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亞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觀啟示——基于《尼各馬科倫理學》

      2014-01-24 07:46:06畢桂芝馬金國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年3期
      關鍵詞:幸福觀亞里士多德德性

      畢桂芝,馬金國

      (西南大學 教育學部,重慶400715)

      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這是古往今來人們極為關注的問題。當今社會,人們正享受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文化多元化所帶來的種種益處,然而,多元價值沖突和功利主義的盛行使人的心靈也漸漸陷入困境,什么是幸福和幸福感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背景下,重新反思一些道德與人生的根本性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對善、最高的善、幸福、德性、中道、思辨等問題的思考至今讓人們受益匪淺,并且對培養(yǎng)人們正確的幸福觀、道德觀和人生觀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1 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淵源及基本思想

      “古希臘的道德哲學家們,是第一批登上人類倫理思想殿堂的智者。他們用深邃的目光注視著社會中每一個人進行的各種各樣的追求,開始思考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人所追求的最高目的是什么?答案是幸福?!保?]他們從不同的階級立場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論。從開創(chuàng)幸福論先河的梭倫到德謨克利特,再到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他們對“幸?!钡恼撌龉餐奶卣骷炊紡娬{內(nèi)在的“德”而不是外在的物質世界??偨Y前人已有的論述,被譽為古希臘哲學集大成者的亞里士多德對幸福問題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也是西方哲學史上首位對該問題做出系統(tǒng)而完整闡述的哲學家?!赌岣黢R科倫理學》是一部最具代表性、思想最成熟的倫理學著作,該著作集中反映了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觀。

      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提出了“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現(xiàn)實活動”以及“德性遵循中道”等著名的倫理學思想。他的德性幸福觀中,“善”是起點,“德性論”是其幸福觀展開的內(nèi)容,最終回歸到“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現(xiàn)實活動”[2]。他的德性幸福觀對后世的倫理學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1.1 幸福是最高的善

      《尼各馬科倫理學》開宗明義“一切技術,一切規(guī)劃以及一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因為人們都有個美好的想法,即宇宙萬物都是向善的”[3]。善被合理地認為是世界萬物追求的目的。由于實踐形式的豐富性和科學技術的多樣性,所以目的也不盡相同。例如“醫(yī)術的目的是健康,造船術的目的是船舶,戰(zhàn)術的目的在于取勝,理財術的目的在于發(fā)財”[3]。什么是至善?亞里士多德認為,至善是由各個具體的善積累而成,并且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德性的活動而達到的善。

      他對于“善”的理解是多層次,多角度的。他否定了柏拉圖關于“善”理念的普遍性和單一性的說法,不僅認為“善”是一種目的的總和,而且認為“善”存在的方式和意義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述說性質的時候,如“德性”述說程度或數(shù)量,“適度”也可以用來述說時間,還如“良機”等等?!安⒎撬械哪康亩际亲詈蟮?,只有最高的善才是某種最后的東西?!保?]善有雙重的含義即就其自身而善和通過它們而達到善,只有那由自身而被選取,而永不為他物的目的才是最后的,才是最高的善。亞里士多德主張人的本性是政治的,因此生活在城邦中“自足”就是終極的善。亞里士多德所謂的“善”是復合的,整體性的善。在他看來,“至善”是一種生活的完滿和自我的完善,包括人的才德潛能的充分實現(xiàn)和身體的健康。在這一層面幸福傾向于一種描述狀態(tài)的稱之為“活得好”的幸福。

      1.2 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現(xiàn)實活動

      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認為幸福是智慧,有人則認為幸福是快樂,亦有人把幸福等同于欲望的滿足。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生活的善就是合乎德性而生成的現(xiàn)實活動,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生活實踐。在合于德性的生活中,個人實現(xiàn)他的本質、價值和功能,也就是說幸福是在表現(xiàn)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的現(xiàn)實活動中實現(xiàn)的。離開了有德性的生活實踐,就沒有善和幸??裳?。他還認為,幸福雖然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但是也不會憑空地分配給每一個人,更不會因為單獨做一件好事或幾件好事就可以永久性地擁有幸福,真正的幸福是鐘情于那些終身都踐行好的行為的人。他在文中指出,“幸福意味著整個一輩子的生命。一只燕子造不成夏季,一個美好的時日也不是春天,一個短暫的時日或短時間的行善,也上不了天堂,得不到幸福?!保?]

