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良 饒曉毛 李榮芳
【摘要】 目的:研究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康復效果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08年9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20例,按分期情況分成三組,并予以治療,治療結果以臨床療效評價。并結合檢測指標劃定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將患者分成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分析兩組血尿酸與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應蛋(CRP)的相關性。結果:Ⅰ組治療有效率95.0%,Ⅱ組82.5%、Ⅲ組47.5%,三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合檢測的血尿酸統(tǒng)計數(shù)值,將血尿酸>426 μmol/L定為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治療后三組患者分別分成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Ⅰ期高尿酸組與尿酸正常組比較,除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收縮壓、舒張壓、TC、HDL-C、CRP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結果,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CRP水平呈正相關(P<0.05)。血尿酸水平與TC、LDL-C、HDL-C水平無明顯相關性(P>0.05)。Ⅱ期、Ⅲ期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收縮壓、舒張壓、TC、LDL-C、HDL-C、CRP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HDL-C、CRP水平呈正相關(P<0.05);血尿酸水平與LDL-C水平呈負相關(P<0.05)。結論:血尿酸水平異常影響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康復的效果。
【關鍵詞】 原發(fā)性高血壓; 血尿酸; 血壓; 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超敏C反應蛋白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也是影響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的危險因素之一[1]。尿酸是在人體由嘌呤類化合物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血尿酸受到食物因素、體內(nèi)嘌呤類化合物合成障礙、腎臟尿酸排出量減少等因素的影響。有大量研究表明血尿酸和原發(fā)性高血壓有重要聯(lián)系[2],因此受到了醫(yī)療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兩者是否有聯(lián)系始終未有定論,筆者選取了在本院收治且符合標準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20例,旨在分析研究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康復效果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及血尿酸水平與通過尿酸正常與尿酸異常組的配對比較觀察兩組血壓、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差異,分析血尿酸水平對原發(fā)性高血壓進展、預后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08年9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20例。按照高血壓病臨床分期標準(1979年我國修訂)及臨床癥狀與體征,將高血壓患者分成三組:(1)Ⅰ期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4.3±12.6)歲。血壓達高血壓診斷水平,舒張壓大部分時間波動在12.0~13.3 kPa(90~100 mm Hg)之間,靜息時能恢復正常,無心臟、腦、腎臨床并發(fā)癥的表現(xiàn)。(2)Ⅱ期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61.7±11.2)歲。血壓達到高血壓確診水平,舒張壓超過13.3 kPa(100 mm Hg),靜息時不能降至正常,并有下列各項中的一項者:①蛋白尿和/或血漿肌酐濃度輕度升高;②眼底檢查,有顱底動脈普遍或局部變窄;③X線檢查,心電圖或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左心室肥大。(3)Ⅲ期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65.0±13.8)歲。明確確診高血壓,舒張壓超過14.7~16.0 kPa
(110~120 mm Hg),并有下列各項中一項者:①眼底出血或滲出,有或無視乳頭水腫;②腦血管意外或高血壓腦??;③腎功能衰竭;④左心衰竭。
1.2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診斷與入選標準 (1)收縮壓≥140 mm Hg(21.3 kPa)或舒張壓≥90 mm Hg(12.6 kPa);
(2)臨床表現(xiàn):早期無癥狀,緊張、情緒激動、勞累后血壓稍可升高。血壓升高時有頭暈、頭痛、耳鳴、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3)停用其他抗高血壓治療的藥物一周;(4)未服用干擾血尿酸水平的藥物與食物;(5)未使用激素類藥物;(6)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有嚴重心臟病和腦血管意外者;(2)有糖尿病酮體中毒者;(3)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4)繼發(fā)性高血壓;(5)精神病患者;(6)伴癌癥患者;(7)孕婦、哺乳期婦女。
1.4 剔除病例 (1)試驗中途病情惡化;(2)改用其他治療方法;(3)不配合或不能完成試驗者。
1.5 記錄參數(shù) 入選者的記錄參數(shù)包括:(1)定期測血壓(包括單純性收縮期或舒張期);記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個人史、家族史、腦卒中家族史以及服藥情況。(2)作血清膽固醇、甘油三脂、心電圖、血糖、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及跟底檢查。
1.6 治療方法
1.6.1 服藥方法 早晨8點服用比索洛爾,2.5 mg/d,根據(jù)血壓的變化情況,進行藥物遞增,每兩周增加2.5 mg,最大藥量為10.0 mg/d,聯(lián)合依那普利10 mg/d,早餐前30 min服藥,根據(jù)不同期患者調(diào)整劑量與治療時間,患者均予低鹽,低脂、低糖、清淡飲食。
