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俊
(四川科技職工大學(xué),四川成都610041)
論《兒子與情人》中保羅的艱難成長
張忠俊
(四川科技職工大學(xué),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針對《兒子與情人》中保羅·莫瑞爾俄狄浦斯情結(jié)分析的局限性,采用多重視角綜合分析影響保羅成長的諸多因素,深入剖析造成保羅人格缺陷及人生悲劇的原因,從而挖掘這部小說的現(xiàn)實意義,即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如何實現(xiàn)個體的和諧發(fā)展。
《兒子與情人》;俄狄浦斯情結(jié);家庭和諧
《兒子與情人》是D·H·勞倫斯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也是他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小說圍繞主人公保羅·莫瑞爾成長歷程中與母親及兩位情人米麗安和克萊拉之間的感情糾葛而展開。莫瑞爾太太把自己身上涌動的激情傾注到兒子身上,從兒子的身上獲取從自己丈夫身上得不到的愛情感覺。在莫瑞爾太太心底里,早已把自己的兒子當(dāng)做自己理想中的愛人,她照顧他、撫養(yǎng)他,所做的一切,都超出了一位母親所能做的一切。而保羅也在心目中把自己的母親當(dāng)做了自己的愛人,以至于他覺得,只要他母親在,他在此生就不可能找到自己的愛人。自小說發(fā)表以來,該作品廣受好評也頗具爭議。小說揭示了工業(yè)革命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破壞以及機械文明對人類精神的壓抑和摧殘,導(dǎo)致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關(guān)系的失衡。此外小說將工業(yè)革命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及父母失敗婚姻帶給孩子的心理創(chuàng)傷有機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代文明下如何實現(xiàn)個體和諧發(fā)展的深刻思考。許多評論家認(rèn)為勞倫斯的作品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影響,以文學(xué)的形式揭示了俄狄浦斯情結(jié),普遍認(rèn)為保羅的人格缺陷是他與母親之間的畸形母子之戀的產(chǎn)物,而他的人生悲劇則是俄狄浦斯情結(jié)所釀成的苦果。不可否認(rèn),莫瑞爾太太在保羅的成長過程中起主要的引導(dǎo)作用,他與母親之間的關(guān)系對他的性格形成以及他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方式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然而簡單地將保羅的人生困境全部歸因于母親的畸戀或是俄狄浦斯情結(jié)并不恰當(dāng)。保羅的成長歷程受到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從多角度出發(fā),綜合分析影響保羅成長的各個因素,揭示造成保羅性格缺陷及人生悲劇的原因,并試圖找到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實現(xiàn)個體和諧發(fā)展的途徑。
弗洛伊德認(rèn)為每一個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產(chǎn)生俄狄浦斯情結(jié),即戀母弒父的情結(jié)。這是男孩在幼年時期的一種原欲。
然而保羅性格缺陷的形成不完全是先天的原欲在作祟,這與他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密不可分。保羅出身于普通的礦工家庭,父親莫瑞爾是一個出身低微且未受過良好教育的煤礦工人,只注重感官世界而忽略精神生活;母親來自沒落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受過教育,有著極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渴望與丈夫有精神上的交流。性格迥異的兩個人在初嘗婚姻的甜蜜之后很快就出現(xiàn)了隔閡,進而發(fā)展為不可彌合的感情裂痕。莫瑞爾的粗暴、貪杯以及對莫瑞爾太太的拳腳相向使得孩子們很自然地傾向母親一方,這并不是簡單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小說第二章(P51)中描寫到:“When he came home he did not speak civilly to anybody.If the fire were rather low he bullied about that;he grumbled about his dinner;if the children made a chatter he shouted at them in a way thatmade theirmother‘s blood boil,and made them hate him.”(他下班回到家,對誰也沒好話。如果取暖的火不旺,他就要破口罵人;飯菜不好,他就要不停抱怨,連孩子們說話聲音響點,他也要對他們大聲呵斥。這讓孩子的媽媽氣得血液沸騰,也讓孩子們痛恨他。)由此可見,至少是父親的冷酷和粗暴加深了孩子們對母親的依戀,不僅是男孩們,唯一的女孩安妮也是傾向于依戀母親的。顯然保羅對父親的恨是由后天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造成的,而并非人天性中的戀母情結(jié)(鄭達(dá)華,2000)。
由于父親的粗暴和冷酷以及母親的影響,保羅對父親充滿了敵意,甚至渴望取代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希望將來能買一棟房子跟母親一起生活。然而保羅這種“取而代之”的想法并不能簡單地解讀為“弒父戀母”。事實上,當(dāng)父親遲遲不回家,保羅祈禱父親死掉的同時卻和母親分擔(dān)著同樣的焦慮。(All the room was full of the sense ofwaiting,waiting for the man who was sitting in his pit-dirt,dinnerless,some mile away from home,across the darkness,drinking himself drunk...Then the boy(Paul)dawdled about near hismother.They shared the same anxiety.)