      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現(xiàn)實活動”,對于亞里士多德而言,德性和德性活動是不同的,他在文中討論的德性是作為行動的主體的運用,并強調幸福在于做德性而非擁有德性?!耙驗橐环N東西,你可以擁有而不產(chǎn)生任何結果,就如一個人睡著了或因為其他某種原因而不去運用他的能力一樣。但是活動是不可能不行動,有活動的人必定是要去做,并且要做得好。”[3]從這方面我們把幸福理解為德性的實踐活動,稱之為“做得好”的幸福。

      1.3 思辨活動是最高的幸福

      亞里士多德把人的生活分為三種:享樂生活、政治生活和思辨活動。享樂生活其實是一種奴性的生活,而那些看重名聲的人認為幸福是一種榮譽、威望,他們追求的就是政治生活。他認為這兩種生活都太膚淺,只有思辨的生活才是最高貴的生活,才是最高的生活?!巴隄M的幸福是一種思辨活動?!币驗樗急媸侨说谋拘宰詈貌糠值膶崿F(xiàn)活動,是最強大的,它本身即為目的,具有自足性、持久性,能給人的身心帶來純潔的快樂,思辨越多幸福就會越大?!叭缛羧艘岳碇菫橹髟?,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3]

      1.4 獲得幸福需要外部條件的補充

      作為古希臘幸福論開創(chuàng)者的梭倫認為:幸福就是具有中等的外部供應,而做著高尚的事情,過著節(jié)儉的生活,最有錢的人不一定就幸福。亞里士多德把善分為外在的善、靈魂的善和身體的善三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靈魂的善。這三種善分別指代財富、德性和健康。幸福是靈魂最善的部分,但是幸福的實現(xiàn)需要外部條件的補充?!罢缥覀兯f,赤手空拳是不可能或難于做好事情,有許多事情需要使用策略,方法技巧,通過朋友、財富以及一定的政治權勢才能做得成功?!保?]同時,幸福的實現(xiàn)還需要外在的時運亨通為其補充,但是機遇不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人的幸福需要靠自身的努力,所以不能把幸運等同于幸福而論。

      2 德性及其遵循原則

      對與亞里士多德同時代的希臘人來說,所謂的德性表達了一種卓越。人的靈魂可以分為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以此類推,他把德性分為兩種:理智德性和倫理德性?!袄碇堑牡滦允侵競€人在理智上表現(xiàn)的卓越特點,而倫理德性是個人道德品行的卓越品質。德性是品格特征,是指一個人在生活實踐中因一定的生活習慣或方式養(yǎng)成的穩(wěn)定的個性品質?!保?]這種品質使擁有這種品質的人善良和高尚,并且使他能夠出色地的體現(xiàn)出其能力和價值。如前面所述“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現(xiàn)實活動”,幸福有兩要素:一是合乎德性,二是現(xiàn)實活動。可見德性和現(xiàn)實活動是人獲得幸福必不可少的。那么什么才是最完滿的德性?

