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惠萍??
摘 要:本文依據現(xiàn)行通用評估方法,對中職英語教材目標和思路、設計和組織、語言知識、語言技能、題材、教學方法、教師用書七個方面進行調查與分析,并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以便開發(fā)適合中職英語教學需求的教材。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材;調查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學外語教材的開發(fā)層出不窮,廣東、北京、廣西統(tǒng)一使用的職業(yè)高中英語教材試用了四年,如何使它更好地適應職中教學的需要?作為一名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筆者對此有所體會。
英國學者Cunningsworth 在其著作《怎樣選用你的教材》(Choosing Your Coursbook,1995)中設計了一系列教材評估表。這是迄今為止覆蓋面較廣且較為系統(tǒng)的教材評估方法,值得借鑒。本文根據其評估方法,對現(xiàn)行的《英語》(基礎模塊)教材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一、目標和思路
1.教材的目標與學生的需求是否一致
本教材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開拓國際視野,更好地完善與發(fā)展自我,并具有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英語的能力。為此,筆者對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的10、11、12級各1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與部分英語教師座談。以下是對調查結果的歸納與分析,并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了初步的探討。
(1)你在初中時英語水平如何?
根據表(一)的學生中考的成績來看,學生的英語水平呈逐年每況愈下的趨勢,英語較差,許多初中的英語知識還沒掌握,高中的英語知識學習起來則更加困難。
(2)現(xiàn)在你在英語學習方面最大困難是什么?
從表(二)中可以看出:學生存在著各個方面學習英語的障礙。
(3)你課后學習英語的時間占課后時間的多少?
從表(三)中可以看出: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對英語不感興趣。
(4)你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
從表(四)中可以看出應試教育還未轉向素質教育,學生的學習目的還沒具備學以致用的學習理念。
(5)你進入中學后,英語學習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原因是什么?
從表(五)中可以看出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有欠缺,是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6)你認為當前英語教材中缺少哪方面的知識?
表(六)
從表(六)中可以看出英語教材內容應適當豐富專業(yè)性知識。
(7)你認為課本和練習冊的難度如何?
表(七)
從表(七)中可以看出英語教材難度偏大,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
2.教材教學環(huán)境的適應性
本教材基本適應教學環(huán)境。以電子化、數(shù)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為特征的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中國走向世界,學生掌握英語這世界語言必不可少。本教材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能適當提出與時俱進的話題。
3.教材是否能成為學生的學習資源
從表(四)可以看出:本教材只能成為學生的部分學習資源。部分中職學校為了滿足學生英語考證的強烈要求,在高一、高二第一學期采用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的輔導書作為教材;為了滿足學生上大學的強烈要求,高三則采用成人高考的輔導叢書。另外各所中職學校都要應學生與社會的需求,根據不同專業(yè)開設了各種專業(yè)英語。
4.教材是否具有靈活性
本教材具有靈活性,含有相配套的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電子教案、DVD,教師可以根據以上教材體系視學生實際情況,增減教學內容。尤其為教師提供了電子教案,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的電子教案大大增添了教學的趣味性。
二、設計和組織
1.成套教材是由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單元綜合測試題四本分冊組成的。
2.教材內容,如語法結構、語言功能、語言技能等的組織如下:各種語法結構在教材中交叉出現(xiàn)。筆者認為這不利于英語成績一般的中職生系統(tǒng)地掌握各種語法結構。例如,學習間接引語時,如何把祈使句、陳述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改為間接引語,應該集中在幾個單元內學完。這樣,有利于學生將各種大的語法結構縱向比較,利于掌握,避免將各種大的語法結構互相混淆。語言功能的組織也是一樣,Shopping這個話題在第一冊第十一單元和第二冊第五單元都出現(xiàn),筆者認為應該把這兩個對話放在相鄰的兩個單元中,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Shopping的各種用語,靈活掌握on sale, on special等具有相同語言功能的短語。在語言技能方面,教材幾大板塊“日常交際對話”著重訓練聽、說的技能;“課文”、“閱讀理解”著重訓練讀的技能;“綜合練習”和練習冊的“寫作”著重寫的技能。各個板塊又不同程度地訓練其它技能。
3.教材主要在課文里體現(xiàn)語言的復雜性;在注釋里體現(xiàn)語言的接受性;在練習中體現(xiàn)語言的實用性。
