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樣才能讓初中物理課堂合作學習更高效呢?首先要厘清合作學習是借助互學關系形成的,從而建立以互學為基礎的學習新平臺;其次要在課堂上抓住恰當時機,成功實施合作學習,這才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第三要善于運用挑戰(zhàn)性學習增強合作實效,使學生攻克學習難點,獲得充分的成就感。因此,只要立足于學生對知識的內在需求,在物理課堂上適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能夠獲得高效、促進學生物理素養(yǎng)提高的。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 合作學習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48-0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合作學習逐漸成為物理課堂上新的選擇。但是細觀之下,會發(fā)現這些合作學習往往流于某種程度上的形式:有的沒有成員分工,有的是少數人參與,有的是熱鬧的聊天……種種情況使得合作學習陷入了表面上的繁榮,又進而引起了一些老師的誤解,認為合作學習也不過如此,有的甚至藉此拒絕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改變這種低效的局面,怎樣才能讓初中物理課堂合作學習更高效呢?
1 厘清合作學習,建立學習新平臺
佐藤認為:合作學習是借助互學關系形成的。這是厘清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指標。而我們許多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則體現的是一種單一的互教關系。比如,在專題課《研究摩擦力》一節(jié)課上,老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提出了一個問題:地面對這個物體產生的摩擦力有一個最大的限度,我們假設是1 N,如果這個物體一開始靜止在地上,要向右拉動它,是不是要出一個比1 N更大的拉力?然后讓前后桌學生形成一個學習小組,開始討論、研究,但幾分鐘后老師又說“請懂的學生教一下不懂的學生”??墒菦]有學生來請教,也就不見有同學來指教,結果合作學習成了一種僵局后,草草結束。這就是教師常常注重互教的結果。后來在一節(jié)校本研究課《電阻電流電功率》時,在開展合作學習后,一個小組里有個學生很隨意地問:什么是實際功率?什么是額定功率?我的神,這怎么分得清啊?隨后就聽得旁邊有學生很高興地講什么是實際功率,什么是額定功率。整個合作學習氣氛輕松,學生實際合作的機會比較多,效益比較大,開展得很成功。據觀察,老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很到位,她對參與合作學習的學生們說:不懂的學生不要總是一個人思考,可以問問身邊的伙伴。其實,這就體現了互學關系才是有效發(fā)展“合作學習”的基礎。作為老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互教關系與互學關系的差異。
此外,決不能簡單地把“合作學習”等同于“分組學習”,決不能強求組內成員的一體化,要鼓勵學生思考與見解呈現多樣化。這樣才能建立起以互學為基礎的合作學習的新平臺。
2 抓住恰當時機,實施合作學習
在物理課堂中合作學習得以成功開展的秘訣在于抓住恰當時機。在既往的物理課堂實踐中發(fā)現以四人男女生混合的學習小組是比較適宜的,便于傾聽,便于互學,便于合作,便于激勵,便于學生呈現多樣化的交流。在這個基礎上,選擇開展合作小組學習的最佳時機。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選擇兩種時候開展合作學習。其一就是“關于個人學習的合作化”。比如,在學習設計電路時,有的學生把握不住方法,不知道怎樣連接或怎樣設計畫出合理的電路。所以在布置課內上交作業(yè)后,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問問學習伙伴該怎樣理解?怎樣設計?有什么注意點沒有?等等。這樣就能改變做作業(yè)時優(yōu)等生做得快,潛能生不會做的低效局面。但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意義絕不在于此。正像佐藤學所言: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意義在于“為了沖刺與挑戰(zhàn)的合作學習”。因此,在實際的物理教學課堂中,實施有效合作學習的時機應當是隨機的、生成的,只要大多數學生對于所講的問題產生困惑,就可以扎住時機實施小組學習,使學生能有效甚至高效地致力于所面對的“沖刺與挑戰(zhàn)”,這才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學習《運動和力》時,學生們對一個練習題(選擇題)產生分歧。題目是:鉛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在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桌面對鉛筆盒的支持力與鉛筆盒對桌面的壓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與鉛筆盒受到的重力;C.鉛筆盒受的重力與桌面對鉛筆盒的支持力;D.鉛筆盒對桌面的壓力與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同學們爭執(zhí)不休,有的選A,有的選C??磥頎幾h在A、C之間,各執(zhí)一端。這時就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經過合作探究與交流,達成共識:C項是一對平衡力,因為平衡力必須是一個物體同時受到的。A項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由此順勢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選擇題其實考查的是運動和力的關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分,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把這個難點加以辨析與鞏固。這樣即抓住了小組合作的時機,又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
3 運用挑戰(zhàn)性學習增強合作實效
合作學習的最大優(yōu)點就在于保障每一個學生的挑戰(zhàn)性學習。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發(fā)揮這種優(yōu)勢,往往可以實現學生奇跡般的高水準的學習。在學習“力與機械”時,學生們遭遇到一個難點:即對摩擦力的分析。有的很難理解什么是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有的很難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有的很難計算摩擦力的大小。為激發(fā)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突破這些難點,實施了三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進行觀察、理解,特別是比較典型的水平方向推(拉)物體,豎直面上壓物體,斜面上的物體,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啟動、勻速制動過程中車廂對其表面上物體的作用,人爬桿子等等,啟發(fā)學生可以采取假設的方法,理解了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問題。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適當補充運用力與運動的關系來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幫助學生拓寬摩擦力方向分析的思維角度。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最容易把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速度方向)混淆在一起,當然也很容易把摩擦力的方向與外力的方向混淆在一起。第三次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計算摩擦力大小的問題中,首先養(yǎng)成一個定性分析討論問題的習慣,特別要求學生要先根據具體的物理情景,判斷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因為不同性質的摩擦力的大小分析的角度是不一樣的。通過這三次挑戰(zhàn)性合作學習,學生們攻克了難點,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增強了合作學習的實效。
總之,只要立足于學生對知識的內在需求,在物理課堂上適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能夠獲得高效、促進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提高的。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2]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