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國各地老年大學、老年合唱團隊伍的不斷壯大,中老年的嗓音訓練與保健問題變得尤為重要,本文結(jié)合筆者在老年大學的教學實踐,針對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積極探索適合中老年人的訓練方法,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
【關鍵詞】中老年;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嗓音保健
一、中老年的嗓音特點
無論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是歌曲演唱中,我們都可以根據(jù)一個人的聲音來判斷他的年齡,小孩的聲音、青少年的聲音、成年人的聲音和老年人的聲音,以及男人和女人的聲音,都是有著明顯的分別的。例如小孩的聲音比較清脆、尖細,是稚嫩的童聲;青少年的聲音由于處于變聲期,漸漸的發(fā)生了變化,如聲音不穩(wěn)定、音質(zhì)粗糙等等;而成年人的聲音,在經(jīng)歷了變聲期之后,這個階段無論是身體還是聲音都到達了一個比較成熟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應該是音質(zhì)、音色和體力最好的時候,聲音洪亮飽滿,收放自如;中老年階段,不論內(nèi)臟、骨骼、肌肉、器官等都出現(xiàn)了衰老現(xiàn)象,聲帶的機能也開始逐漸衰退。具體表現(xiàn)有:聲音嘶啞顫抖,無力,氣息支持不夠,音域變窄,高音上不去等等。當然,也有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們到了晚年仍然能在舞臺上演出,例如梅蘭芳、余振飛、譚富英等等,這與他們堅持練唱并運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與演唱技巧是密不可分的,也更加說明了正確的發(fā)聲方法與嗓音訓練在藝術演唱生涯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老年人的嗓音訓練
任何一個人,要想唱好一首歌,都要經(jīng)過聲音的訓練,許多優(yōu)秀的歌唱家大都是通過一步一步的聲音訓練而逐漸成熟起來的,針對中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及嗓音特點,正確的嗓音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一)聲區(qū)及練聲曲的選擇
由于中老年人的嗓音特點與年輕人以及專業(yè)歌手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不能一味的按照聲樂理論知識進行嗓音訓練,而是要針對他們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首先,在聲區(qū)的選擇上,不宜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他們會唱不上,有的為了達到音高便會用到喉嚨的力量去喊叫,這樣只會使聲帶受到更大的傷害,而太低的話又容易壓喉或者造成真聲太多,聲音聽起來沒有位置和力度。筆者在老干部大學的聲樂教學中所選擇的聲區(qū)就是從小字組的a到小字二組的f,這樣能將他們最自然、最漂亮的音色訓練出來,保持最好的狀態(tài)。
在練聲曲的選擇上,運用意大利語的五個元音a、e、i、o、u進行訓練,并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學習初期可以選擇閉口音i來練習,用來加強聲帶的閉合能力,慢慢地再加入其它元音,練聲曲的旋律跨度也不宜過大,應該選擇好記而又朗朗上口的旋律,切忌過多以及復雜的旋律,例如一個下行的sol fa mi re do就很好,下行的旋律走向既能讓他們找到嘆氣的感覺也能將氣息連貫起來。
(二)聲音的訓練
提到聲音的訓練,當然少不了氣息、語言、共鳴,這是唱好歌曲必不可少的三個方面。
氣息,我們主要采取胸腹式的呼吸方法,這是一種能充分利用膈肌和胸部、腹部呼吸肌肉群的運動來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方法,不僅氣息的吸入量多而靈活,而且對氣息的控制力度強且富有彈性。簡單來說就是吸氣時,腰腹部擴張的感覺,而在歌唱的同時又要保持住這種吸氣的狀態(tài),即小腹要收緊起到支撐的作用。如何讓中老年朋友更好的體會到這種感覺呢?筆者采用了聞花式的吸氣方法,想象自己處在一片花海之中,輕輕的去聞花香,這樣氣不僅吸的穩(wěn)而且深,同時又向他們介紹了林俊卿博士的收小腹練習“狗喘氣”,即夏天的時候狗很熱,舌頭伸出來肚子一松一縮的感覺,這樣的比喻和練習更加形象和具體,等他們充分體會到這種腹肌的力量之后,在此基礎上練習“仰天長嘯”的感覺。