1.6.2 康復方法 (1)適當鍛煉:每晨8時30分,音樂操放松訓練30 min[3],以微出汗、心率增加15~25次/min為度[4]。下午17時鍛煉48式太極拳3遍訓練30 min,晚步行30 min[4];(2)足心按摩:足心按摩晚上睡前,端坐,用兩手拇指分別按摩兩足底中心的涌泉穴,或者用左足跟搓右足的涌泉穴,再用右足跟搓左足的涌泉穴,各按摩80次,按摩時只能搓向足趾一個方向[5]。(3)飲食指導: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為主,補充鉀、鈣、鋅、硒等微量元素。增加蔬菜、水果、纖維素等攝入如魚類、冬瓜、苦瓜、油菜、芹菜、菠菜、洋蔥、西紅柿、大棗等[6];(4)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多聽一些輕松的音樂,緩解心理緊張,保持情緒穩(wěn)定。勞逸結合,適量運動,根據(jù)患者的血壓、體重、活動耐受力等,制定相應的運動計劃[7]。
1.7 評價標準 (1)臨床療效:按1979年全國鄭州會議判斷的療效標準,舒張壓下降≥2.67 kPa或降至正常為顯效;舒張壓下降≥0.33 kPa或收縮期高血壓者收縮壓下降≥4.00 kPa為有效;未達上述水平者為無效[8]??傆行?顯效+有效。(2)檢測指標:康復前后測定血尿酸、血壓(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應蛋白(CRP)。(3)根據(jù)試驗過程中臨床療效的觀察,劃定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Ⅰ、Ⅱ、Ⅲ期患者分別分成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及血尿酸與血壓、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
1.8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臨床療效采用Ridit檢驗,尿酸正常與尿酸異常組的配對比較采用t檢驗,血尿酸與觀察指標的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檢測,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Ⅰ組、Ⅱ組、Ⅲ組的臨床療效平均Ridit值分別為0.379、0.428、0.631,總R=0.50。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27.690,P<0.05),見表1。
2.2 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根據(jù)臨床治療的觀察結果,結合檢測的血尿酸統(tǒng)計數(shù)值,將血尿酸>426 μmol/L定為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將治療后的三組患者分別分為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
2.2.1 Ⅰ期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 除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收縮壓、舒張壓、TC、HDL-C、CRP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結果,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CRP水平呈正相關(r=0.717、0.811、0.181,P<0.05);血尿酸水平與TC、LDL-C、HDL-C水平無明顯相關性(r=0.136、-0.112、0.491,P>0.05),見表2。
2.2.2 Ⅱ期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收縮壓、舒張壓、TC、LDL-C、HDL-C、CRPT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r=0.861、0.705、0.428、0.320、0.762,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r=-0.375,P<0.05),見表3。
2.2.3 Ⅲ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收縮壓、舒張壓、TC、LDL-C 、HDL-C、CRPT檢測結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表明,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r=0.503、0.455、0.326、0.277、0.843,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r=-0.382,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改變,人民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生活節(jié)奏都發(fā)生改變,導致諸如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病癥,而兩者的關系也越來越倍受關注[9]。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高血尿酸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主要繼發(fā)癥狀,可以作為研究的指征[10-11]。另外,血尿酸水平也常與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等異常有關聯(lián)。本研究結果表明:由臨床治療結果分析可知Ⅰ組、Ⅱ組治療效果較好,且Ⅰ組治療后臨床效果最為顯著。根據(jù)臨床治療的觀察結果,結合檢測的血尿酸統(tǒng)計數(shù)值,將血尿酸>426 μmol/L定為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將治療后三組患者分別分成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Ⅰ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除LDL-C外,各觀察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CRP水平呈正相關(P<0.05),與TC、LDL-C、HDL-C水平無明顯相關性(P>0.05);Ⅱ、Ⅲ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各觀察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P<0.05)。
由研究結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和原發(fā)性高血壓有明顯相關性[12-13],并與血脂、血脂蛋白、CRP等指數(shù)也呈現(xiàn)良好的相關性;因此平時可針對原發(fā)性高血壓高危人群進行血清膽固醇、甘油三脂、心電圖、血糖、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等檢查,以及時篩選目標人群,盡早制定適合個體的治療方案。然而,血尿酸水平、血壓、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關聯(lián)機制及理想治療方案仍缺乏臨床方面的確證,因此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康復效果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研究值得廣大醫(yī)療工作者的繼續(xù)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梅衛(wèi)義.高血壓患者血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山大學學報,2006,7(27):142-143.
