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迪
(淮北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泰戈爾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是世界文學(xué)史上“泰斗式”的人物,其作品《飛鳥集》擁有相當高的地位和價值。蘇軾是我國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共創(chuàng)作出《菩薩蠻》詞二十一首,其內(nèi)容包含詠七夕、詠歌妓、感懷抒情等多個方面。泰戈爾的《飛鳥集》與蘇軾的《菩薩蠻》創(chuàng)作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度,但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充滿了自由豐富的想象力,表達了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也宣揚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泰戈爾的《飛鳥集》創(chuàng)作于1913年,共包含了三百多首無標題的清新秀麗的小詩,涉及內(nèi)容較廣,簡練短小的語句凝結(jié)著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蘊含著對自然、人生、宇宙深深的思索,是世界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英文格言詩集之一,受到了眾多讀者的追捧。我國著名學(xué)者鄭振鐸在翻譯完這部詩集后贊嘆道:“它包含著深邃的大道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叢叢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陽光下,紛紛地伸出頭來。隨你喜愛什么吧,那顏色和香味是多種多樣的?!薄讹w鳥集》主要表達了三個主題:第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受到了印度本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響,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宗教的思想。泰戈爾所描繪的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具體化是指“梵”與人的統(tǒng)一,“梵”是宇宙的主宰,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也代表著自然,人與“梵”的結(jié)合即代表著人與自然的完美統(tǒng)一。第二,男女之間純潔的愛情。愛情是詩歌世界里永恒的主題,泰戈爾的《飛鳥集》也不例外。在《飛鳥集》中,詩人以飽滿的熱情、甜蜜的詩句贊嘆純粹、干凈、美好的愛情,并且這種愛已經(jīng)超越了狹義上的愛,這種愛也是獻給神的禮物。第三,生活的勇氣和希望。一位印度人說過:“他是我們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之本身的,這就是我們所以愛他的原因了。”[1]泰戈爾熱愛生命、熱愛生活,《飛鳥集》給人一種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希望”也是其表達的主題之一。
《菩薩蠻》起源于唐教坊曲,根據(jù)“樂舞”而得名,最開始所言的“菩薩蠻”實際上是指配有音樂的舞蹈,經(jīng)過發(fā)展后用于詞牌,雙調(diào)屬小令,由五七言組成。蘇軾是北宋時期《菩薩蠻》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多的詞人,其中以《菩薩蠻·春閨怨》、《菩薩蠻·夏閨怨》、《菩薩蠻·秋閨怨》、《菩薩蠻·冬閨怨》最具代表性?!镀兴_蠻》和《飛鳥集》所表達的主題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表達手法和表達載體有所不同。《菩薩蠻》所表達的主題也是相當廣泛的,包含了自然、人生、愛情等深刻的哲學(xué)情思。蘇軾的閨情詞風(fēng)格獨特,別具一格,善于營造良好的意境,表達純美的感情,如:“柳庭風(fēng)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fēng)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蘇軾的《菩薩蠻》中有很多是對過去的緬懷和思索,蘊含著對人生、對生活的態(tài)度,如:“玉笙不受朱唇暖,離聲凄咽胸填滿,遺恨幾千秋,恩留人不留”[2]。
在《飛鳥集》中,以時間為意象的呈現(xiàn)最為常見,詩人以黃昏、秋天、夜晚等具體的時間為載體,以濃烈的情感為藝術(shù)加工手段,在寥寥數(shù)語之間渲染出了秋的凄涼、夕陽的沒落和夜晚的憂愁。詩歌的開始便是“夏天的漂鳥,飛來我窗前歌唱,突然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啊,卻沒有歌唱,只嘆息一聲,飄落在那里?!边@首簡單的詩歌以漂鳥和落葉為具體事物,時間上由夏天過渡到秋天,在不經(jīng)意間為讀者營造了一種孤寂悲傷的氛圍:“這寡獨的黃昏,幕著霧與雨,我在我的心的孤寂里,感受到他的嘆息?!痹娙藢?nèi)心孤寂的情感與寡獨的黃昏進行聯(lián)系,以環(huán)境襯托情感,整首詩都籠罩著淡淡的憂愁。[3]