語言,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字正腔圓,即字頭要穩(wěn)、準、狠、短、清;字腹盡可能延長;字尾要收干凈。大部分中老年人說話都帶著鄉(xiāng)音,普通話不標準,所以第一步要讓他們說好普通話。然后,要讓他們打開喉嚨在歌唱的位置上朗誦歌詞,就像打哈欠說話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反復練習。但是在演唱時,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例如不張嘴,或者嘴張的過大,還有咬字不清等等。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對著鏡子練習的方法,看看自己的口型是否正確,因為每一個母音的口腔形狀以及舌頭位置是有區(qū)別的,例如發(fā)i母音時,舌尖微微抬起稍后縮,舌面前部靠近硬腭前部,嘴唇向兩邊展開,呈扁圓形,上下牙齒要分開,不能靠的太近,軟腭上升,口腔里面要有足夠的空間,而發(fā)a母音時,舌頭要自然放平,舌尖輕抵下齒背,口腔形狀比i的要大,所以中老年人在練習時應該大膽咬字,并記住歌唱是口腔里面的動作。
共鳴,“聲音從聲帶發(fā)出,即通過喉腔、喉口、咽腔,再穿過口咽腔之間與鼻咽腔部分達到鼻腔。在這一過程中,聲音在喉、咽、口、鼻腔中得到共鳴,聲音擴大,然后這一擴大的聲音再經(jīng)過頭骨的傳導,引起幾個竇體的共振,從而加強了聲音的共鳴,同時聲音在胸腔內(nèi)也產(chǎn)生共振作用,引起胸腔共鳴”。所以共鳴在歌曲演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老年人的共鳴訓練中主要強調(diào)的是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在訓練胸腔共鳴時,筆者讓他們感受胸部擴張的感覺,發(fā)聲時胸部有明顯的振動感,演唱時要打開喉嚨,保持喉嚨的開放狀態(tài),可以通過打哈欠的方法來練習;要穩(wěn)住喉頭,很多同學在唱高音時喉頭會不自覺的上提,這樣會直接導致高音上不去,所以在演唱時必須保持較低而穩(wěn)定的喉頭位置;保持低位發(fā)聲狀態(tài),即不要吊著嗓子說話和演唱,而是要加強聲音向下走的意識,有專家說要感受發(fā)聲點在胸口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頭腔共鳴,需要我們在打開口咽腔、喉咽腔的基礎上,更充分地打開鼻咽腔,只有做到這幾個共鳴腔體的統(tǒng)一才能把歌聲更好地送到頭腔產(chǎn)生頭腔共鳴,有同學在演唱時常常覺得位置較低,有的音準還偏低,這都是因為沒有達到很好的頭腔共鳴,訓練時,筆者讓學生模仿哭泣或哼鳴的感覺,體會高位置的發(fā)聲狀態(tài),但不過分追求大音量,這樣能夠更好地體會鼻咽腔和頭腔處的音響感覺,同時要面帶微笑去演唱,利用笑肌的力量打開鼻咽腔。
三、中老年的嗓音保健
人的聲帶和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衰退,但是如果我們注意保養(yǎng)和練習,就會延緩它的衰老進程。就像一臺機器一樣,正確使用和保養(yǎng),會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第一,要保證身體的健康,歌唱是一項全身心的運動,好的身體是歌唱的基本前提,所以要注意身體鍛煉,同時還要注意生病的時候最好不唱,以免聲帶發(fā)生病變。
第二,生活規(guī)律,即做到起居有常,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guī)律,不要熬夜也不要經(jīng)常大喊大叫。飲食方面也要注意,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暴飲暴食,切忌抽煙喝酒,嗓子在運動后要注意休息,盡量少說話,多喝開水。
第三,正確的嗓音訓練也是一種嗓音保健的方法,中老年朋友可以每天堅持氣息練習,訓練腹肌的力量,再通過母音的練習加強聲帶的發(fā)聲能力,但是切忌操之過急。在選曲方面,不要一味地追求大作品,而是要練唱適合自己的作品,總之,只要我們好好保護并堅持科學的發(fā)聲方法練習,就會延長自己的歌唱生命,讓它永葆青春。
【參考文獻】
[1]李萍.聲樂理論教程[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
[2]博慕真,杜羽名.歌唱與嗓音保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