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
(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重慶400715)
毛熙震詞的陰性化寫作
王翠
(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重慶400715)
作為《花間集》收錄的重要詞人,蜀人毛熙震采取了典型的陰性化寫作方式。在詞的題材上,他以女性為主角,表現(xiàn)她們閑懶無聊的生活與寂寞憂怨的情緒。在閨閣物象上,他刻畫女性的柔美體態(tài),摹寫閨房的精細(xì)物件。在自然景觀方面,他描寫季節(jié)、日月、動植物,營造蕭瑟凄迷的氣氛。就毛熙震詞而論,其美學(xué)價值值得肯定,但其病態(tài)因素需要警惕。
毛熙震;陰性化;女性題材;閨閣物象;自然景觀
《花間集》是中國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共收錄18位作家,500首詞。其中,毛熙震詞作共計29首,收錄于《花間集》卷九與卷十[1]177-190。其詞上接毛文錫(31首),下至張泌(27首),數(shù)量位處《花間集》詞人第八位。毛熙震的生平不詳?!对~史》載其官至后蜀秘書監(jiān)[2]47,后世稱毛秘書、毛秘監(jiān)。劉尊明先生評估毛熙震為唐五代“名家詞人”[3]126。華鐘彥引《栩莊漫記》言:毛詞“要當(dāng)在毛文錫上,歐陽炯、牛松卿間耳”[4]268。清人王弈清引《古今詞話》,以為文錫之詞“不及熙震”之詞[5]1134。由此可見,不少名家名著對毛熙震詞做出了較高的評價。詞學(xué)界對溫飛卿、韋莊、顧敻,毛文錫、張泌、歐陽炯等人的詞都已有較多論述,但迄今未見專文探討毛熙震詞,故而作此芹獻(xiàn)。
毛詞之中,《臨江仙》(其一)有勸諭君王美色誤國之意,《后庭花》(其一)含著家國衰敗的哀痛。王國維尤喜《后庭花》較有格調(diào):“余尤愛其《后庭花》,不獨(dú)意勝,即以調(diào)論,亦有雋上清越之致,視文錫蔑如也?!保?]364在題材上,這兩首詞沒有借古諷今、昔盛今衰的深沉剛性。其中詞句“纖腰婉約步金蓮”,“鶯啼燕語芳菲節(jié),瑞庭花發(fā)”,主要刻畫綺麗陰柔的場景。毛熙震其余27首詞,首首不離女性,一致突出了女性題材。這些女性形象,大抵不出閑懶頹靡、寂寞懷人、憂思哀怨的情緒范圍,呈現(xiàn)出陰性化的生活狀態(tài)。
毛熙震詞,每首都含有一位女性主角?!朵较场?其一):“弱柳萬條垂翠帶,殘紅滿地碎香細(xì)”。詞句描寫春景,更似在刻畫柔美的女性。柳條是女子身上飄動的衣帶,紅花是女子頭上裝飾的花鈿。這首詞中的女性形象較為隱晦,而其余諸詞對女性多是直接描寫。毛熙震毫不掩飾對女性美態(tài)的欣賞態(tài)度。例如,“繡羅紅嫩抹酥胸”(《浣溪沙》其四),寫的是一位皮膚光滑潤澤的睡美人;“云薄羅裙綬帶長,滿身新裛瑞龍香”(《浣溪沙》其五),寫的是一位衣著輕盈飄逸、體香沁人的清秀女子;“粉香寒,曉花微斂輕呵展”(《酒泉子》其二),寫的是一位遲起梳妝、略施粉黛的嬌嬈少婦;“輕盈舞妓含芳艷,競妝新臉”(《后庭花》其二》),寫的是一位體態(tài)曼妙、精心打扮的美艷舞女。
毛熙震詞中的女性形象,遠(yuǎn)離了北朝樂府詩所表現(xiàn)的巾幗之氣:“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dāng)y干將”[7]374。他筆下的美貌女子,其豪爽開朗的性情未能得到藝術(shù)的欣賞與展現(xiàn),而閑懶無聊、略帶頹靡是她們的主要情態(tài)。毛熙震詞多用“閑”、“懶”、“慵”來描摹女性的行為動作和精神狀態(tài)。例如,“慵整落釵金翡翠”(《浣溪沙》其七),寫女子懶散裝飾;“閑步落花傍”(《女冠子》其二),寫女子閑庭漫步;“閑臥繡帷,慵想萬般情寵”(《酒泉子》其一),“暗思閑夢”(《臨江仙》其二),寫女子閑愁懶緒。