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思維導圖成為了日益受到重視的學習策略,將思維導圖引入化學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多方面幫助教師和學生拓展思維和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幾個方面進行了例談,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 應用 初中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00-02
1 思維導圖與初中化學教學
思維導圖是一種用以建立生成學習策略(generative study strategies)的圖形組織(graphic organizers,GO)思維輔助手段,借助顏色、線條、詞匯和圖像,遵循一套簡單、自然的規(guī)則,將大量的枯燥信息變成有高度組織性的圖。這種手段結合了全腦的概念,使左腦的邏輯思維優(yōu)勢和右腦的形象思維優(yōu)勢都在學習與認知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來。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處理進入他們大腦的任何信息。這些信息既可以是已習得的知識和經驗,也可以是當前正在學習的知識。每一個信息都可以形成一個思考中心,并且向外發(fā)散,形成眾多分支,每個分支代表與中心連接,每個連接又可以成為另一個思考中心,再向外發(fā)散,使思維呈現一種發(fā)散形的網狀圖像。這種網狀圖形,除了增強記憶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在孤立知識點之間建立邏輯關系,促進學習的遷移,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形成廣泛而全面的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十分適用于初中化學教學?,F行初中化學教材所選擇的內容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lián)系,以“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為內容主題,是學生終身學習和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的載體。思維導圖的引入,正好可以使學生立足于無處不在的自然現象,將蘊涵其中的物質世界素材描繪在圖形組織中,通過與教師和同學的探討,了解化學變化的奧秘,建立對物質世界正確認識,達到化學啟蒙教育的目的。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列舉了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應用。
2 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舉例
2.1 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效率和質量
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容易造成靈感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設計過程中思維也是零散的,各種目標常常不能很好的落實。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設計,從中心主題出發(fā),把教學各大環(huán)節(jié)作為一級主題,發(fā)散出去,再逐級細化,形成二級主題等。這樣把零散的知識點都通過發(fā)散和聯(lián)想在頭腦中形成了全景圖繼而全面整合知識體系。這樣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更加系統(tǒng)、科學,提高了教學設計的效率。同時通過一張圖能清晰的展現教學設計各個方面,設計過程中還能前后對照,反思重難點設置是否合理,難點能否有效突破等,教學設計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利用思維導圖對“中和反應”進行了教學設計。
2.2 引導課前預習,增強互動和效率
課前預習是化學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多數學生而言,所謂預習就是瀏覽教材內容,對教材有初步的印象,這樣的預習固然能夠使學生對即將上的課程有所了解,但并沒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思維導圖在預習階段可以有兩方面的應用:(1)制作導學案,由教師設計,為學生呈現清晰的預習要點,從而有助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提高預習效率。例如學習燃燒與滅火前,在預習學案中設計了思維導圖所示的問題群見圖1);(2)在預習結束后,由學生針對預計成果繪制思維導圖,將已理解的內容及其內在關系表現出來,并且將自己的理解情況用彩色比標注“已明白、有疑惑”等字樣或相關符號。該思維導圖能夠將學生預習情況反饋給教師,幫助教師合理安排課堂資源,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學生預習“燃燒與滅火”后繪制的思維導圖(見圖2)。
2.3 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復習的效果
學生在進行課堂、章節(jié)總結或是專題復習時,思維導圖可以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整合加工,一方面利用舊知識的遷移,加深對于化學概念與反應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將新知識滲透到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使知識結構更加系統(tǒng)化和富有邏輯性。
例如,“酸堿鹽”是初中化學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在講授了身邊的物質、溶液、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物質結構初步知識等的基礎上,將常見的無機物按照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加以分類,從具體物質的知識到一般概念,把初中化學中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化學反應等予以綜合和深化,使學生對所學的無機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同時也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和生活生產作一些基礎知識的準備。筆者在“酸堿鹽”授課完成后通過思維導圖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
2.4 優(yōu)化解題思路,拓展思維和能力
對于復雜的化學題,需要學生理清分析問題的思路,有效的尋找適用的知識載體破除解決問題中的思維障礙,優(yōu)化解題的策略。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直觀的將知識載體、解題的條件以及相關化學反應呈現出來,并且通過發(fā)散性的思維、拓展解題思路、尋找最佳的解題方法,提升學生化學問題解決的能力。
如混合物的計算是初中化學計算中常見的比較復雜的題型。采用適當的方法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提高這類題的能力,如采用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對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指出其中的化學原理,提煉出物質轉化的關系,優(yōu)化解題思路。
例:有一種不純的鐵,已知它含有銅、鋁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將5.6 g樣品跟足量稀H2SO4完全反應生成0.2 g氫氣,則此樣品中一定含有( )
A.Cu B.Al C.Ca D.Mg
筆者應用思維導圖對題目進行分析(見圖3)。
3 思考與展望
思維導圖策略具有潛在而明確的教學價值,在實際使用這如何發(fā)揮該手段的優(yōu)勢依然值得教學工作這不斷的實踐。
筆者認為以下三點在操作中尤為重要:其一,啟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加強師生交流互動。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在師生之間形成橋梁,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思路反饋給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通過師生互動,使教師更深入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為開展高效教學做好鋪墊。其二,積極探索思維導圖的用途,將其廣泛應用于問題解決。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眾多,需要教師對問題保持高度的敏感度,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尋找更多的課題,將思維導圖更加廣泛地應用于綜合問題的解決,潛移默化地改變師生的思維方式。其三,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階段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測來掌握化學知識是培養(yǎng)其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通過實驗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還有待我們去探索。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著.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李斯,譯.作家出版社,1998.
[2]Dansereau,D.F., Simpson, D. D.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The case for graphic representations[J].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9,40(1):104-110.
[3]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