      2.1 德性遵循中道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由于德性品質是在現(xiàn)實活動中形成和表現(xiàn)的,德性與生活中的行動選擇有關?!暗滦允鞘沟梦覀兡茉趯嵺`事務上命中對我們而言的適度,從而使得我們好并且使得我們的活動完成得好的品質?!保?]行動與情感有過分、中道和不及三個不同的程度,如“勇敢”的這一德性“過分”就是“魯莽”,而“不及”就是“懦弱”。每一種具體的德性其卓越實現(xiàn)都遵循于中道。“德性就是中庸品質,中庸之道,是過度和不及的中間者,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極端的美,由于它以正確的理性為依據(jù),必然存在某種準則,合乎德性的行為是高尚的、美好的,并且是為了高尚和美好。”[3]下表1 為亞里士多德“中道德性”的簡單對照。

      表1 各種美德與惡行對照[4]

      真正的德性選擇行為和情感的中道,這是由人的實踐智慧決定的,是表現(xiàn)了人生活的存在狀態(tài)中德性的整合,也表現(xiàn)了德性實踐價值的行為和情感的恰到好處[5]。既然德性是關于感受和行為的,那么,它真正體現(xiàn)的就應該是一種選擇能力的品質。

      2.2 德性與幸福的關系

      如若“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現(xiàn)實活動”,那么就有理由說它是合乎最優(yōu)良的德性,也就是人們最高貴部分的德性。德性在于實踐,如果德性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而存在,就不能稱之為德性。所以不僅要有美德知識,還要對美德知識進行選擇,并在行動中遵從德性的選擇付諸實際行動,才能有幸??裳?。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是人的功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他所說的功能是指人有別于動物的特殊功能即根據(jù)理性的原則進行理性的生活,他同意蘇格拉底說的“未經(jīng)思考的生活沒有價值”。一個有德性的人,無論是什么環(huán)境下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功能,為高尚的目標奮斗,不懼怕任何艱難坎坷,也應該是幸福的。所以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德性是通往幸福的根本途徑,幸福是人的終極目標。人的幸福在于德性,是德性的實現(xiàn),德性與幸福之間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著名倫理學家斯賓諾莎也曾指出“幸福不是德性的報酬,而是德性自身”[5]。幸福生活就是一種至善的德性生活。

      3 對當代大學生的啟示

      源自古希臘社會歷史背景下的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觀,雖然帶有明顯的階級色彩,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中蘊含的合理和精華部分我們不能否認。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物欲橫流,價值觀取向多元化甚至盲目化。人們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質財富,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蔓延,在這種金錢至上熏陶之下,真正從人們的精神層面建構一種正確的幸福觀尤為重要。道德是一個人享有幸福的資格,“道德學其本義來講并不是教人怎樣謀求幸福的學說,乃是教人怎樣才配享受幸福的學說?!保?]圓“中國夢”,必須得先圓“學子夢”。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后備軍,每一個大學生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關系著社會的和諧,國家的發(fā)展。因此,深刻理解亞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觀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人生觀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第一,幸福生活應該是“活得好”和“做得好”的統(tǒng)一。以“至善”作為理想奮斗目標的同時付諸于合乎德性的實際行動,才能達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亞里士多德認為思辨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才是最完滿的,他主張要把思辨的幸福作為一種理想來激勵人們?yōu)橹蛫^斗。因此大學生要加強自身品質和道德文化的修養(yǎng),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減輕“肉身的沉重”,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樹立遠大的理想,為振興中華民族腳踏實地,在思辨中進步,在實踐中成長。這對當今社會,尤其是在學術界和大學校園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學術風氣,激勵人們?yōu)檎胬矶鴬^斗,有其現(xiàn)實意義[7]。

      第二,人的實踐智慧決定德性的選擇和幸福的實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注重實踐理性的培養(yǎng),提高人的實踐智慧。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生活實踐,實踐離不開理智德性。人作為理性的存在者,生活其實就是責任的承擔,實踐理性的職責就是實現(xiàn)德性。德性是實踐理性所能獲得的最高目的,它是意志所實現(xiàn)的純潔的力量,是在人之責任的恪守中所獲得的道德品質的超越??档赂邠P德性就是力量,“有限實踐理性所能做到的極限,就是確保德性法則的準則之進向無限的進程及這些準則在不斷前進中的矢志不渝,也就是確保德行。這就是德性?!保?]因此,在仰望“頭頂?shù)男强铡钡耐瑫r更要遵從于“內(nèi)心的道德法則”,不要沉陷于感官而遺忘了理性。作為大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重視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努力提高自身實踐智慧,踐行“中道”德性品質,做到克己、律己,過思辨的生活,理性地存在著。