“花”與“庭柳”都是美好事物的代表,但是再美好的事物也有流逝的一天,落花含有悲傷的氛圍和對時間的感嘆,庭柳作為陪襯物,是抒發(fā)情緒的最好景物。“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遲日恨依依,依依恨日遲?!贝司浒藢r間的無盡感嘆,利用落花的含義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叭藨z花似舊,花比人應(yīng)瘦。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蓖ㄟ^人與花的對比抒發(fā)情感,“花比人應(yīng)瘦”的比喻更加具體形象。詩句“柳庭風(fēng)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fēng)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則是以“庭柳”為意象,襯托出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不同狀態(tài)。
《飛鳥集》中包含著對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事物的深深的思考,因此花草、太陽、山河等也成為了泰戈爾詩歌中的一種意象體現(xiàn)。比如:“小花問道:我要怎樣的對你唱,怎樣的崇拜你呢?太陽呀?太陽答道:只要用你的純潔的樸素的沉默?!痹娙耸褂玫氖且环N極其平淡、冷靜的語調(diào),但是卻蘊含著人生的智慧,通過太陽和小草之間的對話,揭示了重要的人生哲理,因此這里的花草和太陽只是作為一種意象存在著。通過意象表達,能夠向讀者傳遞生活的信念和精神,“小草啊,你的腳步雖小,但你卻擁有了你踏過的土地。嬌嫩的花兒張開她的花蕾喊道:親愛的世界啊,請勿凋謝我。”小小的環(huán)境意象構(gòu)筑的是關(guān)于人生的哲學(xué)道理,泰戈爾將意象描寫與人生哲學(xué)密切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4]
對月亮和河水的描寫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菩薩蠻》中?!爱嬮艹鯍鞆潖澰?,孤光未滿先憂缺。遙認玉簾鉤,天孫梳洗樓。 佳人言語好,不顧求新巧。此恨固應(yīng)知,愿人無別離?!痹铝猎谠姼柚斜愠闪艘庀蟠嬖谛问?,月的陰晴圓缺不受人的控制,世間也充滿了無奈。“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撥斷琵琶索。枕淚夢魂中,覺來眉暈重?!痹娙送ㄟ^月亮意象,表達了無可奈何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雨、河水、湖水都屬于自然中事物,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秋風(fēng)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殺人。佳人千點淚,灑向長河水。不用斂雙蛾,路人啼更多?!保?]
“愛情”是《飛鳥集》歌頌的一個內(nèi)容,泰戈爾認為愛情應(yīng)該是以付出為前提,以忠貞為基礎(chǔ)的,詩人將愛情擺在了一個非常崇高的地位,用熱情洋溢的語言贊嘆愛情:“貞操是一種財富,那是完美的愛情之產(chǎn)物。霧像愛情一般,在山的心上游戲,呈現(xiàn)出種種美妙的幻影?!边@是矢志不渝的愛情情懷的體現(xiàn),這種“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美妙的幻影,同時也是一種奉獻、付出和堅守的精神?!霸趷廴说拿媲?,世界卸下了它的莊嚴面具,它變得渺小,宛如一首歌,一個輕輕的接吻?!保?]愛情具有超乎尋常的力量,一切虛偽在愛情面前都不復(fù)存在,泰戈爾的語言大膽開放,直接描寫了對愛情的看法和感受,與蘇軾的《菩薩蠻》相比情感更加豐富。
“閨怨情懷”是蘇軾《菩薩蠻》的一大特點,其詞情感細膩而獨到,能夠抓住生活中微小的細節(jié),洋溢著暖暖的溫情?!傲ワL(fēng)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fēng)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痹鹤永锏牧鴹l隨風(fēng)擺動,微風(fēng)中汗味與香味交融,涼衫子透出汗香氣,姑娘用紅潤的手端起放著冰塊與藕的碗,情郎笑說藕太長,閨人笑著情郎。蘇軾的閨怨情懷是一種極其浪漫、天真、溫暖的情懷,字詞之間透露著純真?!把┗w暖融香頰,頰香隔暖飛花雪。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 別時梅子結(jié),結(jié)子梅時別。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中,“暖”與“融”兩字,是雪花與臉頰相碰的過程,“任”則是寫閨人與情郎兩情相悅的感受,意蘊深深而含情不露,溫婉含蓄準確地表達了情感。蘇軾善于運用景色營造浪漫的氛圍。[7]