[2]王道偉.血尿酸水平和原發(fā)性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8(1):78.
[3]程學.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治療與康復評定[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12):126-129.
[4]林祥蕓.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作為康復治療在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的運用研究[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3,28(2):171-175.
[5]王純,盧文,吳中遠.太極拳與步行運動對高血壓的康復療效比較[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34(18):3535-3538.
[6]孟敏,于娜.體療及按摩對高血壓康復的影響[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2):97-99.
[7]翁峰,王金球,王國權.高血壓康復治療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康復與療養(yǎng)雜志,1996,11(2):60-62.
[8]錢小力.高血壓患者康復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10):1268-1269.
[9]周艷.高血壓發(fā)病機制及藥物治療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33):251.
[10]靳紅,王賓友,劉雅,等.成都地區(qū)中老年人血尿酸水平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J].西部醫(yī)學,2012,24(3):470-473.
[11] Hsu P F,Chuang S Y,Cheng H M,et al.Associations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ith arterial wave reflections and cent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Int J Cardiol,2013,29(3):276-286.
[12] Hsu P F,Chuang S Y,Cheng H M,et al.Associations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ith arterial wave reflections and cent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Int J Cardiol,2013,25(1):164.
[13]周群,熊世菊.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腦血管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J].中醫(yī)藥導報,2011,6(3):40-42.
(收稿日期:2013-10-28) (本文編輯:蔡元元)
1.7 評價標準 (1)臨床療效:按1979年全國鄭州會議判斷的療效標準,舒張壓下降≥2.67 kPa或降至正常為顯效;舒張壓下降≥0.33 kPa或收縮期高血壓者收縮壓下降≥4.00 kPa為有效;未達上述水平者為無效[8]。總有效=顯效+有效。(2)檢測指標:康復前后測定血尿酸、血壓(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應蛋白(CRP)。(3)根據(jù)試驗過程中臨床療效的觀察,劃定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Ⅰ、Ⅱ、Ⅲ期患者分別分成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及血尿酸與血壓、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
1.8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臨床療效采用Ridit檢驗,尿酸正常與尿酸異常組的配對比較采用t檢驗,血尿酸與觀察指標的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檢測,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Ⅰ組、Ⅱ組、Ⅲ組的臨床療效平均Ridit值分別為0.379、0.428、0.631,總R=0.50。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27.690,P<0.05),見表1。
2.2 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根據(jù)臨床治療的觀察結果,結合檢測的血尿酸統(tǒng)計數(shù)值,將血尿酸>426 μmol/L定為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將治療后的三組患者分別分為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
2.2.1 Ⅰ期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 除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收縮壓、舒張壓、TC、HDL-C、CRP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結果,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CRP水平呈正相關(r=0.717、0.811、0.181,P<0.05);血尿酸水平與TC、LDL-C、HDL-C水平無明顯相關性(r=0.136、-0.112、0.491,P>0.05),見表2。
2.2.2 Ⅱ期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收縮壓、舒張壓、TC、LDL-C、HDL-C、CRPT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r=0.861、0.705、0.428、0.320、0.762,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r=-0.375,P<0.05),見表3。
