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平,王瓊華,方晏紅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遂寧629000)
視神經炎主要包括炎性脫髓鞘、感染、非特異性炎癥等常見的眼科疾病。好發(fā)于青壯年,常因急性視力喪失為患者和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其發(fā)病機制主要與神經組織腫脹致視神經內部壓力增高,軸漿運輸受阻局部缺血缺氧有關,神經纖維失代償而出現(xiàn)部分和全部視神經萎縮,嚴重影響視功能。前期研究表明,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改善視神經炎的視力并減少復發(fā)。鼠神經生長因子對神經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存活起著極其重要作用,有促進神經元的修復的功能。本研究擬通過對比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與不聯(lián)合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視神經炎,評價兩種治療受傷的療效差異。
1.1 資料 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眼科確診的視神經炎48例48眼。其中男性21例21眼,女性27例27眼,年齡19歲至45歲,平均年齡27.4±10.6歲;病程1~16天,平均5.4±3.7天;其中視神經乳頭炎8例8眼,球后視神經炎40眼;所有患者均完善矯正視力、裂隙燈、眼底照相、FFA、VEP、視盤OCT、視野、顱腦MRI檢查并進行隨訪6月。
1.2 方法 將48例患者48眼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2例22眼,視神經乳頭炎4例4眼,球后視神經炎18例18眼,視力無光感1眼,光感至0.1者7眼,0.1至0.6者20眼,給予肌注鼠神經生長因子30μg/次,1次/d,14次為1個療程;全身靜脈滴注地塞米松15mg/d,1周后改為強的松龍60 mg/d口服,每7天減量,每次減量10mg,同時肌注維生素B1 0.1/d,維生素 B12 0.5mg/d,連續(xù)14天,使用能量合劑、地巴唑10mg tid,定期檢查電解質;對照組26例26眼,視神經乳頭炎4例4眼,球后視神經炎22例22眼,視力無光感2眼,光感至0.1者6眼,0.1至0.6者18眼,對照組除未使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外,余治療同治療組。隨訪6月,期間觀察最佳矯正視力、眼底照相、FFA、VEP、視盤OCT、視野。療效判斷標準:以視力≥1.0或提高4行以上,視野擴大10~20°為顯效;視力提高2~3行,視野擴大5~10°為有效;視力僅提高1行或無提高,視野無改善為無效。視力<0.1者每增加0.02為提高1行。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眼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統(tǒng)計資料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納入該研究的患者中,男性21例21眼,女性27例27眼;其中哺乳期6例6眼,伴有鼻竇炎7例7眼,MRI檢查提示視神經球后視神經增粗16例16眼,提示腦白質脫髓鞘改變9例;
治療組22只眼中,顯效18只眼,占81.8%;有效2只眼,占9.1%;無效2只眼,占9.1%;其總有效率為90.9%;對照組26只眼中,顯效14只眼,占53.8%;有效8只眼,占30.8%;無效4只眼,15.4%;其總有效率為84.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32,P=0.511>0.05);顯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196,P=0.041<0.05)。
無論治療組或對照組,治療前后視力、視野、視覺誘發(fā)電位P100波波幅、潛伏期、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視神經炎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但50%~70%的視神經炎患者經MRI檢查發(fā)現(xiàn)腦內存在無癥狀性脫髓鞘病灶[1]。國內也有研究報道在符合視神經炎診斷標準的患者中,原發(fā)性脫髓鞘性視神經炎最為常見,占73.5%[2]。臨床治療中一般采用糖皮質激素、能量合劑、血管擴張劑和B族維生素等。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一個多中心視神經炎研究小組(ONTT)就報道不論是否應用激素,均不能改變視神經炎的最終預后,而且視神經炎本身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不用藥物治療視功能可逐漸恢復。但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采用大劑量的甲基強的松龍進行視神經炎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就診越早,效果越好[3];若錯過治療時機,將會造成不可逆的視神經損傷,并且視神經炎的治療時機與激素給藥方式和劑量同樣重要。有學者比較應用地塞米松和甲基強的松龍治療非特異性視神經炎,結果顯示兩者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但地塞米松副作用少,更廉價。本研究應用地塞米松和強的松治療表明,視神經炎在應用激素治療后視力可得到很快恢復,并且并未出現(xiàn)明顯全身副作用,隨訪6月并未見復發(fā)病例。但本研究中1例應當引起注意:患者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藥物治療前肝功正常,激素治療10天后出現(xiàn)肝功能損害,乙肝病毒定量檢測滴度明顯增高,給予抗病毒、保肝治療同時肝功恢復,視力好轉,提示在應用全身激素治療前,一定排除潛在感染如結核、乙肝等,并定期隨訪。
鼠神經生長因子是最近新研發(fā)可促進視神經損傷后修復的一種生物制劑。臨床主要用于視神經炎和外傷性視神經病變,但在面神經損傷[6]、急性腦梗塞[7]、急性脊髓損傷[8]等方面也有應用,并顯示出良好效果。
早期鼠神經生長因子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及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等綜合治療可促進視功能的恢復,迅速提高視力,是臨床上治療視神經炎有效的方法。OCT在探索神經眼科疾病發(fā)病機制、評價疾病療效、判斷預后發(fā)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9],我們將進一步應用OCT隨訪該組患者的視盤改變,以對視神經炎的預后做出更準確的定量結果分析。
[1] Brodsky M,Jay W,Johnson P,et al.The 5-year risk of MS after optic neuritis-Experience of the optic neuritis treatment trial[J].Neurology,1997,49(5):1404-1413.
[2] 張曉君,王 薇,王 虔,等.視神經炎病因學臨床分析[J].中華眼底病雜志,2006,22(6):367-369.
[3] 方克婭,方春庭,孔麗萍.無光感球后視神經炎的視力恢復[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1,19(6):464-465.
[4] Sethi H S,Menon V,Sharma P,et al.Visual outcome after intravenous dexamethasone therapy for idiopathic optic neuritis in an Indian population:A clinical case series[J].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6,54(3):177.
[5] Menon V,Mehrotra A,Saxena R,et 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megadose methylprednisolone with dexamethasone for treatment of primary typical optic neuritis[J].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7,55(5):355.
[6] 彭 華,陳 紅,李 和.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面神經損傷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7(6):3-4.
[7] 張燕平.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9):35-37.
[8] 湯美玉,龔 成,吳維才.甲基強的松龍聯(lián)合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臨床醫(yī)學學刊,2008,17(3):90-92.
[9] 魏世輝,張秀蘭,王偉.重視光相干斷層掃描技術在神經眼科中的應用[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3,29(003):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