毛詞刻畫的客觀實(shí)物,也染上了閑散慵懶的色彩。例如,《浣溪沙》(其二):“金鋪閑掩繡簾低”;《河滿子》(其一):“滿園閑落花輕”;《后庭花》(其三):“春殘日暖鶯嬌懶”。其中,金鋪(材料和裝飾都很豪華的門)、落花、黃鶯帶著與女主人公相一致的情緒。閑散無聊,日長難捱,使酒醉成為毛詞女主人公排遣閑愁的常用方式,也是中國酒文化史上的一種方式。例如,毛詞云:“晚起紅房醉欲消”(《浣溪沙》其三),“半醉凝情臥繡茵”(《浣溪沙》其七),“夢魂消散醉空閨”(《浣溪沙》其二),“相思醉夢間”(《菩薩蠻》其三)。酒醉的刺激,讓閑懶的女子意態(tài)昏沉,滋生幻覺妄想,求得一時的心靈解脫。
毛熙震用“寂”、“孤”、“獨(dú)”來表現(xiàn)女子寂寞懷人的情緒。例如,《河滿子》其一:“寂寞芳菲暗度”;《清平樂》:“寂寞閑庭戶”;《菩薩蠻》其三:“寂寞對屏山”;《木蘭花》:“滿院鶯聲春寂寞”;《小重山》:“寂寥多少恨”;《河滿子》其一:“誰見夕陽孤夢”;《南歌子》其二:“獨(dú)映畫簾閑立”;《河滿子》其二:“獨(dú)倚朱扉閑立”。女主人公形單影只,孤寂的生活滋生了她們對情人的思念?!栋子挲S詞話》贊賞毛熙震善寫相思之語:“婉轉(zhuǎn)纏綿,情深一往,麗而有則,耐人尋味”[8]124。例如,《更漏子》其二:“長憶得,與郎期,竊香私語時”,述說女子追憶和情人約會的往事。《臨江仙》其二:“暗思閑夢,何處逐云行”,《菩薩蠻》其一:“行云山外歸”,《定西番》:“未得玉郎消息,幾時歸”,傳達(dá)女子對外出愛人的想念。《木蘭花》:“勻粉淚,恨檀郎,一去不歸花又落”,表現(xiàn)女子深閨守望無果的怨念凄楚。
毛熙震筆下,獨(dú)守深閨的女性多發(fā)憂愁哀怨之音。例如,《更漏子》其二:“人悄悄,愁無了”,《菩薩蠻》其二:“無聊悲往事,怎奈牽情思”,《菩薩蠻》其三:“離愁暗斷魂”,寫女主人公暗自傷神、愁怨負(fù)心人?!肚迤綐贰?“含愁獨(dú)倚閨帷”,《小重山》:“群花謝,愁對艷陽天”,寫女子嘆息春色落暮、悲傷美貌易逝?!赌细枳印?其二)之少婦,“惹恨還添恨,牽腸即斷腸”,無力擺脫桎梏、怨恨無奈。《河滿子》(其一)的少女,“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長日愁生”,整日寂寞,哀思難遣。
物象是營造意境的基石。陳廷焯言:“閑情之作,雖屬詞中下乘,然亦不易工。蓋摹色繪聲,礙難著筆?!保?]123毛熙震對客觀物象的選材修飾具有個體創(chuàng)造性。在女性題材下,毛熙震大量描寫閨閣物象,包括閨中人物和閨房物件,呈現(xiàn)出飄渺柔弱、狹小精致的特性。
(一)女性形體的陰柔刻畫
毛熙震言:紅房、椒房、幽閨、庭戶、深院(3次)、閨房、滿園、香閨(2次)、畫閣、滿院(3次)、小閣、宮闕、滿庭、畫堂、高樓。在幽深狹小的空間中,毛熙震選取了眾多物象進(jìn)行刻畫。其中,內(nèi)房庭院的首要活動物象就是女人。從物象的角度分析,女性身體是毛熙震的專注點(diǎn)。統(tǒng)計毛詞描寫的女性身體部位,有:臉(4次),如慢臉、新臉、紅臉;頭發(fā)(11次),如綠鬟、翠鬟、蟬鬢、欹鬢、云鬢、髻叢等;眉(6次),細(xì)蛾、淡蛾、修蛾、黛眉、蛾眉、愁眉;手指(3次),玉纖、纖手、纖瓊;腰(2次),如纖腰;胸(2次),如酥胸;唇(2次),檀心、檀點(diǎn);足(1次),金蓮。這些部位是女性美的彰顯處。毛熙震對其進(jìn)行精心的修飾,滋生出婉轉(zhuǎn)陰柔的審美感受。纖、細(xì)等詞,柔弱輕微。云、淡、玉、酥等詞,透著飄逸、清純、潤滑之感;青、綠等色,屬冷色調(diào),色感柔和明凈。女性某些身體部位也成為病態(tài)愁思的象征。例如胸部,《浣溪沙》(其六)“捧心無語步香階”,突出女子無力病弱之態(tài)。例如眉,“魂夢役,斂蛾眉”(《酒泉子》其一)、“愁眉翠斂山橫”(《河滿子》其二)?!懊肌本康貍鬟_(dá)了女性的愁思。女子動情之處多系于眉眼。毛詞云:“遠(yuǎn)山愁黛碧,橫波慢臉明”(《南歌子》其一),較于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9]337,更為含蓄。春碧之山與女子青黛之眉,粼粼水波與女子靈動之眸,自然物象與人體物象的有機(jī)交融,延續(xù)著永恒的藝術(shù)感染力。