對丈夫的失望使得莫瑞爾太太將自己對理想和幸福的渴望轉(zhuǎn)移到孩子們尤其是長子威廉的身上。然而威廉不幸早逝,莫瑞爾太太的精神世界一度瀕臨崩塌的邊緣,只能將愛和希望加倍地傾注到保羅身上。保羅的性格天生敏感而脆弱,從而也使得他對母親的痛苦和精神訴求有較威廉更為深徹的體悟。他喜歡跟母親分享自己的心事,母子兩人建立了親密無間的感情,這也使得保羅對母親的依戀加深,進而扭曲變形??梢姳A_與母親之間的畸戀并不能簡單地用俄狄浦斯情結(jié)解釋,除去保羅天性的敏感和對母親的依戀之外,后天的家庭環(huán)境對保羅的影響更深,是保羅戀母的最根本原因。
在保羅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母親、兩個情人艾米麗和克萊拉以及情敵道伍斯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與這五個人的互動中保羅經(jīng)歷了母親精神控制下沉睡的自我從覺醒到壓抑再到最終掙脫束縛的心路歷程,最終開始追尋獨立的自我。
(一)父親榜樣作用的缺失
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榜樣力量舉足輕重。然而在莫瑞爾一家中,母親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父親的存在就如同“空氣”,逐漸喪失了家庭中的話語權(quán)(劉競,2008)。莫瑞爾太太對他的鄙夷和冷漠將他驅(qū)逐到家庭生活的邊境,而他自己則始終未能找到或者企圖找到與家庭成員進行良性互動的方法,他只能以簡單粗暴的“暴力”方式強行進入自己的家庭系統(tǒng),而這樣做只是進一步加深了他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隔閡。馮一青(2008)認(rèn)為莫瑞爾“在家中的地位與其說是父親,還不如說是房客”。莫瑞爾太太對丈夫持鄙夷和冷漠的態(tài)度,并從內(nèi)心希望孩子們不要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她并沒有像一般的家庭主婦那樣在孩子們心目中樹立父親的榜樣形象,反而貶損他、孤立他,使他儼然成為了這個家庭中的“局外人”。這也使得保羅看不起自己的父親,因此莫瑞爾在保羅心中本應(yīng)樹立的榜樣形象缺失了,這使得保羅從小便缺乏男孩應(yīng)有的男子氣概,缺少男性堅毅、果敢的性格特征,沒有剛健的男子氣魄的支撐,他成長為一個敏感、脆弱、感情復(fù)雜的男孩。
(二)母親的精神控制
起初莫瑞爾太太對保羅并不過分依戀,她更多的是把愛和希望寄予長子威廉。威廉事業(yè)上的成功也讓她感到驕傲。威廉不幸早逝后,她因為過度悲傷更無法將心思放在保羅身上。直到保羅跟哥哥威廉一樣罹患肺炎,莫瑞爾太太唯恐又失去一個兒子,才將感情完全傾注在保羅身上。莫瑞爾太太將保羅視為繼威廉之后又一個代替她實現(xiàn)理想的繼任者。她在孩子們尤其是保羅的身上傾注心血,希望他們擺脫丈夫所生活的底層社會,遠(yuǎn)離礦井,進入上流社會。她讓保羅接受教育,學(xué)習(xí)法文,鼓勵他畫畫,使他走上與父親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保羅在精神上極度依賴母親。他小的時候就十分乖巧懂事,喜歡留在家里幫助母親做家務(wù)。而目睹父親對母親的粗暴行為使得他產(chǎn)生了要拯救母親的英雄情結(jié),他對母親的痛苦總是能體貼入微,并常常因為體察了母親的痛苦而使自己陷入更深刻的痛苦中。在哥哥早逝之后,他與母親之間的情感紐帶更加牢固,然而也因此被這種太強烈的感情所束縛。母親在家庭中享有絕對的權(quán)威,她的德行教育在贏得子女尊敬的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保羅的一言一行,可以說母親是保羅的精神統(tǒng)領(lǐng)者。這種母子之愛逐漸超出了正常范疇,莫瑞爾太太甚至對保羅說:“我從未,保羅,你知道嗎?我從未有過丈夫,真的,從來就沒有過。”她潛意識里,將保羅視為丈夫的替代品,與保羅進行著渴望與丈夫進行的精神上的交流。
