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師本對話——走進文本,全面考慮
師本對話,是課堂閱讀對話的前提,也是教師設計教學思路的過程,教師只有自己先走進文本,理清思路,才能預測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多樣性,才能促使課堂對話有效。
筆者在教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前,讀到 “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這一片段時,覺得這是重點也是難點,但由于學生對司馬遷了解甚少,所以很難體會司馬遷當時的心境。為此,課前我查閱了許多歷史資料,并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司馬遷的內心獨白:“想到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后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我為什么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近年來,我搜集天下散失的史籍與傳聞,考證前代人物的事跡,考察他們成敗興衰的道理,也是想借此探究天道與人事的關系,貫通從古到今的歷史發(fā)展變化,完成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著作?!比缓?,請學生談談對司馬遷的新認識。有的學生說:司馬遷是真正的男子漢,能屈能伸;有的學生說:司馬遷是明智的,有一種能容忍一切的大智;有的學生說:司馬遷是偉人,有理想……
二、 師生對話——平等交流,喚發(fā)潛能
1. 在師生平等交流中“有效對話”。教師以一個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在輕松活躍的心理狀態(tài)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才能進行真情“對話”,獲得心靈的溝通。
筆者教《秋天》一課時,投影出示“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讀讀第1節(jié),把你覺得寫得好的詞句做上標記,還可以在旁邊寫一些自己的體會。5分鐘后,我說:“這是交流的時間,也是共享的時間,交流沒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遺憾,請大家各抒己見?!?/p>
生:我認為“更紅更嬌”寫得好,因為我們寫太陽一般用“紅通通”,而作者不僅用“更紅”還寫出了“更嬌”,用詞比較獨特。
師:的確,用“嬌”來寫太陽并不多見,那你知道“嬌”的意思嗎?(學生沉默)
師:那誰能用“嬌”字組詞呢?
生:嬌慣;嬌媚;嬌嫩;嬌氣;嬌生慣養(yǎng)……
師:同學們組的詞大多與女孩子有關,這與“嬌”是女子旁有關系。那么,作者為什么把秋天的太陽當作女孩來寫呢?
生:我覺得秋天的太陽沒有夏天那么炙熱,很溫和,所以作者用“嬌”。
生:我認為作者把秋天的太陽當作小姑娘來寫,說明他非常喜歡秋天的太陽。
生:我覺得春天的太陽像小娃娃,生機勃勃;夏天的太陽像小伙子,熱情奔放;冬天的太陽像老爺爺,慈祥安逸;而秋天的太陽像小姑娘,溫柔可愛。所以,作者說她“更紅更嬌”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簡直成了一位小詩人?!?/p>
當學生對“嬌”的意思不明白時,我“蹲下來”引導學生換個角度來理解,學生通過組詞發(fā)現(xiàn)“嬌”的含義與它的偏旁“女”有關,然后進一步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師生在平等對話中生成新的體驗、新的感悟。因此,教師應更多關注生成,尊重學生,學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生活、看世界,用心捕捉學習資源,才會使課堂更精彩。
2. 在精心預設、精彩生成中“有效對話”。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在備課時,對課堂時間的安排,話題的展開,節(jié)奏的快慢,學生在學習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都應該進行必要的預設,沒有精心的預設,就不會出現(xiàn)真正充滿生命氣息的靈動課堂。我在教學《姥姥的剪紙》一課時,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p>
師:這看似平常的一句話,你有沒
閱讀教學
有發(fā)現(xiàn)哪一個字用得很不平常?
生:我覺得“拴”字用得很不平常。
師:誰能上臺來做一個“拴”的動作?(生做動作)
師:姥姥為什么要把“我”拴在屋檐下呢?
生: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師:從一個“拴”字,你能體會到什么呢?