毛詞中的女性,其陰柔美態(tài)有著相應(yīng)的繁復(fù)修飾。毛詞專注于女性穿著的描寫。其中首飾17次、服飾16次。首飾方面,毛詞多用金、玉來修飾,極力彰顯富貴華麗之氣。如:金燕釵、金翹、金翡翠等。在首飾的選取上,毛詞多寫釵鈿之物。其中,釵類(8次)占半數(shù)之多,如:橫釵、落釵、燕釵、翹股、步搖等。釵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不僅僅承擔(dān)著富艷的渲染作用。釵類飾品,呈細(xì)長狀,多垂以細(xì)珠,與女子青絲相交。女子靜處抑或行走時,呈現(xiàn)輕微搖動之態(tài),頓生弱柳扶風(fēng)之感。凄婉飄逸的美學(xué)體驗(yàn)應(yīng)運(yùn)而生。毛熙震寫床上用品(8次),言繡茵、繡被、錦茵、錦檀枕。質(zhì)地輕柔的絲繡品頗受毛熙震的喜愛。在描寫女性服飾時,毛詞言繡羅、羅綺、茜羅、繡衣、繡衫等。這類面料在觸感上柔軟順滑,暗合大眾對女性肌膚與女性性情的審美要求。毛熙震對女子服飾區(qū)域的選取,亦符合陰性化的審美視角。毛詞多寫衣服之袖、裙、帶者。如:小袖、嚲袂,繡裙、羅裙,綬帶。古代貴族女性服飾,在這些部位,多有均勻的褶皺線條,且風(fēng)動感很強(qiáng)。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講,這些特點(diǎn)暗喻著細(xì)線般的淡淡愁緒,暗合著散漫自由的人性訴求。毛熙震追求著女性身體之美與修飾之美。婉約飄渺、嬌弱柔和的女性蘊(yùn)藏著陰性的美學(xué)體驗(yàn)。
(二)閨閣物件的陰性選取
凄迷婉轉(zhuǎn)、飄逸散漫、殘缺愁苦的陰性之美,也得益于大量閨閣細(xì)小物件的精致刻畫。統(tǒng)計毛詞,有關(guān)閨閣物件的描寫多達(dá)92次。除首飾、服飾、床上用品外,還有窗戶(4次)、屏風(fēng)(9次)、簾幕(14次);香爐(4次)、香料(7次);計時器(2次)、香燭(2次);樂器(4次)以及其他零碎物品。
窗戶、屏風(fēng)、簾幕,這三種物象有著“隔”的寓意,將閨房與外界隔離起來,將閨房內(nèi)部進(jìn)行間隔?!熬_窗疏日微明”(《河滿子》其二)。毛詞言窗戶,有小窗、綺窗、窗疏等。日光入室的斑駁窗影與閨中女性殘缺參差的心靈相合。隔絕空間的翠屏、小屏、錦屏、綺屏、繡屏、畫屏等,使方圓之內(nèi)的閨房更為隱蔽狹小。填補(bǔ)空間的繡簾、映簾、畫簾、翠箔簾、綃幌、羅幕等,給人以凄迷撩動的情緒體驗(yàn)?!靶痹抡蘸熱?,憶君和夢稀?!?《菩薩蠻》其一)“簾”與“憐”、“念”、“戀”等心理有著勾連之處。隱蔽云雨床幃的云母帳、紅羅帳、寶帳中,潛藏著閨中女子的朦朧形象,惹人遐想。
香爐與香料是毛詞的重要元素。“香”是一個核心點(diǎn)。毛詞言香爐者,有玉爐、金鴨爐、博山爐;言香氣者,有新裛香、瑞龍香、蘭麝香。古人好燃香,多有凝神靜氣之效。在毛熙震筆下,“香”涵蓋著一種陰性的審美體驗(yàn)?!赌咎m花》言:“寶帳慵熏蘭麝薄”。味覺上,“香”給人的陶醉麻痹之感,聞之者心有飄飄然。形態(tài)上,燃燒香料多生煙霧,營造出一種迷離的境界。這些又交融著閑散頹靡、憂思愁苦的女性形象。
通過計時器與香燭兩種物象,毛熙震讓時間與女性產(chǎn)生了微妙的文學(xué)反應(yīng)。更漏、金壺通過水位線計時。毛詞言“更漏咽”(《更漏子》其一)。在空蕩閉塞的閨房中,水聲滴答產(chǎn)生細(xì)微的回音,意喻著流逝的年華與百無聊賴的生活。毛詞言:“羅幕下,繡屏空,燈花結(jié)碎紅”(《更漏子》其二)。毛熙震言香燭,曰:燈花、殘燭。燭光意味著漫長深夜,燈花是蠟燭燃燒后的脫落物質(zhì),殘燭是不完整的物象。此類物象蘊(yùn)藏著殘缺消逝的心境。
