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文學活動可以促進兒童不斷成長成為品格、個性健全的社會人,人文素質教育目的在于兒童綜合素質的提高,二者在本質目的上是一致的。兒童文學活動對人文素質培養(yǎng)有重要影響力,在中小學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產生啟迪,是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兒童文學活動;人文素質;中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157-03
當下社會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公民的人文素質重新受到關注,人們希望通過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達到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而人文素質的形成不可一蹴而就,必須從基礎教育開始重視。在現代教育過程中,中小學 教育肩負著讓人文精神在學生心中扎根的重任,雖然中小學生的人文精神本質上來說與高校青年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心理成熟過程和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二者又呈現出不同階段性特征,不可等而視之。人文素質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正是有關人的道德、精神、文化、價值觀等綜合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強調中小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是對國家未來民族精神的構筑的關切,也是當代教育家們的心聲,兒童文學活動正是培養(yǎng)中小學生人文素質的一塊優(yōu)質基地,在潤物無聲中滋潤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
一、中小學生人文素質的內涵
人文精神是人類社會一種特定的文化符號,體現在社會各個不同的方面,其核心是尊重人的價值,肯定人的尊嚴,表現為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學校教育中提倡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上是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目的是將知識轉化為后天良好心理品質,人文素質不是經驗和知識,而是內在的人文精神在個體身上內化的具體表現,個體的先天素質存在著差異,后天教育、培養(yǎng)、熏陶更為重要。人文精神融入個體素質通過行為得以外顯。中小學生的人文素質有幾層內涵:
第一,人文素質是中小學生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人文素質包括知識、思想、精神、方法,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華,體現社會精神價值的追求。人文素質包含語言、品德、儀表、藝術修養(yǎng)等多方面,表現為人的內涵氣質,中小學生不能因為年齡的原因而忽視人文素質培養(yǎng),應當從基礎教育開始健全人文素質教育,將其滲透到兒童成長過程中,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第二,中小學生人文素質培育是人格的完善,個性的發(fā)展,也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不是一天形成的,完善的人格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個人優(yōu)秀內在品質的形成,也是人類精神和心靈的成長,中小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是一項基礎工作,是從根本上穩(wěn)定社會、民族精神的根基,從中小學教育就開始重視健全完善人格的培養(yǎng),有助于解決“成長的煩惱”問題。
第三,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人文素質不是壓制和灌輸,而是對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和尊重,使學生具有全面綜合性人文素質,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培育。中小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應當培育學生對美的理解和感悟,體會真善美的真諦,成就人文素質內涵豐蘊的社會人。
二、兒童文學活動與人文素質的內在關系
兒童文學活動是兒童與成人相對差異主體共同參與的精神活動,因此,真正的“兒童文學活動”應既強調兒童的情感立場,但也不能忽視成人意識的影響力。從兒童文學活動中架設一座溝通成人和兒童世界的橋梁,將人文素質教育意識滲入兒童文學活動中,與兒童進行對話與交流,通過“心靈”的碰撞與摩擦,試圖使人文精神與兒童心靈達到一種“融通”的狀態(tài),這是兒童文學活動價值實現的關鍵所在。
1.兒童文學活動滲透著人文精神。兒童文學活動通過兒童文學作品對兒童進行認知教育、道德教育、情感體驗、審美體驗等多角度的熏陶,潛移默化中使兒童認識世界、陶冶情操,受到品德思想的啟發(fā),情操、情感等精神方面的感染,繼而實現兒童人文素質的提升。兒童文學作品以兒童文學活動為載體傳播人文精神,成人將對兒童的期望包涵在兒童文學作品中,作為兒童文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成人目的在于以文學形式達成對兒童精神和人格的完善,兒童文學作品寄予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和期望,將人類社會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等優(yōu)秀人格精神融入作品,兒童文學活動以兒童文學作品為基礎進行,將兒童文學作品的人文精神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和途徑展示,對兒童進行心靈的塑造。兒童文學活動在傳遞人文精神的渠道和方式上有著得特殊優(yōu)勢,從感知、體驗、創(chuàng)造等環(huán)節(jié)互動達到多元化文學教育價值。要激發(fā)中小學生的審美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更需要堅持多樣化的兒童文學活動,讓作品所寄托的優(yōu)秀的審美價值、人文精神傳達給兒童,使人文素質培養(yǎng)應用于學生的情感和審美之中。
2.人文素質是兒童文學活動的核心價值。兒童文學作品是成人根據成人和兒童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觀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成果,兒童文學作品就具有優(yōu)秀的審美價值形態(tài),體現人類社會的人文價值所在,兒童文學活動以此為基礎就是為了使優(yōu)秀的人文價值根植于兒童的心靈。兒童文學作品無一遺漏地展示著藝術美、人性美、社會美,感染、愉悅著兒童,使兒童從多樣的文學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的進步體現為越來越重視對兒童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而文學審美活動就能無形中達到人文素質的提升,當兒童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時,文學作品以其特殊的魅力給兒童以美的享受,而審美功能的實現助力兒童人文素質的提升。