保羅長大成人后,他的自我已無法在與母親的交流中得到滿足。他青梅竹馬的女友米麗安是一個注重精神生活的智慧型女子,她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并懷有強烈的求知欲。保羅精神上渴望與這樣的女子交往。在和米麗安交往期間,他的自我逐漸覺醒,他的精神世界向米麗安靠攏,而這招致了莫瑞安太太的妒意,獨占保羅精神世界的渴望使得莫瑞爾太太不斷破壞兩人的關(guān)系,而保羅也曾試圖掙脫母親的精神束縛,在米麗安和母親之間左右搖擺,卻始終找不到三人關(guān)系的平衡點,最終他再次回到母親的精神世界。保羅第一次擺脫母親精神枷鎖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而在保羅與克萊拉交往的過程中,莫瑞爾太太則持默許甚至鼓勵的態(tài)度。因為她知道保羅與克萊拉之間只是肉欲的滿足,而無精神的交流,與克萊拉交往反而使保羅的精神永遠(yuǎn)寄托在她這里,她仍然是保羅精神世界的占領(lǐng)者。保羅很快發(fā)現(xiàn)他和克萊拉的戀情由于缺乏精神層面的溝通而難以為繼。保羅在第二次抗?fàn)幹袛∠玛噥?,同時也更加深刻地認(rèn)識到母親對自己的精神束縛。
(三)兩性關(guān)系中靈與肉的分離
保羅與兩個情人之間的兩性關(guān)系是分化的兩個極端。米麗安是一個只有“精神”而無“肉欲”的女孩,她和保羅之間的感情始于志趣相投。米麗安是保羅才華的崇拜者和支持者,她對保羅的畫作大家贊賞,給予支持;而保羅則從與米麗安的交往中汲取靈感和創(chuàng)作的激情。他們一直有著最親密的精神和思想上的交流。米麗安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卻是一顆渴望占有的心,她希望保羅將精神交付給她,但卻排斥將肉體交付給保羅。所以他們之間的戀愛是精神上的,而保羅渴望精神與肉體相統(tǒng)一的愛情,這使他陷入痛苦。即使在靈與肉融合時,米麗安都懷著一種虔誠的宗教式的犧牲情懷?!啊璖he lay as if she had given herself up to sacrifice:there was her body for him;but the look at the back of her eyes,like a creature awaiting immolation,arrested him,and all his blood fell back.”杜芳芳(2005)認(rèn)為“她像一件虔誠的祭奠物,一件獻(xiàn)給上帝而不是保羅的犧牲品,并沒有把自己的所有一切與保羅結(jié)合到一起,因此,他事后總有一種失敗之感,死亡之感”。當(dāng)米麗安指責(zé)他“You are a child of four”的時候,他卻滿不在乎,心里想著:“All right;if I’m a child of four,what do you wantme for?Idon'twantanothermother.”保羅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懼怕女性之愛,懼怕她們像母親一樣控制自己的情感(蔣婧,2012)。他自覺“愛無能”,潛意識中無法忘記母親,無法與米麗安建立正常的戀愛關(guān)系。
在遇到克萊拉時,保羅壓抑的激情得到了釋放,然而他們的關(guān)系卻進入了另一個極端。他們的交往只限于性愛,完全沒有精神的交流,在克萊拉的身上他無法找到心靈的慰藉。他意識到他無法與克萊拉建立靈與肉相統(tǒng)一的愛情。而克萊拉也意識到她無法進入保羅的精神世界,無法實現(xiàn)靈與肉的和諧統(tǒng)一。他們的戀愛關(guān)系雖然得到母親的默許卻無法維系,在短暫的激情過后,保羅的第二段戀情再次以失敗告終。
兩段戀情中,保羅始終無法實現(xiàn)靈與肉的統(tǒng)一:在第一段戀情中米麗安和保羅是精神的戀愛,米麗安渴望的是脫離肉體欲望而獨占對方精神世界的戀愛,因而保羅無法實現(xiàn)靈與肉的統(tǒng)一,并在母親與情人對他精神世界的爭奪中左右為難,最終回到母親身邊。在第二段戀情中,克萊拉與保羅則只有肉體的結(jié)合而無法實現(xiàn)精神的交流,保羅的靈與肉再次分離。他實際上只把肉體交付給克萊拉而精神依然在母親那里。在兩段戀情中保羅一直在母親和情人之間左右為難,無法找到一個平衡點。他在與兩個女人的交往中都無法成為獨立的個體,并承擔(dān)起一個男人的責(zé)任。他仍然將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母親那里,同時他又渴望擺脫母親的束縛。他曾對母親說:“只要你活在世上,我就不會找到一個適合的女子?!弊罱K保羅在母親的牛奶中加入過量嗎啡,結(jié)束了母親的痛苦。然而母親依然是他的精神支柱,母親離世致使保羅的精神世界轟然崩塌。潛意識里保羅渴望早日擺脫母親的束縛,重獲自由的靈魂,然而現(xiàn)實是保羅依然無法擺脫母親的影響,他再次陷入人生的迷茫和困頓之中。