毛熙震用樂器這種物品,向讀者傳播著陰性的情感體驗(yàn)。樂器是酒宴歌舞場合的必備物件,也是靡靡之音的重要載體。不同的樂器,因其材質(zhì)、形制的各異,其音樂特質(zhì)以及給人的情緒體驗(yàn)也不相同。例如,鐘鼓之類的樂器,鏗鏘有力,容易激發(fā)聽者的昂揚(yáng)斗志?!稑酚洝酚醒?“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10]1313。絲竹樂器所產(chǎn)生的效果則是大致相對的,多生文弱纏綿之感。毛熙震在詞作中選用了三種樂器,簫、琴、箏。其音多悲戚,善寄相思之情,皆屬管弦類。李白言“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11]322,以簫的嗚咽之音,傳達(dá)女子思憶情人的悲情。毛熙震言:“應(yīng)共吹簫侶,暗相尋”(《女冠子》其一),亦是通過簫來傳達(dá)女子渴求伴侶的幽禁苦悶。古詩云:“樂人興兮彈琴箏,音相和兮悲且清”[12]201。作為清商樂的常用伴奏樂器,琴與箏善以悲涼的演奏效果打動聽眾。毛詞言:“深院晚堂人靜,理銀箏”(《南歌子》其一)、“小窗弦斷銀箏”(《河滿子》其一)。兩首詞皆寫閨中無知音者的無限傷情。這三種樂器附上了凄楚孤寂的人情,成為毛詞傳播陰性情緒的重要媒介。
自然界的物象廣闊而深邃,具有穿越時空局限的藝術(shù)感染力。劉勰曾言:“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保?3]693有著延續(xù)生命力的文藝作品,往往能調(diào)動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生態(tài)共鳴。毛熙震雖作閨閣之詞,但其筆下描摹的物象并不單純地局限于室內(nèi)。毛熙震刻畫了不少自然景觀,包括四時節(jié)序、日月風(fēng)云等,以及動植物。王國維有言:“自然中之物,互相關(guān)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xué)及美術(shù)中也,必遺其關(guān)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shí)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gòu)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gòu)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雖理想家,亦寫實(shí)家也。境非獨(dú)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14]2。毛熙震筆下的客觀自然景象,無一例外,都經(jīng)過了精心的選取與雕刻,呈現(xiàn)出殘缺羸弱的陰性心態(tài)與境界。
毛詞言春夏秋三季,在一日之中選寫黃昏之景。春季乃萬物萌發(fā)之時,是生物交配的旺季,暗合著蘇醒釋放的人性節(jié)奏。生靈萌動與閨閣壓抑,兩股相沖的作用力下,讓春與思成為一個連體?!按盒臓咳寝D(zhuǎn)無聊”(《浣溪沙》其三)、“緬想舊歡多少事,轉(zhuǎn)添春思難平”(《河滿子》其一)。春成為閨閣壓抑情緒的季節(jié)代言。毛詞修飾春,多用暮、殘等字。例如:“春光欲暮”(《清平樂》)、“春殘日暖”(《后庭花》其三)、“天含殘碧融春色”(《菩薩蠻》其三)等。這與毛熙震修飾夏季,言“殘暑”,是相通的情境追求。毛詞之春,在一定層面上,可用于反襯女主人公的殘缺的情思,而毛詞之秋則用于直接渲染女主角的陰性心境。宋玉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15]182。秋季大多數(shù)植被凋零。生物進(jìn)入了休眠的前奏階段。毛熙震順其景、言清冷蕭瑟之情,曰:“秋色清”(《更漏子》其一)、“秋夜靜”(《更漏子》其二)、“光景暗相催,等閑秋又來”(《菩薩蠻》其二)。在一天時間的選擇上,毛熙震多捕捉黃昏之景,包括晚霞(4詞)與落日(4次)。如綺霞、彩霞,夕陽、斜暉、盡日等。毛詞言:“綺霞低映晚晴天”(《浣溪沙》其一)、“盡日掩朱門,離愁暗斷魂”(《菩薩蠻》其三)。消逝之景蘊(yùn)含著強(qiáng)烈的蕭條死亡之感,與醫(yī)學(xué)心理學(xué)之“黃昏心理”相通。
