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變體字用改變某一個字字形的方法來表意,改變字形的方法有兩種,即增減筆畫和改變方向。變體字的分類,取決于變體字是取母字之語意,還是取毋字之語音。各類變體字具有各自的特征。本文就變體字的分類,談?wù)剬ψ凅w字的幾點(diǎn)見解。
【關(guān)鍵詞】變體字;取形變體字;取義變體字;取音變體字
變體字是通過一類字用改變某一字字形的方法來表意。一般來說,改變字形的方法有兩種,即增減筆畫與改變方向,這在裘錫圭先生的《文字學(xué)概要》中提出了變體字的準(zhǔn)確概念,并分別按照兩種改變方法做了很好的舉例說明。例字允當(dāng),確實(shí)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使人很受教益。
本文結(jié)合變體字軟件設(shè)計(jì)教學(xué)實(shí)踐與心得體會,探討一下變體字的特點(diǎn)及分類,并舉出更多的例字來證明,為深入了解變體字的本質(zhì)含義和變體美術(shù)字的軟件設(shè)計(jì)奠定良好基礎(chǔ)。
一般來說,把變體字所從變的字稱做母字,增減母字改變母字方向形成的字稱做變體字。母字與變體字有源流關(guān)系,母字產(chǎn)生時間在前,變體字產(chǎn)生時間在后。
而且,任何一個字都有形體、字音和字義三個方面,變體字與母字在形體上都有聯(lián)系,即增減母字的筆劃和改變母字的方向。從變體字與母字在語音和語義上的聯(lián)系,把變體字分為兩類,如果變體字只與母字在語音上有聯(lián)系,而在字義上沒有聯(lián)系,稱為取音變體字;如果變體字只與母字在意義上有聯(lián)系,而在字音上沒有聯(lián)系,我們稱為取意變體字。而取意變體字還可以分為兩個類別,如果變體字的意義與母字的古文字體形象有關(guān),則為取形變體字;如果變體字的意義與古文字的字義有關(guān),則為取義變體字。
下面結(jié)合具體字例來分別加以說明與探討。
1、取音變體字
在字的字形上稍作變動,專門用來表示這個字的某一個假借義,也就是假借字這個稍作變動的字即為取音變體字。
它的讀音與母字相同或相近,它的意義就是母字的假借義,與母字的本意無關(guān),它的字形不能分析。
(1)刁( ):取音于“刀”,為“刀”之變體。二字古音同為端母宵部?!墩f文解字》無“刁”字,蓋古書原本“刁”字皆作“刀”字?!暗蠖贰睘橐环N炊飯打更用具,《漢書·李廣傳》作“刀斗”。后有刀姓,因刀是一種利器,易使人聯(lián)想到殺戮、流血,后人把“刀”的一撇改為一提,專用來表示姓氏。
(2)冼( ):取音于“洗”,為洗之省筆變體?!跋础北疽鉃橄茨_,引申指洗滌,后又用來表示姓氏字。上古同為心母文部,后來姓氏音與洗本音有了差距,故省變作“冼”,專表姓氏。
2、取形變體字
取形變體字的母字一般都是象形文字,主要是取形變體字在母字形體的基礎(chǔ)上稍作變動來表達(dá)與母字意義有關(guān)的意義,此字的讀音與母字無關(guān),字意則是靠本身的字形來顯示,而字形又直接源于母字字形,因此此類變體字大部分是象形字。
(1)片( ):段注本《說文解字》:“片,判木也。從半木?!薄澳尽钡募坠俏?、篆文均為樹木的形狀,有枝、干、根?!捌钡淖中渭慈 澳尽钡囊话?,故其意為“一半”。如《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其由也與?”“片言可以折獄”即聽取一面之辭就可以判決案件。又由于“片”的字形是剖析“木”字所得,所以從戰(zhàn)國時代到漢代早期,還有人把“片”作“析”字用。后來“片”由一半、偏意引申為單意。
(2)彳( )?。?):二字均取形于“行”?!靶小钡慕鹞淖中蜗髢蓷l大路交叉,即表示四達(dá)之衙,“彳”與“亍”各取“行”的一半。“行”由大路意引申為行走,“彳”與“亍”即表示小步行走。晉潘岳《射雉賦》:彳亍中輟,馥焉中摘?!庇忠隇榕腔仓狻?/p>
(3)孑( ):取形于“子”?!白印钡淖淖煮w描摹小兒的特點(diǎn),頭大,雙臂上舉?!白印比サ粲冶奂礊椤版荨?,古人用具體的人無右臂之形來表示抽象的孤單之意。晉李密《陳情表》:“載孑立,形影相吊。”“孑”即孤單之意。人無右臂只有左臂,又引申出單一,獨(dú)個之意。陸機(jī)《辯亡論上》:“篷輪之戰(zhàn),孑輪不反?!?/p>
3、取義變體字
此類變體字的字意與母字字意有某種聯(lián)系,或者相關(guān),或者相反,語音與母字沒有關(guān)系。此類變體字一般不能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4種構(gòu)字法來分析,個別的雖能夠分析字形,但其字符(包括音符、意符)與字音、字意沒有關(guān)系。
(1)無( ):取義于“元”,為“元”之增筆變體?!霸庇扇祟^意引申為事物的開始、本原。道家以“無”為萬物的本原,原借假“無”為之,后道家造“無”字,《說文解字》以“無”為無之重文。《說文解字》:“無,奇字無也。通于元者,虛無道也?!贝酥^“無”乃元之變體,“元”字“人”形直通于上,即為“無”字?!盁o”變形于“元”,取“元”的開始、本原意。
(2)今( ):取義于“曰”,為曰之反向變體。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xué)概要》中推測為“曰”字倒寫?!霸弧睘檎f話,“今”為“吟”之初文,本意是閉口不作聲,后寫作襟,今有成語襟若寒蟬。據(jù)此,“今”的初意與“曰”意相反,因此是取義變體字。
綜上,通過對變形字的特征分類和見解,為今后的變形字的深入研究和學(xué)習(xí)以及變形字在美工軟件的應(yīng)用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xiàn)】
[1]裘錫圭.文字學(xué)概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中華書局,2013.
[3]許慎.說文解字[M].中國書店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