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線損率是衡量電力企業(yè)技術經濟效益水平和經營狀態(tài)的重要經濟技術指標。從最基本的線損的定義、產生原因和分類入手,介紹線損的影響因素,包括設備技術因素和管理因素,在該基礎上分析線損管理的具體措施,討論降低線損的技術措施,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線損率 線損管理 技術措施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1-162-02
在提倡節(jié)約電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今天,供電企業(yè)試圖提高經濟效益,采取一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和技術措施降低線路供電時的損耗至關重要。線損率是衡量電力企業(yè)經濟效益水平和經營狀態(tài)的重要經濟技術指標。因此,對于每個電力企業(yè)而言,完善優(yōu)化線損管理措施,降低線損率是需要解決的普遍問題。
1 線損定義及種類
1.1 線損的定義
在輸送和分配電能時,電力系統(tǒng)中各元件、設備以及線路產生電能損失的總和稱為線損。線損率體現(xiàn)著電力企業(yè)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經營管理、生產運行以及經濟效益的綜合水平,是對電力企業(yè)進行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1.2 線損的分類
線損可以分為三類:固定損耗、可變損耗以及其它損耗,以下分別介紹。
固定損耗即電網中元件、設備或線路產生與負荷無關的電能損耗,只隨著外加電壓、產品質量以及設備容量的變化而變化。主要包括變壓器鐵損、電容電纜的介質損耗、設備線圈鐵耗以及絕緣子損耗等。其最大的影響因素是變壓器鐵芯中的兩類損耗,即磁滯和渦流損耗,統(tǒng)稱為變壓器空載損耗,即鐵損。
可變損耗即電網中元件、設備或線路產生與負荷有關的電能損耗,隨負荷電流變化而不同。主要包括變壓器銅損、設備線圈銅損以及輸配電線路的損耗。其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流過設備或線路中的電流,可變損耗與電流二次方成正比。
2 線損的影響因素
2.1 設備及技術因素
2.1.1 線路損耗過高
(1)由于電網規(guī)劃的不合理,使得電源與負荷中心相距較遠,輸電距離過長必然導致線損增加;
(2)導線截面設計不合理,使得導體不能處于最佳運行狀態(tài)使得線損增加;
(3)由于線路老化或瓷件污穢等原因,導致絕緣等級降低,引起線損增加;
(4)不能合理進行無功補償,無功不足或過補償都會影響企業(yè)的供電能力,從而增加線損。
2.1.2 變電主設備損耗過高
(1)由于技術及經濟制約,不能及時更新改造高耗能的主變;
(2)電力系統(tǒng)處于不合理運行方式,導致主變無法運行在其經濟運行曲線下,引起損耗增加;
(3)系統(tǒng)無功補償不足時導致無功嚴重穿越,再通過變壓器和線路的傳輸,引起功率因數(shù)很低,損耗增加;
(4)主設備老化使得介質損耗增加,導線接頭處線夾接觸電阻增加,以及瓷瓶和瓷套的泄漏電流增加,這些原因都會導致?lián)p耗增加。
2.1.3 配電網損耗過高
(1)配電網中,變壓器容量不匹配負荷,引起損耗增加;
(2)安裝配電變壓器時,其位置偏離負荷中心,導致?lián)p耗增加;
(3)低壓無功補償設備無法合理地補償無功,比如低谷時過補,高峰時欠補,都會導致?lián)p耗增加;
(4)沒有設置合理的電壓等級;
(5)低壓配電線路三相負荷不平衡,增大了中性線電流,導致?lián)p耗增加。
2.2 管理因素
2.2.1 管理制度不健全,觀念陳舊
就目前來說,電網中有大量線損不明原因,不知去向,主要是由于電力企業(yè)沒有健全的線損管理制度。同時,由于進行線損管理時,管理人員觀念較陳舊,沒有創(chuàng)新的管理制度,比如工作人員激勵機制等,無法將線損管理責任落到實處。
2.2.2 管理、技術人員素質需要加強
對于降低線損的每項具體工作和措施,都需要管理、技術人員親自實現(xiàn)。此時,對管理、技術人員專業(yè)素質的提高十分重要。因為進行線損管理的專業(yè)性,若執(zhí)行人員專業(yè)素質不高必將引發(fā)一系列不利的問題。
3 線損管理的具體措施
各電力部門進行線損管理時,原則為由粗放型向科學、合理、規(guī)范管理轉化,并可以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達到降低線損,節(jié)省企業(yè)供電成本,提高經濟收益的目的??紤]到目前我國電網中線損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線損的影響因素,本文就管理而言提出以下措施。
3.1 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電網中線損率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力企業(y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加強和完善管理制度勢在必行,主要需完善以下兩個方面的制度:
(1)用電普查制度。電力部門需通過完善該制度堵塞營業(yè)漏洞,降低線損;
(2)營業(yè)普查制度。該制度可以有效杜絕偷漏電,從而達到降低線損的目的。
3.2 提高管理、技術人員的素質