2.2.3 Ⅲ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收縮壓、舒張壓、TC、LDL-C 、HDL-C、CRPT檢測結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表明,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r=0.503、0.455、0.326、0.277、0.843,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r=-0.382,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改變,人民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生活節(jié)奏都發(fā)生改變,導致諸如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病癥,而兩者的關系也越來越倍受關注[9]。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高血尿酸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主要繼發(fā)癥狀,可以作為研究的指征[10-11]。另外,血尿酸水平也常與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等異常有關聯(lián)。本研究結果表明:由臨床治療結果分析可知Ⅰ組、Ⅱ組治療效果較好,且Ⅰ組治療后臨床效果最為顯著。根據(jù)臨床治療的觀察結果,結合檢測的血尿酸統(tǒng)計數(shù)值,將血尿酸>426 μmol/L定為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將治療后三組患者分別分成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Ⅰ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除LDL-C外,各觀察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CRP水平呈正相關(P<0.05),與TC、LDL-C、HDL-C水平無明顯相關性(P>0.05);Ⅱ、Ⅲ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各觀察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P<0.05)。
由研究結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和原發(fā)性高血壓有明顯相關性[12-13],并與血脂、血脂蛋白、CRP等指數(shù)也呈現(xiàn)良好的相關性;因此平時可針對原發(fā)性高血壓高危人群進行血清膽固醇、甘油三脂、心電圖、血糖、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等檢查,以及時篩選目標人群,盡早制定適合個體的治療方案。然而,血尿酸水平、血壓、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關聯(lián)機制及理想治療方案仍缺乏臨床方面的確證,因此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康復效果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研究值得廣大醫(yī)療工作者的繼續(xù)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梅衛(wèi)義.高血壓患者血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山大學學報,2006,7(27):142-143.
[2]王道偉.血尿酸水平和原發(fā)性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8(1):78.
[3]程學.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治療與康復評定[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12):126-129.
[4]林祥蕓.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作為康復治療在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的運用研究[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3,28(2):171-175.
[5]王純,盧文,吳中遠.太極拳與步行運動對高血壓的康復療效比較[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34(18):3535-3538.
[6]孟敏,于娜.體療及按摩對高血壓康復的影響[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2):97-99.
[7]翁峰,王金球,王國權.高血壓康復治療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康復與療養(yǎng)雜志,1996,11(2):60-62.
[8]錢小力.高血壓患者康復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10):1268-1269.
[9]周艷.高血壓發(fā)病機制及藥物治療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33):251.
[10]靳紅,王賓友,劉雅,等.成都地區(qū)中老年人血尿酸水平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J].西部醫(yī)學,2012,24(3):470-473.
[11] Hsu P F,Chuang S Y,Cheng H M,et al.Associations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ith arterial wave reflections and cent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Int J Cardiol,2013,29(3):276-286.
[12] Hsu P F,Chuang S Y,Cheng H M,et al.Associations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ith arterial wave reflections and cent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Int J Cardiol,2013,25(1):164.
[13]周群,熊世菊.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腦血管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J].中醫(yī)藥導報,2011,6(3):40-42.