太陽呈陽性特征,毛熙震卻摘取了蕭索的落日景觀。月亮,古稱太陰。無溫暖熱情之黑夜,具有濃厚的陰性特質(zhì)。毛詞言月6次,如月影、煙月、斜月、珪月等。影、煙是漂浮不宜捉摸之象,斜是扭曲變形之象,珪是冰涼透明之物。毛詞言:“煙月寒”(《更漏子》其二)、“傷心一片如珪月”(《后庭花》其一),陰冷景象勾連人的感傷情緒。天空有高懸之日月,也有風(fēng)、云、雨等景象。毛詞言風(fēng)為:蕙風(fēng)、東風(fēng)、輕風(fēng);言云為:薄云、云影;言雨為:疏雨。風(fēng)是輕柔而非凌烈的,云是稀薄而非濃密的,雨是細(xì)疏而非狂暴的。此類物象都以柔和無力的感觀體驗(yàn)為主。
至于自然界的動植物,毛熙震也采取陰化的選材與塑造。毛詞涉及動物5種,共計16次。除開蝶(2次)、鸚鵡(1次)、鶴(1次)之外,皆是鶯鶯燕燕。毛熙震寫鶯7次,寫燕5次。鶯燕體型偏小,鳴叫聲如笙笛之音。在聽覺上易生纏綿之感。此外,鶯燕活躍于春季,生命力旺盛,交配頻繁。毛詞中,“鶯對語,蝶交飛”(《定西番》)、“紫燕一雙”(《浣溪沙》其二)、“梁燕雙飛”(《小重山》),皆是閨閣壓抑的反襯。毛詞中的植物達(dá)32次,包括花與樹,以花為最(25次)。毛詞言杏花、梨花、薔薇,是觀賞性極強(qiáng)的花卉。其形態(tài)小巧美艷,物性喜攀附。毛詞寫柳,曰楊柳、弱柳?!皸盍踊〞r節(jié),幾多情”(《南歌子》其一)。花與柳的柔美形態(tài)牽惹情思?;ㄒ彩侨菀椎蛑x之物。毛熙震猶喜此狀,曰:殘紅、落花(3次)、群花謝、花片等?!罢窍陼r節(jié),東風(fēng)滿樹花飛”(《清平樂》)、“梨花滿院飄香雪”(《菩薩蠻》其一)。不同于枝頭生命抗拒風(fēng)霜的頑強(qiáng)體驗(yàn),漫天凋零的花瓣,觸動的是陰柔凄迷的美學(xué)感受。
要之,毛熙震對女性、閨閣物件、自然景觀的陰性化描寫,暗合了人性潛在的悲情意識,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欲求。古語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鰢簦б运肌保?0]1254。衰世多生哀吟之聲,群體性的陰郁精神狀況是病態(tài)社會的反映。醫(yī)學(xué)將抑郁思緒視為病癥誘因。傷感類型文本的接受者,既獲得美學(xué)的藝術(shù)享受,也不自覺地神思黯然、五臟俱損。毛熙震之詞主要適用于貴族享樂、酒宴歌舞的場合,從而淫于閨閣環(huán)境以及女子情態(tài)的刻畫,并有意識地避開豪爽粗獷的風(fēng)格與深沉蒼茫的現(xiàn)實(shí)維度。這類詞作將病態(tài)的人格因素賦予古代女性之身,實(shí)則映射出統(tǒng)治者以及貴族奢靡淫逸、軟弱空虛的心境。
[1]李一氓.花間集校[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
[2]劉毓盤.詞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5年.
[3]劉尊明.唐五代詞人歷史地位的定量分析[J].《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11(3).
[4]華鐘彥.花間集注[M].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年.
