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咬”準文眼悟中心
蘇教版小語二上第6單元每篇課文中都有一兩個體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中心詞。教學時,可以抓住這些詞語來展開。比如《梅蘭芳學藝》一課,可抓住“勤學苦練”這個詞,通過“梅蘭芳是怎樣勤學苦練的?”這一問題,抓住重點段進行教學。又如,扣住《大禹治水》中的“偉大”一詞,通過探究為什么大禹是個“偉大英雄”,來引導學生聯(lián)系環(huán)境之惡劣、工程之浩大、禹付出的努力來體味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博大胸懷。
二、 “嚼”出字義品內(nèi)涵
在人物課文中,除了體現(xiàn)文眼的中心詞以外,總有幾個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關(guān)鍵詞。這些詞語,倘若用各種方法來細細咀嚼,便能體會出文章的精神。
1. 一個“彎腰”偉人情?!兑煤脤W字》一課,用質(zhì)樸的語言來敘事,然而毛主席對待小八路的關(guān)心以及平易近人,卻體現(xiàn)在一個“彎下腰”中。我們來看教學片段:
師:讀了第2自然段,你覺得毛主席是個怎樣的人?
生:他是個關(guān)心小八路的人。
生:他是個很親切的人。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他講話的時候彎下腰。
師:對呀,彎下腰,毛主席拉近了自己和小八路的距離,把自己當做他們的朋友。
2. 一“勸”一“藏”戰(zhàn)友心?!吨斓碌谋鈸芬徽n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朱德同志的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我抓住“勸”和“藏”兩個字來進行教學:
師:朱德同志用這根扁擔挑糧上山,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皠瘛彼灰ヌ裟兀?/p>
生:因為朱德年紀大了,挑糧上山太累了。
師: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
生: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師:什么是“山高路陡”?
生:山很高,路也不平。
生: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xiàn)在的水泥路。
師: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
生:路還很窄。
生: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
生:如果下過雨,戰(zhàn)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想象,把挑糧的困難再現(xiàn)到了我們的面前?,F(xiàn)在,你能用讀表現(xiàn)出來嗎?(生讀)
生:朱德工作很忙,現(xiàn)在還要走這么多路,說不定會累出病來的。
師:他到底忙些什么,誰來說一說?
生:他要考慮怎么打仗;晚上要看地圖;還要開會……
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ǔ鍪就队埃┱f說你看到的朱德。(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shù)募绨蚨級杭t的。
生: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師:對啊,正因為這樣,戰(zhàn)士們才要“勸”?。≈斓峦韭爠窳藛??他會怎么回答戰(zhàn)士們好心的勸說呢?(生交流)
師:是呀,這些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從“藏”字,我體會到戰(zhàn)士們非常關(guān)心朱德軍長。
生: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
生:這種體貼和關(guān)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
師: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3. 兩雙“眼睛”顯勤奮。教學《梅蘭芳學藝》一課,很多老師會把目光聚焦在“緊盯”“注視”等這幾個詞上,我覺得這篇課文的前后眼睛的變化對比,才是體現(xiàn)梅蘭芳勤學苦練的重點:剛開始,師傅說他的“眼睛沒有神兒”,后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弊プ商帯把劬Α钡拿鑼懀M行質(zhì)疑:“為什么同樣的眼睛前后變化這么大?”“梅蘭芳的眼睛是怎么會說話的?”從而引領學生對課文中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句子和詞語進行探討和學習。
4. 一串數(shù)字揚精神?!洞笥碇嗡返?自然段,禹在外治水“13年”,“三次”路過家門,“一次”也沒進去看看,兒子“十多歲”了……這一連串的數(shù)字,使我引發(fā)了下面的對話:
師:[出示填空題:禹在外治水( )年,曾經(jīng)( )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 )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 )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同學們課文中這些數(shù)字你還記得嗎?
師:這一段故事的名字呢,誰知道?
生:三過家門而不入。
師:對!13年有多長???4 700多天哪!我想他應該有機會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過自己家門的時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生:一次都沒有回家。
師:難道他不關(guān)心自己的家人、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
生:不是,每個人都會想念自己的孩子,但是因為他沒有治理好洪水,所以他覺得回家有些難為情。
生:他心里面想的是老百姓,他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師:老師有個問題,這個“看一看”,禹回家看一看會耽擱很長的時間嗎?既然時間不長,也耽擱不了時間,為什么不進去看一看他的兒子和妻子呢?
生:大禹給自己立下的決心,不治理好洪水就不回家。
師:如此關(guān)心老百姓的大禹,心里也一定惦記著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是大禹,你一定也有很多話要和兒子說,會說些什么呢?(生說略)
師:如果你是大禹的兒子,聽了父親的話,你心里的委屈一定會撫平一些了,你一定有很多話要對父親說吧! (生說略)
其實,不僅寫人的文章是這樣,很多文章,我們都能找到“文眼”,找到“亮點”,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咬文嚼字”,只要找得準,品得好,文章內(nèi)涵自然呈現(xiàn),課堂自然有滋有味。
(注:本文為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教育高位均衡發(fā)展態(tài)勢下區(qū)域推進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FFB108165)
(作者單位:宜興市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