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效的評價“猶如金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里。”實踐表明,通過“善用激勵評價、多用導向評價,巧用批語評價”的多元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喜歡學習數(shù)學,體驗到數(shù)學的魅力。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 有效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27-01
數(shù)學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對學生評價的內容依然比較單調,評價形式依然比較單一,缺乏評價的導向功能……久而久之,教師渴望的靈動的、富有個性的課堂將會越來越少。
1 善用激勵評價,激活學生思維
激勵就是通過激發(fā)鼓勵學生,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進而促其行動。激勵有來源于學生,也有來源于教師,激勵是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原動力,它可以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挖掘出來,使落伍者變得進步,自卑者變得自信,失敗者變得成功。
實踐:
運用班級里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之后,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生1:2面旗子等于5顆星,1面旗子等于2顆半星星,1個笑臉等于4面旗子,4面旗子就是10顆星,也就等于1個笑臉。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2:我是這樣想的,2面旗子等于5顆星,4面旗子里有2個2顆星,也就是2個5顆星等于10顆星。
師:同學們,你們聽懂了嗎?
接著,老師教學下一環(huán)節(jié)。
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心靈深處的學習的熱情之火被點燃了,學生真正地“動”起來了,學生的思維真正地被激“活”了。可見無論是一次精彩的發(fā)言,一個獨到的見解,還是一回勇敢的嘗試,一次進步的努力……教師都應當及時抓住閃光的一刻,運用不同的語氣進行激勵評價。還可以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體驗、想法與問題統(tǒng)統(tǒng)帶到數(shù)學課堂中來,引導學生敢想、敢說,無拘無束地交流、評價,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
2 多用導向評價,啟示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睂W生擁有的應該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識。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停留在“你真棒!”等比較簡單的激勵性語言上,而要注重評價的實效性,充分利用數(shù)學評價的導向功能,運用更豐富的、更深層次的評價,滲透學生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領悟,甚至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體念。
實踐:
生1:我選一星題,我想1只羊換6把斧頭,3只羊可以換18把斧頭,也就是1頭??梢?8把斧頭。
生2:我選二星題,1只羊換6把斧頭,4只羊可以換24把斧頭,4把斧頭換7張豬皮,24把斧頭就可以換42張豬皮,所以4只羊可以換42張豬皮。
生3:我選三星題,我想1碗鹽換3張豬皮,7碗鹽就換21張豬皮,7張豬皮換4把斧頭,21張豬皮就換12把斧頭,6把斧頭換1只羊,12把斧頭可以換2只羊,所以7碗鹽可以換2只羊。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怎么樣?(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為他鼓掌)
師:同學們很聰明,解決以上的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生4(還沒等老師說完,就搶著說):用一個相等的去替換另一個。
師:對了,像這樣的就叫做“等量代換”。
這時,又有一個不同的聲音跳出來。
生5:老師,我還有一種不同的方法,你們看,從二星題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4只羊可以換42張豬皮,而3張豬皮可以換1碗鹽,這樣42張豬皮就可以換14碗鹽,也就是14碗鹽可以換4只羊,那么7碗鹽就只能換2只羊。
師(欣賞地說):你很愛思考,會借助已有的知識、條件來解決未知的問題,這是數(shù)學學習的一種好方法,老師都沒想到,真為你感到自豪!
等量代換是新教材中新增設的內容,是指一個量用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數(shù)學中一種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數(shù)思想方法的基礎。教學中,學生通過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對等量代換這一思想方法的體驗比較深刻,對于方法的概括和提升可謂“水到渠成”了。
生4的方法大大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好多學生還不能一次聽懂他的想法,在學生們的要求下,該生再一次講解了妙法。終于,經過再次啟發(fā)的學生們又一次領略了數(shù)學的魅力!這時,全班學生再一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此時,教師充滿激情的“你很愛思考,會借助已有的知識……真為你感到自豪!”的中肯評價,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這樣的評價真誠、自然、清新、亮麗,不僅給了學生恰當、合理、及時的鼓勵,更給了每位學生學習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啟迪,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3 巧用批語評價,增進心靈溝通
有效的評價應形成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的、開放的多元評價體系。不僅在課堂上要運用多種方式的評價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作業(yè)中也要及時運用批語的評價,對學生作業(yè)質量情況做出合理、中肯、有效的評價,促進教師師和學生、學生和家長、教師和家長之間心靈的溝通。以往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扮演主角的往往是“√”和“×”,顯得單調乏味,“×”過多使學生對作業(yè)產生“逆反或消極”情緒,影響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上課的狀態(tài),學生的心理、個性特點,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書寫評語,不再千篇一律,不再“一棍子打死”,使數(shù)學作業(yè)的批改有了新的變化。因此,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關注更多的是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養(yǎng)成了什么能力,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的同時,也客觀公正地指出不足之處。如“批改你的作業(yè),真是一種享受!”“孩子如果把字寫端正,作業(yè)的正確率也會提高。”“老師真為你可惜!”“相信下次你會做得更好!”等等,總會給進步的學生打上一顆“”。還記得這樣的一則批語:
在老師的心里你是一位很愛動腦,做作業(yè)很認真,也很有想法的學生,老師很喜歡你,可近段時間發(fā)現(xiàn)你作業(yè)本上的字潦草了,怎么了?
第二天,在他的作業(yè)本上,我看到了一行非常清秀的字體:
我錯了,以后回到家我會先做作業(yè)再去玩。
從那以后,教師又重新看到了那本書寫端正、整潔的作業(yè)本。
很慶幸,教師沒有急著批評,也沒有把這件事公之于眾,當學生看到教師充滿鼓勵、關懷而不指責的批語之后,不但快速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讓學生在“如沐春風”的環(huán)境下愉快地糾正,其樂融融。學生在作業(yè)本上經常留下這樣的一句句“老師,下次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不會讓你失望的?!薄袄蠋?,對不起,我做錯地方了,做完之后再給你改好嗎?”“老師,這題我想了好長時間也想不出來,你能教我嗎?”等等。
這樣寫批語好處多多,當學生或是家長讀到這樣關懷備至的評語時,必然會在教學上給予回應,而且對教師提出的建設性意見更樂于接受,形成了學生、家長、教師三位一體通力合作的教育教學模式。由此,簡簡單單的作業(yè)變得不簡單了,架起了家庭、學校共同教育的橋梁。
評價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教學過程中,總會碰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只要教師更加大膽實踐,努力探索,就能讓教學評價改革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