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新課程改革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本文對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在教學中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歸納總結能力以及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這幾個方面討論了對高中英語教學改進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新課程改革 教學理念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29-02
Thoughts on Improving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Song Xin
(Middle School of Linyi Shandong,Linyi Shandong,China 276002)
Abstract:High school new course reform has brought new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methods.This paper discusses thoughts on improving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in several aspects,such as students oriented teaching,focus on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ultivating initiative thinking and summarizing,and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Senior English Teaching;New Course Reform;Teaching Theory;Teaching Methods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和深入,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得到了體現(xiàn)。現(xiàn)代英語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形式的基礎上,還要采取新的教學方法,提倡“參與、實踐”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1]。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討論了對高中英語教學改進的幾點思考。
1 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改革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取環(huán)節(jié)的角色轉變。這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教師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設計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在語言實踐中掌握教學內容。
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多說多用,并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溝通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計包含教學內容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自然的接觸到教學要點,教師再進行歸納。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印象,鞏固所學的知識[2]。
例如,講解短語in return時,筆者請來兩位學生,并對其中一位說:“Can you smile to your desk mate?”這位同學對他同桌微笑后,同桌看后忍俊不禁,整個課堂也爆發(fā)出一陣笑聲。然后筆者總結到:“As you can see,your classmates smile to you in return! Please remember always smile to your life!”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里,在對話中活學活用英語詞組,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 重視教學中的互動,關注學生的學習
師生互動是傳授教學知識、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應使教學內容直觀、清晰,便于學生掌握核心內容;同時還應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突出師生間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真實場景中的語言運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體會。
在講授人教版高一英語第二冊“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這一課時,學生對琥珀屋的外型和價值都沒有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筆者給學生展示了琥珀屋金碧輝煌的圖片,讓他們了解琥珀屋之美。同時,讓學生想象教室也是由一塊塊精挑細選的琥珀做成的屋子,讓他們體會到琥珀屋價值連城。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積極地閱讀課文,與教師互動,探索琥珀屋的下落,以及該如何保護這件世界文化遺產。由此又引申到我國的文化遺產,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熱愛并保護我國珍貴的文化古跡。
同時,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對英語的興趣各不相同,這些差異也成為影響英語教師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重要因素。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調整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教學能讓學生聽懂,教師教學要和學生相適應,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3]。
3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
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化技術作為新興的教學手段,具有形象性、交互性、直觀性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在課件中展示圖片、動畫、圖表的方式,使知識點具體化、形象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教師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增大教學容量,加快課堂節(jié)奏,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技術有利于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踐性,外語作為交流工具,在聽、說、讀、寫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體現(xiàn)其社會功能。外語學習也需要這樣一個實踐和溝通的環(huán)境和平臺,輔助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展開,發(fā)掘學生的潛力,讓“學”和“用”相結合。
例如,在學習新單詞時,教師可以在課件上展示相關圖片,增加學習趣味性。在講解英語語法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圖文并茂的例子,從而使得語法的學習不再枯燥,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解情態(tài)動詞may的用法時,筆者在課件上展示出劉翔思考的圖片,在旁邊配上肯德基漢堡的圖片,并在旁配上文字:“May I eat KFC after training?”筆者問學生,假如你是他的教練,肯定回答是什么,否定回答又是什么?這樣學生就在笑聲中學會“Yes,you can/may.No,you mustn’t.”的用法,并且記憶深刻。
4 指導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歸納總結的能力
由于高中生生理、心理上的特點,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上有較強的依賴性,具有懶惰心理,不善于獨立思考問題。在教學上,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高中生正處于學習的轉型期,要引導他們慢慢學會自主學習,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他們還沒有完全擺脫被動的學習模式,對老師依賴性強。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歸納能力,在課堂上應避免滿堂灌的模式,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思考。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先提供給學生含有所學語法知識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模仿相應句式或表達方式,進行練習。教師啟發(fā)學生觀察語法現(xiàn)象和規(guī)則,然后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讓學生掌握所學內容,達到自主使用語言的目標[4]。
例如,講解情態(tài)動詞這一重要的語法知識點時,can、may、must這三個詞都可以表示推測。用can表示對過去情況的推測,要用can/could have done的形式。筆者啟發(fā)學生思考其他兩個情態(tài)動詞如何表達對過去情況的推測,學生就很容易就得出may/might have done,must have done的結論。
在學習單詞時,引導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猜測單詞的含義,讓他們自己歸納總結。例如在講授一篇閱讀理解時:“A child without hair can be very embarrassed.Can you imagine what will happen if a bald boy come into the classroom,what will happen to him?Will he be laughed at by other students?”在這里有生詞embarrassed, bald,筆者引導學生根據(jù)第一句話里的a child without hair,推測出bald是禿的意思。再根據(jù)最后一句話里的be laughed at推斷出embarrassed不是褒義詞,應該有upset,nervous等含義。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學會了自己思考和歸納總結,加深了對新知識的印象,使得他們上課時的思維都是積極的,從而令他們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5 結語
英語在高中科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英語教學特別是新課程改革為我們英語教師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作為一線英語教師,我們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實施有效的教學,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這樣才能使英語教學與時俱進,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David 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Learning[M].HeinleHeinle Publishers,1999.
[2] Tom Scovel.學習新語言:第二語言習得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 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
[4] 秦杰,田金平.英語學科教育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