兒童文學活動可以更自由地讓兒童自己去發(fā)現、體驗和創(chuàng)造美。兒童文學活動首先通過進行價值目標定位,有效地開展文學活動,從情趣、認知、語言、行為等多位角度開展的兒童文學活動是對文學作品蘊含的內在價值進行全面的挖掘,使兒童身心獲得多方面發(fā)展,他們的品格個性發(fā)展都會受到文學活動的影響,在文學活動中實現對兒童的顯性教育與隱形滲透結合,而人文素質的提升是對兒童文學活動有意義的核心價值所在。
3.人文素質提升需要兒童文學活動。中小學階段是兒童心靈塑造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將決定其人生品格,因此培養(yǎng)優(yōu)質的人文素質,塑造美好的心靈將影響其一生。中小學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階段,將形成人生性格、思想道德觀、審美欣賞力、創(chuàng)造思維力等綜合人文素質,這一時期若能夯實中小學生的人文素質基礎,使兒童具備潛在的人文精神,將在其未來人生中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endprint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兒童處于審美心理的萌發(fā)階段。審美能力在迅速發(fā)展,有了初步的審美偏愛和模糊的審美標準。審美標準和非審美標準處在分化之中?!背浞终f明兒童處在心靈成長階段,需要人格的升華和引導,需要對其進行審美教育,而審美教育會在無形中提升兒童的內在品格,陶冶心靈,從而實現兒童人文素質的全面提升。
作為現代社會為滿足兒童成長需要和心理需要進行的兒童文學活動同兒童人文素質教育之間先天就具有目標的一致性,兒童人文素質的提升不是在一朝一夕的課堂教育中實現,而是在分階段分年齡對象的漸進式兒童文學活動中達成目標。兒童文學活動對兒童有著重要的審美引導功能,它始于人類童年,成就未來無數偉大的人格,在文明發(fā)展史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兒童從小就通過兒童文學活動接觸兒童文學作品,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后,對社會的精神污染自然就能具備免疫能力,這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很大的貢獻。因此,人文素質提升需要兒童文學活動。
三、兒童文學活動對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
兒童文學活動對素質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價值,在中小學教育中占有突出地位,它是中小學教育實現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在精神理念上與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殊途同歸,中小學教育亟待重視兒童文學活動給學生帶來的影響。
1.兒童文學活動所包涵的價值觀與人文素質教育核心價值一致。兒童文學活動是基于兒童本位的,立于兒童精神需求的文學培育活動,是對兒童心靈世界的觀照,其核心價值在于對兒童人文精神的培育。中小學教育本來就應當以兒童為本位,尊重兒童的個性發(fā)展和人格尊嚴,兒童文學活動則是兒童精神世界的向導,引導兒童人格成長,是兒童心靈世界與學校知識教育溝通的橋梁,兒童文學活動為中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園地,使中小學生的思想感情在文學活動中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完善,人文精神無形中得到傳承,這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提升中小學生的人文精神相一致。
2.兒童文學活動是實現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兒童文學活動重點是在文學傳播過程中實現人文性與教育性的統(tǒng)一。兒童文學活動具有雙重性特征,既是中小學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又為中小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提供文學資源,兒童文學活動成為培養(yǎng)中小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就因為它具備人文精神基礎。兒童文學活動的作家、作品、讀者、世界都與兒童有著密切的聯系,兒童文學活動實際上是中小學生課上和課外所接觸到人文精神的主要選擇來源,兒童文學活動占據他們人文活動的絕大部分,兒童文學活動構成中小學生人文素質培育的主渠道,成為中小學教育的特殊無形資源和資產。
3.兒童文學活動對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產生啟示作用。兒童文學活動對于中小學教育不僅是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更在于為中小學教育提供啟示。中小學人文素質教育普遍程式化,缺乏人文自覺意識,如果中小學教育不能從兒童文學活動中汲取經驗和方法,就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兒童文學活動對中小學教育最大啟迪可以歸納為尊重和理解。兒童文學活動從兒童角度出發(fā),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尊重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中小學素質教育應當立足于學生心理和思維特點,素質教育只有遵循兒童成長規(guī)律才能取得真正實效。中小學生心理尚未成熟不同于成人的理性,更容易產生感性思維,兒童文學活動的感性化恰恰契合了其思維特點,中小學人文素質培養(yǎng)應該回避理性說教,以兒童文學活動的形象、具體的感性化方式培養(yǎng)人文精神。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兒童文學活動與中小學人文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培養(yǎng)理念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兒童文學活動開辟中小學教育獨特視野,兒童文學活動為中小學人文素質教育提供重要的實踐資源。
兒童文學活動是從兒童天性出發(fā),充分尊重和理解兒童的個性,只有這樣的文學活動才能真正實現中小學教育中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才能真正落實文學活動的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
參考文獻:
[1]吳建荔.兒童文學教學中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J].龍巖師專學報,2004,(7).
[2]肖靜.網絡藝術對中小學生人文素質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10.
[3]余敏.兒童文學閱讀與語文教育的主輔互動[J].語文學刊,2012,(18).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B398);2012年咸寧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立項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yjd019)。
作者簡介:余敏(1981-),女,湖北咸寧人,咸寧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文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