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縣級公共圖書館新館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建設節(jié)約型圖書館的建議如下:轉變建設理念;國家政策的引導;變通運作方式;推進總分館建設。
關鍵詞:縣級圖書館;新館建設;節(jié)約型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5-0142-02
2013年1月16日,有網友發(fā)起“光盤行動”,反對餐桌上的浪費,倡導人們珍惜糧食,吃光盤子里的東西,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引起全國廣泛熱議。感于此,聯(lián)想到近幾年方興未艾的縣級公共圖書館新館建設熱潮,認為應該減少新館建設中的浪費行為,建設節(jié)約型實用的縣級公共圖書館。
一、縣級新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面積過大
一般都在5千平方米以上,多的超過1萬平方米,這些大館面積甚至超過當?shù)匾恍┑丶壥袌D書館。面積過大,因藏書、設備、人員和讀者量的不足而閑置很多,同時,空調、暖氣、保潔等方面的開支也增多。
(二)投資過多
一般都在四、五千萬元。這么大的投資,財政不能一次性付給,而是采用連年支付的方式,一旦資金出現(xiàn)問題,就會影響工期,有些館的建設周期竟然超過5年。同時,館舍投資過大,直接影響到后期新館的裝修、圖書、設備的購置以及人員的增加。
(三)位置過偏
新建的館一般都不在原址上重建,絕大多數(shù)都建在偏僻、人口稀少的新區(qū)。不符合公共館選址在人口集中、公交便利、環(huán)境良好、相對安靜、滿足合理服務半徑的要求[1],直接導致讀者量下降、人氣低迷,門前冷落車馬稀。
(四)設計過粗
沒有認真考慮圖書館的使用功能和環(huán)境要求,有的將圖書館和文化館、博物館、劇院等文化設施合建在一起,且沒有自成一區(qū),也無單獨設置出入口;有的新館建設還不如老館,沒有采用框架結構體系和其他大空間結構形式,整個館舍如行政機關辦公區(qū),沒有超過100平方米的書庫和閱覽室;有的沒有考慮到縣級館的經費承受能力和讀者量,高標準設置了集中空調系統(tǒng)和城市集中供熱系統(tǒng),因閱覽和外借空間過大,浪費嚴重。
二、原因分析
(一)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有面積要求
1994年以來,文化部對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進行了5次評估定級工作,對推動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公共圖書館的基礎設施、業(yè)務建設和服務水平得到較大提高。每次評估定級都制定有詳細的評估標準,還有必備條件。如2013年剛結束的第五次評估定級工作,標準規(guī)定縣級館建筑面積3千平方米以上得20分,2千平方米以上得16分。必備條件中,縣級一級館的建筑面積不低于2千平方米,二級館不低于1.5千平方米[3]。
(二)《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界定寬泛
2008年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頒布實施,該標準確定了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項目的規(guī)模分級和項目構成,給出了公共圖書館的總建筑面積和分項面積控制指標[1]。
表中大、中、小型圖書館分級基本上與省、地、縣分級相對應,但不是絕對一致。省級圖書館的服務人口低于大型館標準的,應該建設中型館;縣級服務人口達到中型館或大型館標準的,則應建設中型或大型館??h館是我國最基層的獨立建制的公共圖書館,承擔著為本轄區(qū)包括農村人口在內的全部人口提供服務的任務。因此,其建設規(guī)模在以其所在城關鎮(zhèn)的人口數(shù)量為主要依據的同時,還要考慮其為全縣人口提供服務所需要的建筑面積[3]。我國縣級人口差異巨大,如安徽臨泉縣有230萬人,河南鄧州市有170萬人,而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只有3萬多人,其余大多在20—100萬之間,這就意味著我國縣級可以建大、中、小各種類型的圖書館,面積從8百到3萬平方米不等。
(三)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的助推
2010年12月31日,文化部、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項目)創(chuàng)建工作的通知》,其附件創(chuàng)建標準分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部分,東部圖書館建設要達到部頒二級以上標準,中部圖書館建設要達到部頒三級以上標準,西部圖書館建設80%要達到部頒三級以上標準[4]。目前,文化部已公布了兩批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名單,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創(chuàng)建,作為“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方面”主要內容的“圖書館建設”不可能不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視,其中,許多圖書館都因此建設新館,建設多大面積的圖書館,作為示范區(qū),各地都會有一個比較認真的考量。
(四)決策者的從眾跟風
凡建新館的地方,不論是圖書館館長還是當?shù)氐闹饕I導,大都有一種一步到位、若干年不落后的思想,甚至還有一些要爭全國最大、某個區(qū)域最大或全省最大。因此在依據國家標準時就高不就低,一般都會按照一級館的標準,不會考慮二級館或三級館。這就使得新建館的面積一開始就處在了一個比較大的水平上。
