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萱
摘 要:面對中職學生入學素質的日益下滑,中職班主任工作在中職教育中已處于特別重要的地位,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筆者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對中職學生素質下滑的原因和目前中職班主任工作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從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入手,加強班主任工作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中職;班主任;探索;思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文化的交流不斷增加,社會信息環(huán)境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除了教師和書本是信息來源外,電影、電視、網絡和報刊雜志都是學生易接觸到的信息源。這些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的思想復雜化。中職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意志力薄弱,模仿力強,他們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早戀、網癮、亂交友、打群架、喝酒、吸煙、逃課等現(xiàn)象在中職學校開始蔓延。中職生普遍在文化課學習上成績偏低,學習興趣不濃,甚至部分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家長文化素質偏低,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認為讀書與否無所謂,對自己的子女在學習方面采取放任態(tài)度。另外,中職生當中,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占有一定比例,或者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子女,這部分學生多由家中老人照管,生活上缺少照顧,學習上缺少幫助,心理上缺少關愛,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由于這些學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管教,無形中便形成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懶散的習慣,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迷失了人生發(fā)展的目標。
如何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已成為中職班主任面臨的一項課題。借此談談筆者的一些思考。
一、營造一種家庭式的溫馨班級氛圍,讓班級充滿愛的氣息和活力
“家”提供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生活的場所,更應該是一種內在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管理一個班級,就應該讓班級給學生一種“在家”的感覺,讓他們有一種情緒安全感,健康地發(fā)展、成長。
班主任作為學校里的家長,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成長,特別是對留守學生,首先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內容包括留守學生姓名、家長姓名及電話、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學生監(jiān)護人及電話,以全面掌握留守學生基本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關愛這部分學生。其次是擔任“愛心媽媽”,尤其關注關心單親家庭學生,充當父母的角色,深入學生活動中,了解學生情況,解決實際困難,讓學生能夠隨時與自己聯(lián)系,使他們學業(yè)有教、親情有護、生活有幫、困難有助,在遠離父母的情況下也能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還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真正搞清楚什么是學生現(xiàn)階段的目標需求、物質需求、精神需求、情感需求、生活需求和生理需求。(2)觀察學生的情緒和行為。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特別是留守學生的情緒變化的復雜性和多變性。(3)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當遇到學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危機時,班主任除了積極關注,努力溝通外,還應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甚至求助心理輔導專業(yè)部門。運用多種教育途徑,借助多方教育資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服務。
在這種家庭式的關注下,學生可以找到一種被關懷和理解的“在家”的歸屬感,班級也會充滿溫暖的成長氣息。
二、在生活上關心和愛護學生,要善于跟學生談心、交心,達成師生情感共鳴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班主任必備的基本品質,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級工作的根本保證。只有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才能架起師生之間的情感橋梁,才能心靈相通,情意相融。愛,是我們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一切高超的教育藝術和教育方法,都蘊藏在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中。特別對上課不專心聽課,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抄襲同學的作業(yè),隨便曠課,落下功課的學生。我們就更加要關愛,不能因為他們的紀律差、成績差而疏遠他們,更不能厭棄、歧視、排斥,把他們看作眼中釘、肉中刺,而是毫不動搖地教育、幫助他們。
三、善于對學困生進行說服、教育工作,消除他們思想上的種種顧慮
班主任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體現(xiàn)班主任能否帶好一個班的關鍵所在。當前中職生中學困生有三類:一是學習方面差,表現(xiàn)為無心向學;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現(xiàn)為沾染上不良習氣、不遵守校規(guī)班紀,隨心所欲;三是“二合一”的雙差生,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影響很大。有些班主任對學困生常用一句話概括:“朽木不可雕也。”但經驗告訴筆者,學困生決不是不可雕的朽木,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然,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多數學困生都有自卑感,認為自己學習不如別人,還有那么一點“笨”。我們要抓住他們的這些弱點,挖掘他們內在的力量,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苦衷,經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故事,鼓勵他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啟發(fā)他們樹立自信心的勇氣,努力走出學習的困境。同時利用空余時間幫助他們補差補缺,個別指導他們完成作業(yè)。多表揚,少批評,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比如當發(fā)現(xiàn)哪個學困生的書寫有進步時,筆者是這樣表揚的:“你的字寫得很好!”;發(fā)現(xiàn)語言組織能力有提高的,筆者就對他說:“你看,你現(xiàn)在細心思考了,回答就又對又快了!”對主觀題解題能力有提高的,筆者會這樣說:“這道題難度那么大,你也會做,真聰明!”。當他們領悟到成功的喜悅了,品嘗了學習的樂趣,就會增強“我能行”的自信心。例如,剛接手上初一年級這個班時,有一次,筆者叫學生到黑板板書,其他學生就在下面議論紛紛:“老師,他很笨的,還是個左撇子?!痹搶W生聽見后,低著頭漲紅著臉。筆者走到他身旁拍了他的肩膀,對他說:“你是用左手寫字的,說明你很特別,別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而且你長得很帥氣,現(xiàn)在你能到黑板上寫寫看嗎?”他聽了筆者的話后,高興地到講臺上板書,并且做對了。全班學生發(fā)出了熱烈的掌聲。從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學習,成績一躍而上,還被同學們推選為生活委員。
對于學困生,班主任需要傾注大量的愛和大量細致耐心的工作使其轉化。在生活上要多花些時間去接觸他們,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學習上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較多的學生談心時,要特別注意不要急躁,也不要想一兩次談話就解決所有問題,更不能因為一兩次沒有談好就失去了信心,要繼續(xù)談,直到談通為止。只要學生覺得你是真心實意為他好,他們一般都會被感化,并最終接受班主任的幫助和教誨。同時,班主任還要積極動員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進行交流,主動去關愛幫助他們,讓他們體驗來自同學和班集體的關愛和溫暖,自覺地融入到集體當中,主動地轉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四、要善于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梁,促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有些父母對教師反映自己的子女缺點和教師的批評教育很反感,在子女面前指出教師的不足,為自己的子女撐腰。結果使自己的子女沒有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同時也大大的降低了教師的威信,給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針對這些現(xiàn)象,班主任不僅要管理班級學生,還要做好家長的工作。班主任要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及時地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生活動態(tài)。由于有些家長本身文化層次的特殊性,班主任在與家長交流時也特別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給家長灌輸一些現(xiàn)代教育觀念,向家長指導應關注孩子哪些方面及怎樣教育孩子。同時要經常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能準確地掌握,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教育問題,這樣家長才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表象,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配合教師糾正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
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煩人的日常事務 ,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幾十個活潑的年輕生命的成長。雖然這是一項艱巨、復雜、細致的工作,但只要我們抓住了上述四個環(huán)節(jié)的綱領,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選擇確定教育的方法、措施,讓愛的足跡充滿整個心靈,將融融的師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就能綱舉目張,做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讓所有的“花朵”都能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余宏明.如何做好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5(4).
[2]鄧忠才.班主任如何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J].廣西教育,2006(8).
[3]寧麗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四個環(huán)節(jié)[J].中國教育研究與創(chuàng)新雜志,2007.
[4]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