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qū)牛鼻灘中學 邱如珍
英語課堂中教師人文性話語探究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qū)牛鼻灘中學 邱如珍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話語不僅是教學的媒介,也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人文性的教師話語是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從教師課堂話語數(shù)量、提問方式及反饋三個維度探討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保障教師話語的人文性,以便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英語課堂 話語 人文性 學習
教師話語是教師執(zhí)行課堂教學計劃的工具,也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因此它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話語的質(zhì)量會影響甚至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以學生為中心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學被看成一個由教師向?qū)W生傳授英語知識的過程,教師課堂話語價值取向具有嚴重的學科傾向。然而,現(xiàn)代教育強調(diào)學科與人文并重,保障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人文性變得尤為重要。
人本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自我選擇、自我指導過程,教師的責任是幫助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創(chuàng)造條件和提供幫助。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話語這一工具為學生進行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的構建提供策略性指導。指導性與精簡性是任何一門優(yōu)良工具所必須具備的特征,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工具的教師話語首先應保證其方向的正確性,其次,話語的量不宜過大。周星與周韻認為,在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的課堂中,教師話語量為4%-25%時課堂教學效果最佳。2012年,我們采用實驗法,跟蹤了某初級中學一名英語教師在同一所學校的三個同類型二年級班級,分別使用不同話語量對同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課堂授課,如表1所示:
表1 三個班級教師話語量與學生話語量的分配情況
課后當天,我們對三個班級進行了書面測試,測試結果顯示:班級3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好,班級2學生的學習效果比班級1學生的學習效果理想。這表明,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話語量較小而學生話語量比例較大時,學生能更好地發(fā)揮其自主能動性,其知識掌握的效果更好。由此可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所授課的類型把教師話語與學生話語的比例調(diào)整到最合理。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利用各種方法指導學生學會處理各種問題情景,教師提出問題與學生解答問題是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主要方式。在英語課堂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提問使學生參與課堂交流,還可以通過提問促使學生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使其更具可理解性。教師所給問題的質(zhì)量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所涉及到的問題分為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兩個類型。展示性問題是指提問者已經(jīng)知道答案的問題,而參考性問題則是指提問者并不知道答案。在日常中學英語課堂中,教師一般采用展示性問題來進行英語語言演練。不可否認,展示性問題對于目標知識具有明確的針對性,但有學者認為,參考性問題可以增加學習者在課堂上的語言輸出,從而促進語言習得。作者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教學實驗:在完成七年級My family這一單元新授時,分別為班級1和班級2布置以下作業(yè),班級1作業(yè)(把課堂中所學的單詞、短語及描述家庭的表達方式背熟)、班級2作業(yè)(寫一篇介紹家庭的英語短文)。關于這兩種作業(yè)方式對于促進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有效性,我于課后第二天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顯示,班級2學生掌握課堂所授的語言知識更牢固,并且其使用的語言更為復雜、更接近自然環(huán)境的話語。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參考性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充分發(fā)揮潛能。
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反饋是教師話語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于學生人文關懷的積極反饋除了能幫助他們知道自己正確地完成了學習任務之外,還能通過贊揚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教師話語反饋要體現(xiàn)“關懷”和“積極”二個要素。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特別是處于叛逆期的中學生,尤為關注教師對于他們的情感,教師應該通過話語反饋讓每一位學生知道教師是愛他們,并時時刻刻關心著他們的健康成長。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和學生的心近了,他們才會愿意跟你學、才能有動力跟你學。此外,積極反饋比消極反饋更有助于改進學生的學習行為,但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籠統(tǒng)、機械的積極反饋,如Good、Very Good等,并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教師在使用積極反饋時應該注意表揚加以點評,為防止學生因教師糾錯而處于自衛(wèi)狀態(tài)、進而使他們避免使用復雜結構并將注意力放在形式上而不是意義上,在課堂反饋中,教師應適當?shù)睾雎孕″e誤,事后選擇重要的進行講解。
[1]周星,周韻.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外國語文,2002(01).
[2]黃瑛瑛.國內(nèi)英語教師話語研究10年述評[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0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