自然與人類同是宇宙的一部分,在本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人與自然是相互依賴、相互生存的關(guān)系,泰戈爾通過自然中的事物來表達這種共依存的關(guān)系,“鳥兒希望它是一朵云。云兒希望它是一只鳥”,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融合。“我們相見相親,有如海鷗與波浪的會合。我們分離,有如海鷗的飛去,波浪的卷開”以及“青草尋求陸上的擁擠,樹木尋求天空的幽靜。人們常堵塞他自己的路”,這些詩句都反映了詩人的一種向往,與自然和諧相處。實質(zhì)上,詩人以崇拜的姿態(tài)看待自然,并試圖在自然中尋找與人生的無盡聯(lián)系,這種思想與情懷對當今處理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仍然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8]
“感傷懷舊”已經(jīng)成為了古代文人騷客詩歌中的一部分,蘇軾的《菩薩蠻》也具有感傷懷舊的情懷,自然不再是單純的自然,而是融入了豐富的情感。在蘇軾二十多首《菩薩蠻》中,感傷懷舊的情懷隨處可見,如:“玉笙不受朱唇暖,離聲凄咽胸填滿。遺恨幾千秋,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國酒,泫淚攀枯柳。莫唱短因緣,長安遠似天?!保?]蘇軾面對當下的環(huán)境,想起從前的生活感慨萬千,“離聲”、“凄咽”、“泫淚”、“枯柳”、“莫唱”等一系列詞語的運用,使人不由自主地心生酸楚,濃郁的感傷氛圍呼之欲出。
泰戈爾詩歌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無論是在意象的選擇還是情懷的表現(xiàn)上都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響,宗教情懷是根植在泰戈爾生命里的養(yǎng)料,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的內(nèi)容和動力,在《飛鳥集》中,詩人一如既往地贊嘆上帝的偉大和神圣,并寄托了莫大的希望,詩人以一顆虔誠的心面向上帝。例如“我的主啊,我的愿望多么愚,使他們的噪音掩蓋了你的歌聲。我要靜靜的諦聽你的圣音?!薄拌蟆蔽液弦恢傅木褪桥c上帝的結(jié)合,詩人的內(nèi)心渴望與上帝結(jié)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最終的幸福,這也是對善良的追求,“那想要行善的人,正在敲著門;那仁愛的人,卻看見門敞開著。在死后,多數(shù)合而為一,在生時,一乃化成多數(shù)。當上帝死去,宗教便合而為一了”,它反映了詩人與人為善的宗教情懷。
蘇軾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意象的選擇和情懷的形成上與儒家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月亮、河水、落雨等都是自然界中最普通的景象,作者通過賦予自己的情感,景象便多了幾分韻味。在古代中國,由于科學(xué)發(fā)展的限制,人們無法用科學(xué)知識解釋月亮變化的原因,因此只能以“神”的說法解釋這件事,月亮有陰晴圓缺,代表著人的悲歡離合,蘇軾將這一理念進行了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除此之外,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也是形成差異的原因,蘇軾一生起起伏伏,為他后期的創(chuàng)作滲入了多種情感元素。
泰戈爾和蘇軾之所以能夠成為文學(xué)史上的巨人,關(guān)鍵在于其運用文學(xué)的手段,將本身所感悟的哲學(xué)理念和自然精神進行了展現(xiàn)。走進文學(xué),走進泰戈爾與蘇軾的世界,品味《飛鳥集》與《菩薩蠻》的經(jīng)典,收獲人生的智慧。
[1] 高偉,張潔.《飛鳥集》譯本中的解構(gòu)主義微探[J].當代文壇,2012(6).
[2] 夏小鳳.蘇軾雜體詞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2.
[3] 林鈺婷.深邃哲理的載體——《飛鳥集》修辭手法探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1(7).
[4] 史寶莉.析《飛鳥集》詩句影射的人文與哲學(xué)光芒[J].語文建設(shè),2013(8).
[5] 劉振乾.唐宋《菩薩蠻》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2.
[6] 傅麗.《飛鳥集》中的浪漫主義與女性主義初探[J].芒種,2013(23).
[7] 張瓊.“郁孤臺”的三重象喻——為欣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進一解[J].語文月刊,2013(1).
[8] 徐春英.歌與吻——泰戈爾《飛鳥集》之中的自然隱喻[J].雪蓮,2014(1).
[9] 尚雪紅.東坡詞思想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xué),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