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是高等院校會計專業(yè)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因而優(yōu)化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教學,對于提升高等院校會計教學成效和發(fā)展學生綜合會計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教學評價中的現(xiàn)有問題,并就如何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會計模擬綜合實訓 教學評價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57-01
1 教學評價概述
教學評價指的是根據(jù)教育目標,按照一定的科學標準,運用一定科學手段,通過一定的判斷標準對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內容、環(huán)境、教學管理、師生表現(xiàn)等進行評價,本文所指的教學評價是對高職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教學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隨著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教學評價體系的不斷健全,形成性評價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某項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它能及時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獲得教學中的連續(xù)反饋,因而可據(jù)此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
2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的重要性及教學安排
會計專業(yè)需要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對此,高校開展各種仿真會計實踐活動對高校會計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有用的。在會計專業(yè)中,綜合模擬實訓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相當于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在正式上崗工作之前的一種綜合實戰(zhàn)演練。會計綜合模擬實訓通過一系列的實戰(zhàn)演練,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財問題的能力。該門課程要求建立一個類似真實的財務部門情景,并針對財務需求,劃分會計崗位,其中學生要嚴格遵守會計職業(yè)道德,并按照會計相關的工作要求和規(guī)范進行操作。在開始操作之前,要結合每一個會計崗位的需要、工作的內容、責任、義務以及職務所擁有的權限范圍,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一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訓練,每一個小組的成員要根據(jù)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通過和其他成員的交流、配合,相互協(xié)調各方面的需要,以便共同完成會計實訓中的工作。
根據(jù)會計綜合模擬實訓以手工操作為主的特點,將其一般業(yè)務處理流程確定如下:建賬→原始憑證處理→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業(yè)務核算→輔助賬管理→月末轉賬→期末對賬與結賬→編制報表→檔案管理。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分組,安排每4名同學一組,組成一個模擬公司的財務部,設立虛擬部門。具體分為會計主管、出納、制單員(主辦會計)和記賬員4個崗位,明確各會計崗位與其主要工作職責,每個實訓小組內的學生,扮演各會計崗位角色的學生按照各自的職責協(xié)調工作,處理各種會計業(yè)務,同時,也便于小組開展討論學習,進行輪崗操作。
3 目前該課程評價方法存在的弊端
科學評價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對提高教學質量十分重要,合理的評價機制一方面能夠全面、系統(tǒng)的檢查學生在模擬實訓中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另一方面還能幫助教師認識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以便提高教學水平。目前,我國各個高校針對這門課程制定的教學評價仍舊是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即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考核,其中平時占40%,期末占60%,而期末考核往往又只是試卷的形式,題型通常只有選擇題和業(yè)務題,由此可見,高校會計模擬實訓評價仍舊不健全,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現(xiàn)在:(1)評價次數(shù)只有兩次,太少,太過重視結果評價、忽視了過程評價。這樣一來就導致一些學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不認真,抄作業(yè)、逃課現(xiàn)象嚴重,而在考試之前僅需要考前突擊技能通過考試,不利于學生扎實的掌握會計專業(yè)知識。(2)忽視了實踐能力評價。在進行模擬實踐過程中,往往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在期末考試的業(yè)務題中只能反映學生理論知識的記憶程度,不能準確客觀的真是的展現(xiàn)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3)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模擬實訓過程中,學生要進行崗位工作,在每一個崗位中學生能夠掌握怎樣處理每個崗位的關系,了解財務部門和企業(yè)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學會遵守相關的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規(guī)范,但是在評價過程中,這些都沒有很好的體現(xiàn)出來。學生在接受完模擬實訓之后,仍就不知道如何開展會計工作,不能將所學的知識綜合的運用到實際的操作中,不能適應社會對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
4 采用實訓綜合評分法改進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教學評價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根據(jù)會計工作的特點和業(yè)務流程,進行過程評價、結果評價以及其他方面的評價。
4.1 過程評價
在模擬實訓中,往往是就企業(yè)一月的業(yè)務財務狀況,在操作中常采用科目匯總表的形式來登記總賬,通常科目匯總表需要每十天一編制,并登記到總分類賬。因此,每當學生做完一張科目匯總,并按照要求登記到賬簿后,就針對這次工作進行一次評價,該次評價要包括10%的組內評價,10%的自我評價以及80%的教師評價。
4.2 結果評價
到了每學期末,學生要完成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憑證裝訂、實訓成果歸檔以及撰寫實訓報告等實訓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學期中小組開展的會計模擬實訓情況,學校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評價,結果評價除了組內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的評價,還要找一些專家和企業(yè)財務工作者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會計檔案、實訓報告、小組匯報等。最后學校綜合全部的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綜合的結果評價。
5 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是高等院校會計專業(yè)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因而優(yōu)化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教學,對于提升高等院校會計教學成效和發(fā)展學生綜合會計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F(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還要具備極強的實踐能力,這對會計人才來說也不例外。對此,高校要重視對學生的模擬實訓鍛煉,通過仿真的財務場景,讓學生學以致用,并在實訓過程中,學習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不斷積累知識,總結教訓。同時,高校還要針對這些實訓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評價機制,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以及社會評價等多方面的評價機制,來提高學生對自身的認識,從而綜合的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y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浚,沈應仙.“雙重”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3):93-94.
[2]張岑.會計模擬實訓應處理好幾個關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09-210.
[3]尤敏.談改進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評價[J].經(jīng)濟視角(中),2012(5):134-135.
[4]陳娟娟.會計綜合模擬實訓.中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實踐教學探討[J].商情,2012(41):223-224.
[5]謝偉文.關于會計模擬實訓的幾點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2012(6):21-23.
[6]傅秀虹.論會計分崗模擬實訓中專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版,2012(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