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構建了較為完整的課程內(nèi)容體系,改變了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注重運用案例分析、心理訓練、影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7-0186-02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趨增多,越發(fā)嚴重,對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是提高大學生心理水平的主要途徑。然而,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教學內(nèi)容共鳴性不強,缺少實用性;教學目標過于強調(diào)認知任務,理論色彩過濃;教學方法單一,授課形式仍然主要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學手段靈活性不足,雖然大多數(shù)教師也能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但所做課件更多的是板書的替代或補充,并沒有真正達到聲感、形感、動感的有機結合,等等[1]。
2011年,我國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5號)》,明確要求各高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制訂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大綱,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該文件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提供了總的方向和指導。我們在近年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的基礎上,著重對該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探討,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一)加大課程內(nèi)容的改革力度
依據(jù)教育部《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在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培養(yǎng)。從知識掌握方面看,要求大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意義,了解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和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預防,并學會促進心理健康的自助方法。從能力培養(yǎng)方面看,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自我認識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與危機應對能力等。從情感行為目標方面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勤奮學習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2]。為加強課程內(nèi)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自編問卷調(diào)查學生對該課教學內(nèi)容的需求情況。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最需要學習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是自我認識,占調(diào)查學生的73.7%;其次分別是情緒管理(65.7%)、人際關系(65.7%)、挫折應對(64.6%)、學習心理(59.6%)、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57.6%)、壓力管理(57.6%)、心理危機應對(56.6%)、人格塑造(50.5%)、生命教育(33.3%)、戀愛與性心理(19.2%)、網(wǎng)絡心理(6.1%),絕大部分內(nèi)容的選擇比例都達到了50%以上。筆者曾連續(xù)7年對2007至2013年入學的學校新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新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情緒問題如強迫癥狀、焦慮、抑郁和人際關系敏感等方面。
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和教育部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我們對課程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大膽改革,構建了以專題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體系。教學內(nèi)容圍繞六個專題進行,淡化概念和理論知識,突出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六個專題的教學內(nèi)容為: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概念、標準、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產(chǎn)生原因)、認識自我(自我概念、人格塑造)、情緒管理(情緒與壓力管理、挫折與危機應對)、學習心理(大學的學習、大學生涯規(guī)劃)、人際交往心理、戀愛心理。在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屬于公共必修課,但實際教學課時偏少。因此,我們?yōu)閷W生開設多門心理健康類的公共選修課作為延伸教育課程,如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訓練、心理電影賞析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公共選修課,很好地彌補了必修課課時不足影響授課內(nèi)容不全面的缺陷,增強了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
(二)加強課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靈活運用
為加強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靈活性、針對性,我們調(diào)查了學生最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該課程,大學生傾向于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是最受歡迎的教學方法,占調(diào)查學生的67.7%。學生還希望能夠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因此活動游戲(57.6%)、心理訓練(56.6%)、影像教學(51.5%)、角色扮演(44.4%)等也較受歡迎。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任課教師采用的最多的講授法在學生的選擇中排在了末位,僅占16.2%。
教育部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集知識、體驗和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開展課堂互動活動,避免單向的理論灌輸和知識傳授,要充分利用相關的影視資料、心理測評工具等豐富教學手段。①因此,結合調(diào)查結果,我們在教學中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將案例分析、心理訓練、影像資料等與心理知識的講授融為一體,使學生在自己領悟和參與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運用所學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方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在實際教學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
1.案例分析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內(nèi)容越接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就越有說服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均列舉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具體做法就是教師根據(jù)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需要,精心選取有典型性、代表性、熱點性的實例,師生就實例中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解決辦法等展開討論分析。案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模擬的教育情境,使學生感同身受,既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又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有效的知識遷移,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心理訓練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需要,把“心理測量”、“心理訓練”等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例如學習認識自我時,我們通過“房、樹、人”測驗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在學習戀愛心理時,給學生做愛情觀測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學習人際交往技巧時,帶領學生做“心有千千結”游戲,訓練學生與人接觸、溝通的能力;在學習情緒管理時,通過“冥想放松”活動訓練學生學會放松自己的心情等等。通過一系列心理測量和心理訓練活動,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幫助學生掌握實實在在的心理調(diào)適技巧。
3.影像教學
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需要,我們廣泛運用各種視頻、動畫和圖片進行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有更直接的了解和感受。比如,在學習應對挫折時,給學生播放第四屆CCTV舞蹈大賽《牽手》的視頻,節(jié)目中兩位青年舞者均為殘疾人,女舞者馬麗19歲因車禍失去右臂,男舞者翟孝偉4歲時因一次意外失去左腿,但都未能擊潰他們追求自己夢想的決心。在學習愛情心理時,請學生觀看“狗狗的愛情”組圖,通過狗對愛情的詮釋引導學生理解愛情的真諦。這些視頻、圖片等資料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加強了學習內(nèi)容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又能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獲得心靈上的感悟和提升。
4.講授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一定要教授一些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要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相關的概念和原理對他們成長的重要影響,而不是一味地為了迎合學生好奇、好玩而忽視理論知識的教學[2]。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課堂講授仍不失為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一種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們深知,課堂講授不是空洞的理論灌輸,講授中我們緊密聯(lián)系實際,靈活結合學生喜歡的多種教學方法,做到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為一體。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效果
通過持續(xù)兩年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構建了較為成熟的教學內(nèi)容體系,形成了一套具有針對性的、高效的、靈活和多樣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該課的學習收獲很大,對該課程的教學評價也越來越高。
研究中我們設計了前——后測一控制組心理實驗來檢測該課程改革的效果。以自我和諧量表(SCCS)[3]為研究工具,以等組法創(chuàng)設兩個上課班級,隨機定為實驗組(85人)和控制組(91人),采用SPSS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組和控制組前測的自我和諧總分的均值差異不顯著(t=-1.415;p=0.159>0.05;實驗組M=81.06、SD=13.27;控制組M=83.74、SD=11.42)。
教學中,實驗組以課程改革后確定的課程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控制組以未改革的課程內(nèi)容和課堂講授法為主進行教學,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小實驗誤差,兩組學生均由同一位專業(yè)教師授課。課程結束后,再對兩組進行后測,為控制前測敏度的干擾,后測時我們將SCCS量表題目重新排序。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控制組前后測得到的自我和諧總分均值差異不顯著(t=1.203;p=0.116>0.05;前測M=83.74、SD=11.42;后測M=81.73、SD=13.17),而實驗組前后測得到的自我和諧總分均值差異顯著(t=2.024;p=0.024<0.05;前測M=81.06、SD=13.27;后測M=77.02、SD=12.29)。這表明,與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相比,改革后的課程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顯著促進作用,教學效果更好。
本次課程教學改革著重圍繞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而課程教材建設、課程考核評價等也是課程改革的重點,我們將在后續(xù)改革與實踐中進行深入研究。總之,教學的研究,沒有終點,總在起點,不斷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李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實踐——以山東德州學院為例[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50-52.
[2]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48-52.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增訂版):3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