生:我體會到姥姥剪紙技藝高超。
生:我能體會到姥姥對作者的愛護。
生:“拴”字還可以看出“我”對剪紙很感興趣,不然就拴不住了。
生:姥姥其實拴住了作者童年時貪玩的心……
課文中的“拴”字 用得精當,用得傳神,如何引導學生體悟“拴”字應作為備課時思考的重點,教師要盡可能的進行多種考慮,設想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教師就能夠胸有成竹地將其引向“精彩”。
3. 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有效對話”。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對話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他們對話的欲望和熱情。在教學《月亮灣》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導游的環(huán)節(jié):假如你現(xiàn)在是月亮灣的導游,你會怎樣帶領游客游覽這個村子?又會怎樣去介紹這里的景色?同學們通過看圖想象,回憶文章中的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了景色。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幾位“導游”介紹完之后,我應勢利導:“如果你在月亮灣的電視宣傳廣告中用一句話把它介紹給更多的觀眾,你最想說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說:“月亮灣真是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地方!”有的學生說:“月亮灣真像美麗的畫廊!”有的還即興創(chuàng)作了一首小詩:“月亮灣——桃花似霞,茶樹如碧,莊稼滿地,賽過仙境!”……我請說得好的學生把自己的話寫在黑板上,并簽上自己的大名,以示這是自己的獨創(chuàng)。這樣引導學生在文本中走個來回,并跳出文本談心中的“月亮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從而真正融入了文本。
三、 生“編”對話——正確“引導”,凸顯價值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前后課文獲取相關信息,把握單元主題,使語文學習更有針對性,更好地把課文的例子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在執(zhí)教《濫竽充數(shù)》一文時,我讓學生談談對南郭先生的看法,其中一位同學說:“我覺得南郭先生很聰明,他善于利用別人的喜好,來獲取自己的利益。我如果是他的話,也會因此賺很多錢。”這樣的回答是與教科書編者所倡導的價值觀格格不入的。在此時,我們就應當予以正確的引導。教學中我便因勢利導:“同學們,南郭先生的做法聰明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說:“南郭先生混水摸魚,耍的是小聰明?!庇械膶W生說:“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注定會失敗?!庇械膶W生說:“當今社會競爭很激烈,沒有真本領是站不穩(wěn)腳跟的?!边€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做人不能憑一時的僥幸,獲取不正當?shù)睦妫瑧撎锰谜赜米约旱闹腔酆蛣趧尤ベ嶅X。”……教師要在鼓勵學生不同見解的基礎上,切實地讓學生與教科書編者進行“有效對話”,不斷提高對話的質量和閱讀的效果,并凸顯主流價值觀。
四、 生本對話——潛心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
生本對話,就是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文本相互作用,共同構建文本的意義,并獲得精神體驗。學生與文本的傾心對話,是閱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文本閱讀,使他們在總體把握文本內容和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深入思考,與文本產生共鳴?!段医o江主席獻花》一課第10自然段,寫了“我”給江主席獻花的情景,句中動詞運用得準確、生動,讀來身臨其境,有助于幫助理解人物形象和當時的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邊讀邊找出表示“我”和江主席動作的詞,分別用“△”和“〇”表示;接著,讓學生默讀這些帶有動詞的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談談體會,教師稍作點評,學生自然感受出了“我”對江主席的愛戴以及江主席對“我”的愛撫。
五、 生生對話——合作互動,思維碰撞
在閱讀對話教學中,學生之間就文本進行的對話是自己與同伴交流的過程,是與同伴思維碰撞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要讓學生在相互闡述和相互傾聽中了解別人的體驗、見解,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思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共享知識、經驗、情感。一位教師在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時,就“湯姆能不能不放這條魚”展開了生生對話:
師:下面,我們來舉行一個辯論會。支持爸爸做法的,請你們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湯姆放掉魚;支持湯姆的,也要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爸爸不要放掉魚。四人小組討論后,正方、反方開辯。(生議論)
生:現(xiàn)在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了,能不能通融一下呢?
生:爸爸,魚這么大,平時很難釣到,如果現(xiàn)在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釣不到了。
生:(正方)魚確實很大,時間也很短,但規(guī)定必須遵守,任何人不能隨意改動。
生:可是,并沒有人看見我釣到鱸魚呀,不放應該也沒關系吧。
生:(正方)我們在有人看見的情況下要遵守規(guī)定,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更要遵守規(guī)定。
生:(正方)湯姆,做人要誠實、要自覺。
在生生對話中,大家各抒己見,結合問題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討論交流,大家理解了“不管有沒有人看見,我們都應該遵守規(guī)定”。在這樣民主平等的課堂上,當學生聽到一種完全不同的想法時,他們的思維在碰撞,作為教師就要善于抓住機遇,引發(fā)爭辨,并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應對,學會交流。
(作者單位: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