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夷
論文摘要:面對高中化學中多而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顧名思義"的方法學習概念,將主動權交與學生自己,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起引導、提示的作用,讓學生深切感到"顧名思義"的妙處,進而享受到概念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關鍵詞:顧名思義 高中化學概念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中學化學學科主要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知識點多;二是概念抽象,理解看似容易,應用卻很難;三是與其它學科的滲透多?;瘜W在中學階段的學習主要集中在高中階段。高中化學概念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中最關鍵、最中心的內(nèi)容?;瘜W概念是在揭示物質(zhì)的組成、結構、性質(zhì)、變化、合成的過程中發(fā)生發(fā)展起來的,而學生掌握概念就是為了熟悉物質(zhì)的組成、結構和性質(zhì),以便運用其概念進行綜合、推理,掌握原理、定律,運用概念進行各類化學計算,解決各種化學問題。因此,學生正確理解并學會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學習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學習能力,增強學習化學信心的有效途徑。高中化學概念如此多,如何運用最便捷的方法記憶、理解和掌握呢?筆者在高中化學概念教學實踐過程中嘗試了"顧名思義"的方法,在此談一些體會和反思。
何謂"顧名思義"呢?"顧名思義"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看到名稱,就聯(lián)想到它的意義。"針對化學學科學習而言就是指"直接從概念的名稱上解讀概念的內(nèi)涵",它是理解概念的一種最簡捷的途徑。每一個化學概念,都有特定的名稱、定義,是在化學科學的發(fā)展過程中因需而生的,其形成背景、應用條件、限制范圍、變化歷程皆有不同。我們應針對不同概念的特點,探尋相應合適之法,以獲求直觀、通俗、簡潔、趣味、自然的教學效果。"顧名思義"可以直接從概念的名稱上解讀概念的內(nèi)涵。比如說"同位素",可以理解為元素周期表中居于同一方格位置上的元素,即周期表中原子序數(shù)相同的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間互稱為"同位素"。另外其他化學概念也可從名稱上理解,如"同素異形體","素"指元素,"形"指結構"體"指單質(zhì),則同素(同種元素)異形(結構不同)體(單質(zhì))即為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結構的單質(zhì)?;瘜W概念有著嚴密的科學定義,教學中抓住概念的要領,不僅能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概念,而且能強化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通過此法學習概念,主動權交與學生自己,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起引導、提示的作用。學生經(jīng)過"咬文嚼字"、啟發(fā)引導、分析比較形成的化學概念就變得深刻透徹,言簡意賅,以點帶面,不易忘記,學生感到此法的妙處后不斷體驗,進而享受到概念學習的樂趣,必然激發(fā)學習化學的情感。 類似如同分(分子式)異構體、價(化合價)電子、官(管,管理、決定)能(功能,化學特性)團(集團,原子或原子團)等這些概念均可以通過"顧名思義"解決概念理解的問題。
當然,有些概念通過名稱直接解讀尚有困難,可輔加點撥。如原電池,經(jīng)剖析"原"為原始之意,結合起來即最初始的電池裝置。那么,現(xiàn)今的電池與原初的電池有何聯(lián)系?教師點撥:1、原理相同,均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2、結構相同,均由正、負電極組成,且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學生通過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關于電池的已有認識,對新概念必然由名稱上的陌生轉為親近。又如鹽類的水解,名稱已明確指示為"鹽類",是鹽類因"水"而解(分解)。故這一概念涉及兩個因素:鹽與水。除此之外,在常規(guī)的化學概念教學中,有兩點是值得重視的。其一,是把正確闡述和不正確的先入之見作對比講授。其二,是把正確概念的前提條件突出來,轉化學生錯誤的先入之見。
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涉及化學概念的考題不少,而且有些題目直接考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及運用。如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廣西卷中,非選擇題部分考查了化學式、電子式、化學名稱、同分異構體、化學方程式、官能團等化學概念的運用。特別是化學方程式、化學式等占了很大的比例,據(jù)統(tǒng)計,在 60分的非選擇題中,考查化學的基本概念和用語等約占26分,比率達到43.3%。倘若考生不能很好理解化學概念及其概念間的異同,勢必在考試中失分。而"顧名思義"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體驗中不斷深化,在考試中信心足、并能夠在愉悅中從容應考。
化學概念有簡單有復雜,而且部分概念是發(fā)展的。勢必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多側面、多角度、分階段加以把握其深度和廣度,教師還應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科學的態(tài)度和訓練方法。"顧名思義"等方法強化了學生對化學概念的認識、理解、掌握,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化學,對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唐力. 現(xiàn)代中學化學優(yōu)化教學教程[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 魏啟河 .顧名思義--一種有效的高中化學學習方法[D] .上海:上海市橫沙中學,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