臨著不斷的沖擊、挑戰(zhàn)和變化,只要“形勢與政策”課程堅持以學生為導向,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就能使這門課程煥發(fā)生命力,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
[2]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Z].
[3]尹漢萍.“90”后大學生特點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7).
[4]張明平.《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若干問題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24).
[5]高平平.淺談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2).
[6]陳燦軍.關于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
[7]王瀟.淺議新時期大學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6).
[8]李合亮.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 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