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小蜜蜂,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 應用 效果 形象 情景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07-01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信息化時代,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給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它猶如一座架設在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多媒體作為一種高效率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方法和模式,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益途徑。下面就以本人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談談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 活用多媒體喚起學生心靈共鳴
因為學生的年齡關系,他們的生活體驗很少,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號,很多事件他們并不能有深切的感受,所以引不起共鳴。為了更好地走近學生心靈,讓他們能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會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直觀的畫面:如美麗的蘇州園林、壯麗的三山五岳、極端的自然災害等震撼、感人的場面,并配以優(yōu)美的樂曲,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全方位感受,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營造出濃厚的氛圍,這樣形色共現(xiàn),聲情并茂,能取得比傳統(tǒng)教學手段更理想的教學效果。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習更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與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讀者,以形象喚起美感,以意境領悟主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文字、聲音、圖片、圖像科學有機融合,充分滿足學生感官需求,激發(fā)他們心靈上的共鳴。教學《畫山繡水》《綠》等一類寫景文章時,盡管作品文筆優(yōu)美,但由于學生缺乏類似生活體驗,很難將現(xiàn)實中的優(yōu)美景物與作者筆下的語言文字統(tǒng)一起來,因而教學中就更談不上對孩子們美的熏陶與感染了。于是,我經(jīng)過精心準備,對本課進行了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精選了與課文有關的優(yōu)美圖片和樂曲,配以富有感情的朗讀,還結合學生生活實踐安排了相關課堂活動,讓學生真正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此時,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已是興趣盎然。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課時,因為寫作年代離現(xiàn)在有點遠,所以學生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主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兩個地方,我以圖片的方式展示這兩個地方的景象,在展示圖片之前,我盡可能地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描繪自己去刻畫這兩個地方的景致。再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畫面來理解作者為什么喜歡百草園,為什么不喜歡三味書屋,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作者是為了批叛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的束縛,孩子喜歡的是自由自在的大自然的生活。這種形式讓學生能很快進入課文,有更好的理解。
2 活用視聽體驗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作文課一直都是被認為是最枯燥,最無味的課,因為上課我們只是一味的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其實那些所謂的方法僅停留在書面上,對學生幫助并不大。又因為缺乏必要的材料,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只好絞盡腦汁生編硬造,所以每次上作文課學生都會非常苦惱。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比如,在讓學生寫《生活如此美好》一文時,我專門到超市、菜場、專賣店拍攝了一些生活場景,并隨機采訪了幾位顧客,讓他們談一下對生活的感受。又悄悄拍了一些學生在校園里的表現(xiàn),比如,揀垃圾,扶自行車,向老師問好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悄悄地進行。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后,因為是大家熟悉的場景,熟悉的畫面,熟悉的人。所以大家的積極性一下高漲起來,這些材料讓大家感受到生活美好不僅是因為優(yōu)美的風景,也可以美好的心靈,這種方式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寫作文的過程中學生非常輕松,連平時最不愛寫的同學也埋頭奮筆疾書,好多同學都寫的栩栩如生,這種方法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好多同學因此而愛上了作文。
3 活用多媒體網(wǎng)絡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信息瞬間萬變的現(xiàn)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眼光必須高瞻遠矚,僅僅局限在四十分鐘的課堂內閉門造車,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以前的語文預習經(jīng)常是學生抄字詞、讀課文、因為單調乏味,所以學生一般都是敷衍了事,只等著上課記筆記。而在電腦已經(jīng)非常普遍的情況下,信息技術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和工具,而是已經(jīng)轉化成一種學生自主參與、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的嶄新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必將對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和終身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我一改以往的傳統(tǒng)預習形式,要求學生充分利用網(wǎng)絡在課前了解文章背景、作者生平;查找與課文相關的作品文章進行知識延伸和補充。
互聯(lián)網(wǎng)聚集了全人類的智慧與知識,是一條覆蓋地球角角落落而又四通八達的信息高速公路,正確的利用網(wǎng)絡資源,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打破了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通了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的通道。在課堂上,我會讓學生把他們收集到的資料在電腦上展示出來,使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學生興趣大增,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視野的開闊、思維的活躍、探究的熱情,讓我都驚訝于學生自主學習中內在的活力。這樣的方式讓課堂容量變大了,留給學生的時間多了,學生的知識訓練、能力檢測有了充分的時間保證。
要跟上時代步伐,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選擇。當代教師必須熟悉和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實際操作技能,突破時空限制,利用網(wǎng)絡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效果。但做為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我們要合理的利用多媒體,但千萬不能“喧賓奪主”,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在運用多媒體時,切不能簡單的“拿來”而要注重實用。要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多媒體教學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娟妙.教師如何做好多媒體教學[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2]陳慶貴,馬霄羽.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選中學語文[M].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