4.本教材能做到循序漸進,有充足的復習內容:第一冊先復習國際音際、動詞的四種形式、時態(tài)、冠詞、連詞、形容詞/副詞的同級、最高級、名詞的單復數(shù)、介詞。
在新授語法方面,先淺入深教授新語法:間接引語—被動語態(tài)—定語從句—情態(tài)動詞—不定式—狀語從句—非謂語—名詞從句—主謂一致—倒裝句—省略句。
5.本教材配套有多種練習,教材練習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選擇性把部分練習留給學生自主學習。
6.教材排版方面,目錄清楚標明本冊書的各個單元和對話、課文、語法和復習內容。但由于是全英書寫,不便于英語基礎一般的中職生查詢。
三、語言知識
1.教材針對每個年級學生的水平編入相應的語法知識,第一冊編入間接引語、被動語態(tài)、定語從名;第二冊編入情態(tài)動語、不定式;第三冊編入狀語從句、非謂語、名詞從句;第四冊編入主謂一致、倒裝句、省略句。
2.教材中詞匯的數(shù)量和種類充足。里面包含2300個左右的英語常用單詞和不少于300個的習慣用語,其中熟練掌握1400個單詞(含初中學過的詞匯),為專業(yè)英語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本教材的詞匯和詞組與高職考接軌,但對于大部分參加成人高考的學生來說,高三時還要學習其它詞匯。
3.教材有國際音標,教學的內容符合學生的水平。
4.教材中有會話,寫段落等語言知識運用活動。
5.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材中的語言教學風格還不太一致,學生的學習風格應盡量適應教材中的外語教學風格。
四、語言技能
1.教材包括聽、說、讀、寫單項技能的教學,以及針對這些技能的綜合性教學。這種教學符合教學大綱的標準和要求。
2.閱讀教材難度較大,一半學生看不懂閱讀材料,閱讀難以進行下去。練習冊每個單元一般都有一至兩篇閱讀理解課文,每個單元都有兩篇課外閱讀,閱讀材料的數(shù)量充分。從表(七)中數(shù)據表明,高校的擴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直接促進了普通高中的大發(fā)展,也給中等職業(yè)教育帶來了沖擊和挑戰(zhàn)。這也要求中職英語教學必須具有務實性,以便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
3.聽力材料的錄制效果清晰,材料做到盡量真實,提供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問題和練習等以幫助學生理解。
4.口語材料能使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有效的語言交際。
5.寫作活動設計得較難,學生的水平適合寫50字左右的便條和短信。許多學生對較復雜的寫作內容,索性不寫,達不到教學效果。
五、題材
1.題材有趣:有有趣的故事,如“The Cleverest Son”;有給學生警惕的文章“Heroin, A Deadly Drug”;有有關習俗的文章“The Use of the Fork”……
2.題材具有多樣性,涉及各方面的內容,如故事、習俗、時事、科學(如“Psychology”)、應用文(如“A Good Meeting”)……
3.題材有利于吸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經驗。
4.教材中涉及的社會文化知識與學生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密切聯(lián)系,還有助于學生了解外國的風土人情。
六、教學方法
1.教材是按“日常交際對話——課文——閱讀理解——綜合練習”的順序呈現(xiàn)語言教材的。這種呈現(xiàn)方式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可行性。
2.教材是通過教師的課堂活動教授學生各種語言技能的。
3.教材主要是通過日常交際對話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交際能力的。
4.教材還沒有有關學習策略和技巧的內容。
七、教師用書
1.教師用書的內容豐富,包含單元重點(語法、詞語、基本結構、交際用語)、對話、課文(譯文、注)、練習參考答案。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為教師統(tǒng)一教學重點、練習答案,為教師提供很大的方便。
2.教師用書沒有包括如語法規(guī)則、文化背景等教學要點,但課本則包括了這些教學要點。
3.作者對全書的編寫原則給予了詳細說明。
4.教師用書中附有練習答案。
八、建議
在上述教材調查中已有對教材較詳細的分析,在此,再作些補充。
1.從上述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材的目標與教學目標是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而學生英語的實際水平又達不到要求。教材內容與學生的需求不太一致。缺乏更適合中職的專業(yè)性英語,教學內容又不夠豐富,所以教材較難教授。
2.詞匯過渡要自然。部分課文詞匯過多,例如第二冊第六單元課文“Noise”全文183個單詞就有40個新單詞,新詞率就達21.9%。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3.與升學接軌。高校擴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直接促進了普通高中的大發(fā)展,也給中等職業(yè)教育帶來了沖擊和挑戰(zhàn)。職業(yè)學校要應社會和學生的需求,進行升學輔導。教材的內容應適應這要求。
4.聽力的題目一方面要貼近全國英語一級考試的要求,增加圖片判斷的題目,另一方面減少較難的短文理解的題目。
5.學生的閱讀水平只達到初二水平。因此閱讀理解的題目,一部分應與全國英語一級考試的水平接軌,一部分應與成人高考,高職考的水平接軌。
參考文獻:
[1]Cunningsworth,A.1995,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Heinemann.
[2]方銀伴.論中職英語教材選用與校本教材編寫之策略[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0(3).
[3]賀偉華.關于中職英語類教材編寫的思考[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