三、解決辦法
(一)轉變建設理念
目前在我國,縣級館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有很多,館舍超過6萬平方米的省、市級館也不少見,甚至還出現(xiàn)了多個像湖北省圖書館一樣的10萬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館。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達的美國的建館理念是:一個區(qū)域的服務人口需要多大規(guī)模的圖書館就建設多大面積,既滿足讀者需求,又不使館舍閑置造成圖書館建設和運行上的資金浪費。這是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策略,與我國一些建設大規(guī)模圖書館的做法完全不同。原蘇州圖書館館長邱冠華在參觀美國紐約州皇后區(qū)圖書館前猜想它的建筑面積至少數(shù)萬,但實際只有5千平方米[5]。因此,我們需要轉變觀念,正確對待新館建設。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都是一級,全國所有的地方都成示范區(qū),這不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各地的決策者們在新館建設時,要依據當?shù)貙嶋H,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財力用在提升服務上,讓圖書館切實發(fā)揮作用。
(二)國家政策的引導
我國省級圖書館的建筑面積一般在2—4萬平方米,地市級公共圖書館一般不超過2萬平方米,縣(市)級公共圖書館一般在5千平方米以內,多數(shù)在2千平方米左右[1],這是我國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的現(xiàn)狀。第五次評估定級的標準較好地切合了這樣的實際,沒有人為地提高必備條件,縣級館一、二級建筑面積分別不低于2千平方米和1.5千平方米;而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中,也僅僅要求圖書館達到部頒二級、三級以上,沒有要求一級館的比率,這也比較切合實際。參與制定第五次評估定級標準的國家圖書館研究院副院長申曉娟說:僅靠幾個超級大館并不能有效覆蓋到區(qū)域內所有人群,新標準更加強調各級圖書館的設施網絡和服務體系建設,而不再鼓勵無限擴大規(guī)模,在圖書館基礎設施改善的同時,讀者服務工作做得好不好,應該成為評估的核心內容。
(三)變通運作方式
對于已建成的新館,面臨存在的問題,可以采用靈活變通的方式;新館位置偏遠而老館未拆除的可考慮搬遷后建分館;設計超前、業(yè)務用房面積大、能耗高的圖書館也可在大閱覽室加隔斷,根據讀者量分區(qū)開放空調;對于那些面積較大的圖書館,短期內用不上的樓層,可依照《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第27條之規(guī)定,將設施出租用于舉辦美術展覽、藝術培訓等文化活動,提升人氣,補貼經費。
(四)推進總分館建設
一級政府建設一座圖書館,一個城市只有一個圖書館目前還是我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且長期以來,沒有或很少考慮圖書館的覆蓋面積、服務半徑等要素,圖書館網點布局沒有形成體系;現(xiàn)代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是形成服務體系而不是營造“龐然大物”,圖書館事業(yè)發(fā)達的真正標志是在老百姓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的圖書館星羅棋布[6]。縣館設在縣城,服務延伸不夠,南開大學于良芝教授調研結果顯示,87.8%的農民從未使用過縣圖書館或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10.6%偶爾使用,只有1.6%的農民經常使用。所以,有財力也有熱情發(fā)展圖書館事業(yè)的縣要大力推進總分館建設,構建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
四、結語
縣級館在我國公共圖書館體系中規(guī)模最大,也最薄弱,欠賬多,問題多,而縣級真正富裕的縣并不多,拿出大把資金建大館,有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之嫌,不如多建一些面積在5千平方米以下的小型館,把節(jié)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改善辦館條件和提升服務上,用到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和村級文化大院建設上,辦節(jié)約型圖書館、實用型圖書館、讀者滿意圖書館。
參考文獻:
[1]文化部.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S].2008.
[2]文化部.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第五次評估定級工作的通知[Z].2012.
[3]馮守仁.公共圖書館“用地”與“建設”主要指標解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1):12-13.
[4]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項目)創(chuàng)建工作的通知[Z].2010.
[5]邱冠華.對美國公共圖書館的再認識[J].圖書館,2013(1):3.
[6]楊玉麟.《公共圖書館法》立法基礎與必要性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2):10-11.
(責任編輯: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