[5]唐圭璋編.詞話叢編·歷代詞話[G].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6]傅杰,鄔國義主編.王國維全集(第1卷)[G].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
[7](宋)郭茂倩.樂府詩集[G].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8](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杜未末校點(diǎn))[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9年.
[9]唐圭璋編.全宋詞(第一冊)[G].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10]李學(xué)勤主編.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dá)疏)[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
[11](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12]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13]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年.
[14]王國維.人間詞話(黃霖導(dǎo)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5](宋)洪興祖.楚辭補(bǔ)注(白化文等點(diǎn)校)[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Mao Xizhen's Feminine Writing Style
W ang Cui
(College of Art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s an important ci poet included in"Huan Jian Jit",Mao Xizhen from Sichuan took the typical feminine writing style.On the theme in his ci,he took women as the heroines,showing their idle and boring life and lonely and depressed emotions as well;In description of the boudoirs,he portrayed women's soft bodies,and depicted fine articles in the boudoirs;When touching natural landscapes,he created bleak and chilling atmosphere with the season,the sun and moon,animals and plants of his understanding.In terms of his ci,it isworthy of recognition of its aesthetic value,but itsmorbid factors should not be observed.
Mao Xizhen,feminine,female subjects,boudoir articles,natural landscape
K81
文章編號:1004-342(2014)02-53-05
2014-01-12
王翠(1992-),女,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