(收稿日期:2013-10-28) (本文編輯:蔡元元)
1.7 評價標準 (1)臨床療效:按1979年全國鄭州會議判斷的療效標準,舒張壓下降≥2.67 kPa或降至正常為顯效;舒張壓下降≥0.33 kPa或收縮期高血壓者收縮壓下降≥4.00 kPa為有效;未達上述水平者為無效[8]??傆行?顯效+有效。(2)檢測指標:康復前后測定血尿酸、血壓(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應蛋白(CRP)。(3)根據(jù)試驗過程中臨床療效的觀察,劃定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Ⅰ、Ⅱ、Ⅲ期患者分別分成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及血尿酸與血壓、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
1.8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臨床療效采用Ridit檢驗,尿酸正常與尿酸異常組的配對比較采用t檢驗,血尿酸與觀察指標的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檢測,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Ⅰ組、Ⅱ組、Ⅲ組的臨床療效平均Ridit值分別為0.379、0.428、0.631,總R=0.50。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27.690,P<0.05),見表1。
2.2 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根據(jù)臨床治療的觀察結果,結合檢測的血尿酸統(tǒng)計數(shù)值,將血尿酸>426 μmol/L定為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將治療后的三組患者分別分為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
2.2.1 Ⅰ期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 除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收縮壓、舒張壓、TC、HDL-C、CRP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結果,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CRP水平呈正相關(r=0.717、0.811、0.181,P<0.05);血尿酸水平與TC、LDL-C、HDL-C水平無明顯相關性(r=0.136、-0.112、0.491,P>0.05),見表2。
2.2.2 Ⅱ期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收縮壓、舒張壓、TC、LDL-C、HDL-C、CRPT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r=0.861、0.705、0.428、0.320、0.762,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r=-0.375,P<0.05),見表3。
2.2.3 Ⅲ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觀察指標比較 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收縮壓、舒張壓、TC、LDL-C 、HDL-C、CRPT檢測結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表明,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r=0.503、0.455、0.326、0.277、0.843,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r=-0.382,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改變,人民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生活節(jié)奏都發(fā)生改變,導致諸如高血壓、高尿酸血癥病癥,而兩者的關系也越來越倍受關注[9]。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高血尿酸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主要繼發(fā)癥狀,可以作為研究的指征[10-11]。另外,血尿酸水平也常與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等異常有關聯(lián)。本研究結果表明:由臨床治療結果分析可知Ⅰ組、Ⅱ組治療效果較好,且Ⅰ組治療后臨床效果最為顯著。根據(jù)臨床治療的觀察結果,結合檢測的血尿酸統(tǒng)計數(shù)值,將血尿酸>426 μmol/L定為血尿酸異常的標準值,將治療后三組患者分別分成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Ⅰ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除LDL-C外,各觀察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CRP水平呈正相關(P<0.05),與TC、LDL-C、HDL-C水平無明顯相關性(P>0.05);Ⅱ、Ⅲ組高尿酸組和尿酸正常組比較,各觀察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尿酸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TC、LDL-C、CRP水平呈正相關(P<0.05),血尿酸水平與HDL-C水平呈負相關(P<0.05)。
由研究結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和原發(fā)性高血壓有明顯相關性[12-13],并與血脂、血脂蛋白、CRP等指數(shù)也呈現(xiàn)良好的相關性;因此平時可針對原發(fā)性高血壓高危人群進行血清膽固醇、甘油三脂、心電圖、血糖、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等檢查,以及時篩選目標人群,盡早制定適合個體的治療方案。然而,血尿酸水平、血壓、血脂、血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關聯(lián)機制及理想治療方案仍缺乏臨床方面的確證,因此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康復效果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研究值得廣大醫(yī)療工作者的繼續(xù)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梅衛(wèi)義.高血壓患者血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山大學學報,2006,7(27):142-143.
[2]王道偉.血尿酸水平和原發(fā)性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8(1):78.
[3]程學.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治療與康復評定[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12):126-129.
[4]林祥蕓.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作為康復治療在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的運用研究[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3,28(2):171-175.
[5]王純,盧文,吳中遠.太極拳與步行運動對高血壓的康復療效比較[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34(18):3535-3538.
[6]孟敏,于娜.體療及按摩對高血壓康復的影響[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2):97-99.
[7]翁峰,王金球,王國權.高血壓康復治療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康復與療養(yǎng)雜志,1996,11(2):60-62.
[8]錢小力.高血壓患者康復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10):1268-1269.
[9]周艷.高血壓發(fā)病機制及藥物治療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33):251.
[10]靳紅,王賓友,劉雅,等.成都地區(qū)中老年人血尿酸水平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J].西部醫(yī)學,2012,24(3):470-473.
[11] Hsu P F,Chuang S Y,Cheng H M,et al.Associations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ith arterial wave reflections and cent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Int J Cardiol,2013,29(3):276-286.
[12] Hsu P F,Chuang S Y,Cheng H M,et al.Associations of serum uric acid levels with arterial wave reflections and centr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Int J Cardiol,2013,25(1):164.
[13]周群,熊世菊.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腦血管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變化[J].中醫(yī)藥導報,2011,6(3):40-42.
(收稿日期:2013-10-28)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