      第三,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要在“理論的自我”和“實踐的自我”相互協(xié)調下注重個人幸福與集體幸福的統(tǒng)一?!叭说淖晕乙蕾囉谒陨淼睦硇?,通過選擇過一種理性的生活,他就選擇了過屬于自己的生活,把這稱為‘理論的自我’?!保?]亞里士多德主張人的本性是政治的,因此實踐的自我涉及的是處于社會中的個體與他人以及和社會群體之間的關系?!皞€人的善和城邦的善即使是相同的,但是獲得和保持城邦的善顯然比個人的善更大更完滿。一個人獲得善是有價值的,但是為了民族和城邦的善,更加光榮,更加神圣?!保?]由此可見,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觀蘊含著豐富的集體主義精神,這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積極的意義。

      第四,幸福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把握機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亞里士多德認為與神賜予的幸福和靠機遇得到的幸福相比,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幸福才是最高尚的。他的幸福觀有利于激發(fā)人們的積極進取精神,強烈反對坐以待斃,聽從命運安排的消極心態(tài)。他的幸福觀啟示我們,要想實現(xiàn)幸福,不僅要積極進取、努力奮斗,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還需合理利用身邊有利的外部條件,恰當?shù)靥幚頇C遇,這對糾正大學生在幸福觀上的錯誤認識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幸福是人生觀、世界觀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也是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標。“我們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在于引導人的幸福生活的建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幸福?!保?0]幸福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成長道路和奮斗方向,這就必然牽動著社會的秩序和利益,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牽動著社會歷史進程。所以,應當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個人的道德文化修養(yǎng),汲取亞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觀中的“正能量”,進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幸福觀。

      [1]馮俊科.西方幸福論——從梭倫到費爾巴哈[M].北京:中華書局,2011.

      [2]周 濤.“幸福:合乎德性的實現(xiàn)活動”是何以可能的——亞里士多德幸福觀研究[J].理論觀察,2011(3):33.

      [3]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金生鋐.德性與教化——從蘇格拉底到尼采:西方道德教育哲學思想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

      [5]斯賓諾莎.倫理學[M].賀 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6]康 德.實踐理性批判[M].關文運,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王成光,劉筆利,王立平.論亞里士多德幸福觀及其當代意義[J].四川大學學報,2010(2):37.

      [8]康 德.實踐理性批判[M].鄧曉芒,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9]余紀元.德性之境[M].林 航,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10]馮建軍.道德教育:引導幸福生活的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11(5):15 -16.

      猜你喜歡
      幸福觀亞里士多德德性
      論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與實踐智慧
      西部學刊(2024年1期)2024-02-19 10:58:58
      柳亞子書法
      從德性內(nèi)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34
      淺談高職院?!皧^斗幸福觀”教育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40
      亞里士多德的發(fā)現(xiàn)
      亞里士多德的發(fā)現(xiàn)
      托馬斯·阿奎那的德性論
      倫理學研究(2016年5期)2016-02-01 12:46:17
      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
      學習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0
      開放型大學學生幸福觀教育初探
      領導干部正確幸福觀的著力點
      贵港市| 班玛县| 夹江县| 永善县| 西丰县| 盖州市| 绥德县| 封开县| 津市市| 苍南县| 西青区| 容城县| 大方县| 瑞金市| 沁源县| 东方市| 菏泽市| 洞头县| 施秉县| 四平市| 茂名市| 武穴市| 荥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林口县| 弥勒县| 金华市| 酒泉市| 逊克县| 龙里县| 特克斯县| 衢州市| 泌阳县| 古田县| 嵊泗县| 泰宁县| 玛纳斯县| 九龙县| 奉化市| 图木舒克市|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