(四)與情敵道伍斯較量中的精神救贖
在與情人克萊拉的丈夫道伍斯的較量直至克萊拉與道伍斯重歸于好的過程中,保羅完成了自己心靈的救贖。道伍斯和保羅父親一樣,是一個粗魯?shù)牡V工??巳R拉對待道伍斯的態(tài)度是倨傲和冷淡的??巳R拉與道伍斯的夫妻關(guān)系是對保羅父母關(guān)系的復(fù)制。因此雖然互為情敵,保羅和道伍斯之間卻有一種不一般的親密感。保羅對灰心喪氣的道伍斯甚至懷有負(fù)疚感。在與他的廝打中,保羅掐住了他的咽喉,但是卻突然放手,讓道伍斯打敗自己。這一行動表明保羅希望通過接受懲罰,完成自我救贖。保羅這種基督徒似的的放棄和贖罪的舉動是對父親敵意的釋放和解脫,是對父親的接受和認(rèn)同(龐煒,2005)。
《兒子與情人》以荒誕奇特的形式表現(xiàn)出人在工業(yè)文明下以及社會階層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異化,保羅痛苦于愛情無法在靈與肉中實現(xiàn)完美統(tǒng)一。縱觀保羅的成長歷程,我們認(rèn)識到保羅的成長缺陷不能簡單地歸因為俄狄浦斯情結(jié),家庭生活的影響幾乎決定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軌跡。事實上,他的人生悲劇是莫瑞爾整個家庭系統(tǒng)失衡的集中體現(xiàn)。保羅的悲劇即莫瑞爾一家的悲劇。而情人和情敵對保羅的影響都促進了保羅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她擺脫母親精神桎梏不可或缺的力量。勞倫斯力求刺入人的靈魂深處探求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人們精神世界伊甸園的失落并重新尋求的決心。保羅兩段失敗的戀愛經(jīng)歷也表明只有建立精神與肉體相統(tǒng)一的愛情才能實現(xiàn)和諧的兩性關(guān)系,進而實現(xiàn)個體的身心和諧和健康發(fā)展。在現(xiàn)代文明中,實現(xiàn)個體的和諧發(fā)展離不開家庭環(huán)境的和諧及愛情與兩性關(guān)系的和諧,因為這兩種和諧是實現(xiàn)個人靈與肉和諧統(tǒng)一的基礎(chǔ)。
[1]鄭達(dá)華.《兒子與情人》并非是對俄狄浦斯情結(jié)的解釋[J].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2000(4).
[2]劉競.《兒子與情人》的家庭系統(tǒng)觀……關(guān)于保羅·莫瑞爾的成長發(fā)展[J].安徽文學(xué),2008(8).
[3]杜芳芳.論《兒子與情人》中的朦朧之愛[J].中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5(12).
[4]龐煒.在現(xiàn)實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的視野里尋求和諧生存之道——論D·H·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J].文學(xué)界,2005(12).
[5]蔣婧.從人格理論看《兒子與情人》中保羅·莫瑞爾桎梏命運的必然性[J].文學(xué)界,2012(8).
[6]張俊.畸形關(guān)系下的悲劇命運——《兒子與情人》中的人物關(guān)系解析[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10 (12).
[7]馮一青.一個被輕視的父親——論《兒子與情人》中瓦爾特·莫雷爾的形象[J].安徽文學(xué),2008(1).
[8]Lawrence,David.Sons and Lov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I 106.4
A
1004-342(2014)02-94-04
2013-10-15
張忠俊(1971-),女,四川科技職工大學(xué)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