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出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能力,并一直處于一種積極、活潑、興奮的狀態(tài)下學習,這就需要通過教師的啟發(fā)以及巧妙的引導,幫助學生認識正確的學習路線以及學習方法,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24-01
要達成新的課程標準這一目標,我認為,首要任務是做好課前預習指導工作。預習,就是在講課之前先閱讀、粗知要學新課內(nèi)容的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預備性學習,是自學的嘗試和演習。預習的目的,一是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nèi)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難問題;二是憑借原有的知識、能力獨立掃除學習“障礙”,嘗試性的解決一些淺易問題,檢驗自己的學識水平,培養(yǎng)自學的習慣和能力。
學習杜郎口課改模式已經(jīng)幾年了,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開始適應這種模式。課改模式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要求學生進行預習,預習工作做得好,上課就得心應手。經(jīng)過一年多時間的實踐和揣摩,我覺得預習工作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 布置預習任務,促使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由于學生還沒有掌握預習的方法,也沒有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所以老師先要強迫性地作為學習任務分派給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前,我就會布置學生要做的預習題,要求學生在自習課上進行預習。做好這一步,首先,老師要認真設置預習題,盡量做到具體、細致,可行,充分讓學生去動口、動手、動腦。一般每篇課文的預習作業(yè)我大體都是這樣布置的:(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或不理解的詞句用筆畫下來。(2)自學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讀一讀,再在本子上寫一寫。(3)熟讀課文,結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難懂的詞語。一般會具體列舉一些詞語出來,也可以是學生質(zhì)疑。(4)搜集有關課文的資料。(5)思考一兩個整體感受性的問題。當然,很多時候會根據(jù)不同課型來設置。下面,我用具體的一篇課文作例子。比如六年級上冊《昆蟲記》的預習,我是這樣布置預習題的:
(1)搜集有關法布爾的資料。
(2)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新詞畫下來。借助拼音讀一讀,記一記,并把它們寫到寫字本上。
(3)熟讀課文,同桌互相督促,檢查,不準唱讀。
(4)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專心致志、如癡似迷、成年累月、屏住呼吸、偏僻、清麗、感人肺腑。
(5)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敘述順序是怎樣的?
按照這個方法讓學生進行預習,過了一段時間后,就是老師不布置具體預習題,我相信學生也能夠自己進行預習了。
2 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使其有的放矢
在布置預習作業(yè)后,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可行的預習方法。使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初讀:泛讀教材,預測所學和要學新知間的聯(lián)系,做好課前準備。(2)細讀:讀進去,圈點勾畫。在瀏覽新課的基礎上,再次邊讀邊圈點勾畫。把自己讀不懂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劃出來,把自以為重點的標出來,甚至在旁邊簡要地寫幾句認識或體會。(3)略讀:讀出來,自問自答。在細讀的基礎上,再默讀一遍,并將新課歸納成幾個問題,自己逐一回答。如:新課內(nèi)容應怎樣概括?印象較深或自己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新舊知識有何聯(lián)系?本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思路是什么?有什么問題是需要聽課時特別注意的?這樣通過自問自答,就能對新課有一個整體把握,聽課時也就不會茫然無措。(4)作預習筆記。將上述過程中的要點分別記下來,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對照、印證。
3 掌握好學生課前預習的度
預習固然重要,但不能因其重要就對預習提出過細過深的任務要求。預習過細、花時間太多,多數(shù)問題如果在預習中解決了,課堂學習就會覺得沒啥可學了;預習過深,使學生望而生畏,總是解決不了,就會影響學生預習的情緒和積極性。但也不能太粗,達不到預習的效果。掌握好預習的度,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當學生還不會預習的時候,最好在課內(nèi)用3~5分鐘指導學生掌握預習的要領,然后逐步將預習放到課外。(2)預習題的數(shù)量要考慮學生年齡的特點,由小到大,由少到多。(3)預習的范圍應包括;復習相關舊知;了解新課基本大意和內(nèi)容;找出疑難和重點;明確學習目標。只有做好了課前預習,才能強化課堂學習的針對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能力;強化自我進取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這也是預習的重要價值之所在。
4 注重預習效果的檢查,通過強化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由于學生沒有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老師一定要認真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比如,在檢查學生對生字的預習效果時,我一般是進行聽寫,然后由小老師進行批改,在學生改完后,進行統(tǒng)計,上優(yōu)秀的有多少人,良的有多少,及格和不及格的又有多少,根據(jù)這個成績,小組進行比賽。錯了的字詞,學生進行訂正,然后,再由小老師報其聽寫,經(jīng)過這樣的反復,學生學習生字的主動性增強了,學習效果也好多了。有時也會進行看拼音寫詞語的練習,然后,小老師進行批改,并督促該生進行糾正。接下來就是課文的朗讀了,以前,很多學生都不愿讀課文,預習中要求學生把課文讀熟就成了一句空話,于是,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內(nèi)容:小組挑戰(zhàn)閱讀,小組長為了不讓小組落后,一般會催促組員認真閱讀。最后通過提問來回答設置的思考題,有時還讓學生就不懂內(nèi)容進行提問。
總之,預習中的每個內(nèi)容都要做到具體落實,檢查督促。只有這樣,才能使預習工作落到實處。如果持之以恒,學生就可以養(yǎng)成認真預習的好習慣了。
參考文獻
[1]朱庭基.試論高中數(shù)學的自主探究式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報,2012(24):27.
[2]楊紅霞.課內(nèi)外資源有效結合,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率[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