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階層分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它影響著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必然受到階層分化帶來的沖擊,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舉步維艱。因此,在階層分化背景下如何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它的發(fā)展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階層分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7-0263-02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推進和城市化的不斷演變,社會階層發(fā)生了劇烈的分化。這種分化的現(xiàn)象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階層分化的進程中不斷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腳步。高校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對象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體,勢必也離不開社會階層分化的影響。因此,在社會階層分化的背景下,銜接好大學生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建立和諧校園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階層分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
繼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后,黨的“十八大報告重點強調‘制度’的論述,報告體現(xiàn)制度重要、制度體系、制度創(chuàng)新與制度定型的思想?!盵1]在社會階層分化的背景下,由于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身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高校實行的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導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消費觀念、行為習慣以及心理健康各不相同。
1.社會階層分化導致主流意識形態(tài)受到的沖擊
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成員的思想觀念也呈現(xiàn)出多元與開放的特點。從思想內容和思想觀念的性質兩方面對其進行解讀:思想內容多元化現(xiàn)象凸顯,主流與非主流的撞擊,正確與錯誤抵觸,科學的理念和偏頗的理想相互斗爭,更甚是高尚文明與低級通俗的交織。思想觀念多樣化傾向顯現(xiàn),既有高舉社會主義的情懷,也有擁護資本主義的強調;既有馬克思主義的主流理論,也有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激進意識。高校大學生處于青年期的初級階段,并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自我意識,極易在紛繁的思想形態(tài)中斡旋,受非主流思想意識洗腦。因此,應該不遺余力地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與實效性的特點,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主流思想觀念。
2.社會階層分化導致大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割裂
隨著社會進步、階層分化與發(fā)展,社會價值觀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即從一元價值觀向一元與多元互動的變化,從整體價值觀向整體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融合的變化,從理想價值觀向理想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共存的變化,從精神價值觀向精神價值觀與物質價值觀并重的變化?!盵2]“從時間維度上看,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價值取向、與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相適應的價值取向、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取向、從西方輸入我國的價值取向。從發(fā)展水平上看,有共產主義的價值觀、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極端利己注意的價值觀等。”[3]在此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培養(yǎng)大學生對社會角色的認知,依托多項載體,努力提高大學生判斷價值觀的能力。
3.社會階層分化導致大學生消費觀念與交往行為差距拉大
當今社會大學生的衣、食、住、行等各種消費開支大都來源于父母,家庭經濟收入和供給狀況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來自富裕階層的大學生生活中追求穿名牌、吃名貴、住豪華、用高檔,相反一些貧困大學生整天為了能夠食能果腹、衣能遮體和住能遮風避雨而奔波,這種反差造成了校園中出現(xiàn)了貧富差異,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落差。家庭背景的差異同樣也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來自于富裕家庭的學生更傾向于與自己家庭背景相接近的學生交往,他們會不自覺地與家庭貧窮的孩子劃清界限。來自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往往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不自信的表現(xiàn),他們也鄙視不勞而獲、花錢大手大腳的富裕學生,也會選擇與自己家庭背景接近的學生交往,一些極端心理的大學生會產生仇富心理,導致在人際交往中逐漸被邊緣化。
4.社會階層分化導致大學生心理失衡
高校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形成的初級階段,心理機制的變化和發(fā)展尚不穩(wěn)定,他們總是受社會生產和交換過程中經濟關系的影響。家庭條件優(yōu)越的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而部分貧困生相反的表現(xiàn)出了自卑、怯懦、敏感等心理障礙,由于家庭給予的經濟花銷有限,在人際交往中的消費成為他們人際交往中的障礙,導致他們被邊緣化。“困難群體因社會資源匱乏而失去了諸多機會及喪失有效競爭力,在他們心中就會逐漸積淀起‘仇富’、‘恨世’、‘厭世’等消極情緒,甚至可能會采取極端手段來表達利益訴求。而來自資源擁占階層家庭的學生又往往喜歡四處炫耀?!盵4]因此,如何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時引導不同層次的大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成為當前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
二、階層分化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階層分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因此,如何發(fā)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成為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階層分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1.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我國階層分化的現(xiàn)狀
階層分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到階層分化的實質,產業(yè)與所有制結構的改變調整,促使“兩個階級、一個階層”的社會結構逐漸發(fā)展壯大為多階層共存的局面,“社會結構更是大致呈現(xiàn)出‘金字塔’型,處于‘金字塔’上端的階層與處于中下端階層之間在聲望、財產、地位等差距較大,這是一個發(fā)展中的社會所經歷的一個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這種狀況會不斷得到調整,中間階層的比例將不斷加大,整個社會結構將不斷向比較理想的‘橄欖’型邁進,各階層的差距也將不斷得到縮小?!盵5]階層分化的產生一方面給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發(fā)了全社會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與潛能。另一方面,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貧富差距現(xiàn)狀,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富差距只是初級階段的暫時性產物,但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始終不會更改,這不但是國家追求的共同愿望,更是不同階層的社會群體的理想訴求,因此,樹立大學生正確認識階層分化的現(xiàn)狀是非常必要的。
2.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階層分化的產生和發(fā)展改變了社會的宏觀環(huán)境,一些非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必然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影響,尤其在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心理情感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作為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他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對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思想與行為不能做出理智的判斷?!霸谏鐣謱颖尘跋?,因其而產生的負面影響已經充分暴露;大學生當中有些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識嚴重;有些價值取向扭曲,重物質利益輕理想追求;還有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極端個人主義嚴重,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如此等等?!盵6]因此,要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堅持以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不僅是協(xié)調主流思想一元化和思想觀念多樣性關系的紐帶,更是大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內在需要。
3.引導大學生加強彼此之間的理解
階層分化不僅表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中,而且也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雖然不同階層對于社會利益需求有差異,但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堅持公平正義和民主法制的共同愿望是一致的。絕大多數(shù)的在校大學生不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思想意識的形成實質上都是家庭因素影響下的產物,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然而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對階層分化的了解僅停留在家庭認知中,往往缺乏對于其他的認識,更甚者對于其他家庭背景的大學生產生過激的想法,導致大學生之間理解不足。然而,構建和諧校園提倡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彼此共存,堅決反對由于階層分化產生的歧視與隔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加強不同家庭背景大學生之間的了解,從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階層意識,要讓每一個學生認識到雖然學生之間的家庭背景有差異,但在本質上每一個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在校園中都享受公平的對待,從而構建和諧校園環(huán)境。
4.引導大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心理疏導
階層分化導致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學生代際傳承明顯,在校園中常常出現(xiàn)“富二代”、“貧二代”的身影。家庭教育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對他們影響深遠,導致他們已經形成了自我意識和生活習慣,面對校園中的差異問題往往會產生“炫富”和“仇富”的現(xiàn)象。不論是對其健康發(fā)展的角度考慮,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出發(fā),都應該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階層分化問題,讓他們辨別階層分化現(xiàn)象的本質和影響。這就需要學校、教師以及管理部門為全體大學生建立相互溝通的平臺,增進彼此之間的互動和理解,倡導平等處事的態(tài)度,反對“炫富”和“仇富”的不良情懷,為建設和諧校園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徐艷國.黨的十八大制度思想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2]廖小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價值觀變遷[J].新華文摘,2006(6).
[3]肖浩.階層分化背景下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探索,2007(3).
[4]寇曉燕.社會分層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3(3).
[5]吳立云,馬建青.社會分層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12(12).
[6]黃生成.基于社會分層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選擇[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