電力企業(yè)管理、技術人員自身的素質作為降低線損的基礎,提高他們的專業(yè)和職業(yè)素質至關重要。一方面,通過學習相關知識,提高電力企業(yè)管理、技術人員的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另一方面,電力企業(yè)管理、技術人員應克服畏難情緒,敢于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不能只依賴于新技術及(下轉第185頁)(上接第162頁)新方法降低網損,而忽略了人員和管理的作用。
3.3 完善線損管理激勵機制
進行線損管理時,應用于創(chuàng)新,引入工作人員激勵機制,該措施十分重要。對于激勵機制的完善,必須以建立一個科學的電網線損管理體系為基礎,可以分級管理線損,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對使電力企業(yè)線損有所降低,為企業(yè)帶來經濟效益的工作人員有所獎勵,同時,對于使線損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工作人員,給與處罰。線損管理的激勵機制可以增強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從而達到使線損降低的最終目標。
4 降低線損的技術措施
4.1 加強無功電壓管理,優(yōu)化網絡結構
進行無功補償時,依據(jù)的原則是就近補償,盡量避免遠距離傳輸無功。在合適的地點合理地增加和配置無功補償裝置,一方面可以使負荷功率因數(shù)提高,優(yōu)化無功潮流,從而降低有功和電壓損耗;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發(fā)電機發(fā)出的無功、線路及變壓器傳輸?shù)臒o功都減少,從而大大減低線損。另外,合理的無功補償還可以提高變壓器和線路的輸送能力,改善電壓質量,優(yōu)化用戶的功率因數(shù)。電力企業(yè)可以通過內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各節(jié)點的運行電壓,及時調整反饋,避免電力系統(tǒng)中各設備和元件的長期“過壓”或“欠壓”運行。
4.2 主變合理運行
主變的合理運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對主變臺數(shù)進行合理安排;(2)對主變分接頭位置進行合理調節(jié)。電網中,如果變電站負荷較小,主變并列運行會增加損耗,但是,如果變電站負荷較大,主變并列運行則可以降低損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按照變電站的實際負荷情況,實時調整主變的運行方式,選擇單臺或并列運行,以此確保主變經濟運行,降低空載損耗。而對主變分接頭位置的合理調整,可以實現(xiàn)無功分層、分區(qū)就地平衡,降低超負荷運轉損耗,從而降低網損,
4.3 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及新材料
比如目前國內外新型節(jié)能變壓器的使用,可以很明顯地降低變壓器的空載損耗。同時,新型合金導線的應用,也可以很顯著地降低網損。
4.4 合理確定無功補償容量
電網中配備無功補償設備,進行無功補償可以有效地減低線損,但并不是安裝了無功補償設備就會有良好的減低線損的作用,取決于無功補償總容量和分組容量的確定。合理配置無功必須將電壓水平、負荷曲線、配變容量等一系列因素考慮在內,避免“超補”或“欠補”。
4.5 調整負荷曲線及平衡三相負荷
供電量相同時,負荷峰谷差越大,網絡的線損也越大。因此,當負荷峰谷差較大時,可采用雙回線的供電方式。而在低壓網絡中,如果變壓器三相負荷不平衡,不僅對變壓器的安全運行有不利影響,還會增加線損,因此,電力企業(yè)應通過調整三相不平衡電流及時調整三相負荷,以減低線損,確保電力系統(tǒng)安全運行。
5 結束語
總之,科學地進行線損管理、采取科學措施降低線損率不僅可以提高電力部門和企業(yè)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節(jié)約大量資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時,科學的線損管理和降低線損措施的采取也是一項復雜、長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門人員共同的努力。我們應該相信,只要優(yōu)化和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方法措施,電網線損工作一定會有更好的發(fā)展,為企業(yè)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丙江.線損管理與節(jié)約用電[M].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2005.
[2] 張利生.電力網電能損耗管理及降損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3] 姜寧,王春寧,董其國.線損與節(jié)電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4] 鄭作升.淺談供電所線損管理工作[J].農村電工,2011(8).
[5]李豫溫.農村供電所線損管理淺見[J].電力技術經濟,2004(16).
[6] 楊振杰.鄉(xiāng)鎮(zhèn)供電所線損管理經驗探索[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3).
[7] 胡景生.電網經濟運行與能源標準化[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8] 楊秀臺.電力網線損的理論計算和分析[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