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即重視以人為本,關注對學生人文價值的塑造,突出對學生思想政治和品德的培養(yǎng),特別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達到這一目的,化學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教學觀和學習觀,實現自我的多方面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 化學教師 自我提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220-01
自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化學作為12門新課改的基礎學科之一,在理念、內容、結構、實施、評價、管理等方面都將進行全面的更新。新課改下的教材觀點新、內容新、體例新、標準新。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在教學中使用新教材,就不能墨守陳規(guī),因循守舊,必須樹立新的教學觀和學習觀,實現自我的多方面的提升。
1 自身的知識水平進一步提升
與原來的化學課程相比,新課改下的化學課程一大特點是在內容的選擇上非常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如將各種材料的合成、海水的綜合利用、能源利用、工農業(yè)生產等領域內與化學相關的一些技術都引入了化學課程中,更多地融入了與社會、生活關系極為密切的化學知識。不必說在習題中出現的許多有關“STS”的題目(科學、技術和社會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就是在課本上出現的這方面的知識,我們教師也有許多不熟悉的地方。如高中化學的實驗部分將質譜儀、核磁共振儀、紅外光譜儀、元素分析儀等先進儀器及分析測試手段也引入了化學課程中。這是我們教師進一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業(yè)務素質的一次機會,這也是對我們教師的一大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我們只有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實。
新課改之后的化學教科書的另一大特點是在高中原有知識體系的前提下,將更多原來只有在進入大學之后才涉及到的知識編入現在的高中化學教科書,雖然這些知識不是十分深入,可能更多地是要求學生達到知道是什么,能根據所學的知識要點識別有關的材料或懂得為什么,領會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義,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等認知要求。例如,核外電子的能層排布、元素的電離能和電負性、金屬晶體的堆積方式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出現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教師利用原有高中的知識已不能順利解決課改后教學中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只有積極尋求自身知識水平的再提高,重新拿起大學中所學的知識或者通過自己的進修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2 思想觀念層面的全面更新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渠道,要努力改進,教改中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思維訓練為主線,講練結合為方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教學中我使用“明確目標—自學探索—精講關鍵—診斷練習—補救達標”教學法,深受學生歡迎并取得了顯著效果。
新課程改革要實現六項具體目標(此處從略),要實現這些目標,教師用原來的教學方式或方法肯定不合時宜。但在崗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常用教學方式或方法,要一下子改變過來,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將是教師面對新課改的又一大挑戰(zhàn)。原來教師是教教材,灌輸知識點,幫助學生對付考試?,F在的教師應該是利用教材來教,教科書只是教學的范例,除教科書之外教師可以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教師的功能不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要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探究性學習,不僅有利于積極展示和推進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氛圍,而且對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學習理念模式,規(guī)范學習行為,培養(yǎng)學習能力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把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和概念形成過程的分析,科學方法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相融合,促進學習實踐和教學理念的優(yōu)化組合,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從學法指導入手,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學法指導的設計是有層次的,以化學自學方法為例,第一層次是指學生學會閱讀教材,理解并歸納重要內容。以化學概念和原理為主的課文比較適合于這種自學方法;第二層次是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形成知識體系。以初中原子結構初步知識為指導來認識元素族性質變化規(guī)律的律前元素的課文比較適合于這類自學方法;最后一個層次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感知材料獲取信息,并且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結合,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加工信息獲取知識,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質的飛躍。例如,強調結構與周期規(guī)律理論的指導作用,體現“構—位—性”三者統(tǒng)一關系的律后元素的課文較為適合于這類自學方法。而現在的學生更多的就是喜歡這種教學,所以可謂相得益彰、教學相長。
3 業(yè)務水平能力層面全方位提升
新課改要求學生能學會更多的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信息獲取、加工、表達、模擬、定性、定量研究、比較、歸納、判斷、推理等。要使學生掌握這些能力,教師就需要有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能力的本領,但是有許多能力在以前的教學大綱中都沒有出現,教師也不會去加以重視,因此,現在許多教師實際上是和學生一樣要提高能力,這是教師面臨的第三大挑戰(zhàn)和機會。
而今后的教學評價機制也已有所改變,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再是簡單地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更多的考察學生的各種能力掌握水平,最主要的自我學習的能力水平。例如新課程更講究探究性學習,由學生自主進行化學實驗、設計制作、調查研究、查閱資料、討論交流等工作,整個過程中教師在其中作適當指導,更多地是作好組織者的工作,體現教師的組織學生學習的能力。為了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除了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外,我認為創(chuàng)新能力和信息獲取等能力是現在教師急需要具有的。
新課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我們教師的教改任務任重道遠。面對這樣的新潮流,我們化學教師只有積極面對新課改帶來的挑戰(zhàn)和機會,因此,我們要一方面抓緊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大膽嘗試,正如發(fā)展性評價思想所倡導的,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強化自己的教學能力,以便從容面對化學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韓峰,吳俊明.化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學習的案例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04(12):31-32.
[2]于浩.中學化學創(chuàng)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