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發(fā)展的過程就是動手探索、不斷實踐的前進過程,探究性是人類所具有的內在特性。新實施的課程標準將動手實踐的能力作為學生所應具有的三大學習能力之一,提出了具有的培養(yǎng)要求和舉措。本文作者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結合實際教學活動體會,對當前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激發(fā)、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素養(yǎng),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探究能力;學習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獲取真知、前進發(fā)展的不二“捷徑”。實踐主義學者指出,人類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實踐史,同時也是一部奮斗史,探究性是人類所具有的內在特性。現(xiàn)代社會中自主實踐創(chuàng)新的技能型人才更是成為國家和企業(yè)的“香餑餑”。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獲取知識、提升素養(yǎng)的過程中,也蘊含了學生探究能力的鍛煉和提升過程。自古以來,無論古今,還是中外,都十分注重對學生動手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許多具有指導性、典型性的精辟論斷。新實施的初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更是將學生探究能力作為學生三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提出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強調科學探究過程”的新課程理念。本人結合以上理念要求,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對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進行了嘗試探究,現(xiàn)進行簡要論述,請予指正。
一、教學內容具有激勵性,使學生自主探究成為內在要求
古語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眾所周知,學習知識的過程,實際就探知實踐、克服困難的過程。但初中生在學習活動中,經(jīng)常會安于享受,內心存在“拿來主義”的“念頭”,缺乏主動探究、克服困難的進取心。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過程中,要將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作為首要條件,作為探究活動深入開展的前提和基礎,重視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yǎng),將趣味性、生動性等教學內容進行生動展示,使學生“帶著情感”主動參與新知或問題探知活動中。同時,教師要注意情感激發(fā)的連續(xù)性,不能“五分鐘熱度”,出現(xiàn)“先熱后冷”的現(xiàn)象,影響和阻礙學生自主探究潛能的生動。
如在“相似形”新知內容教學中,在新知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學生對典故故事的喜愛特性,在相似形內容講授之前,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講述了隱含“相似”內涵的“東施效顰”的成語故事,讓學生在融洽教學氛圍中,情感受到激發(fā),自主學習潛能得到挖掘,從而使學生能夠帶著愉快、積極的情感,參與到新知教學活動中。又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向學生講述了“唐朝有一位尚書名叫楊損,他曾出國一道數(shù)學題:“有一天,幾個盜賊正在商議怎樣分配偷來的布匹,賊首說,每人分六匹布,還剩下五匹布;每人分七匹布還少了八匹布。這些話被躲在暗處的衙役聽到了,他飛快地跑回官府,報告了知府,但知府不知道有多少盜賊,不知派多少人去抓捕他們.請問:有盜賊幾人,布匹多少?”故事,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帶著問題深入到新知學習探究過程,使學生主動探知問題成為內在要求,自覺行動。
二、知識傳授體現(xiàn)指導性,使學生有效探究獲得方法支撐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引導和指導的作用,是整個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效能取得成效的關鍵和保證,同時,學生探究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和樹立,需要教師悉心的指導和傳授。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探知知識內涵和解答問題方法過程的指導,逐步教會學生進行有效探知新知和解答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實現(xiàn)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指導活動中,獲得探究方法和要領的有效掌握。
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問題案例“如圖,已知DB⊥AB,DC⊥AC,B,C分別為垂足,DB=DC。求證:DA平分∠BDC?!苯虒W中,學生在探知問題條件,探尋問題解答方法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扮演好“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在學生遇到構建結論與條件之間等量關系“卡殼”時,及時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內容,此時,學生借助判定定理找尋到了進行該問題案例解答的思路,然后,再指導學生開展解題活動。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及時指導和有效引導,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掌握和領會了該類問題案例解答的“方法”和“策略”。從而為更好開展解題活動奠定了方法論。
三、解題評價展現(xiàn)辯證性,使學生探究素養(yǎng)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
初中生處在學習活動的積累階段,雖經(jīng)過了學習實踐的鍛煉,積淀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但由于受自身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yǎng)的影響,在探究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不足”和“缺失”。此時,教師可以利用數(shù)學問題辨析的指導功效,有意識地讓學生展示探究實踐的策略和過程,引導其他學生對此進行評價和辨析活動,幫助其指出探究問題的優(yōu)點和需要改進之處,從而使學生探究能力素養(yǎng)能夠“精益求精”,實現(xiàn)探究素養(yǎng)質的飛躍。
如在某學生解答“如圖,在△ABC中,如果DE∥BC,AD=3,AE=2,BD=4,說明△ADE∽△ABC求AE/AC的值以及AC、EC的長度”問題案例后,教師采用評價辨析的教學方式,讓其他學生對該學生的解題過程和思路進行辨析活動,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辨析基礎上,認識到該問題解題的長處和缺處,對該類問題探究的方法和策略把握的更加深刻和準確。同時,該辨析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剖析,自我提升的過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探究素養(yǎng),促進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樹。
總之,探究實踐能力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提升學習技能的重要條件之一。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緊扣學科特性,注重能力培養(yǎng)、重視方法指導,使學生在有效教學中實現(xiàn)探究能力的顯著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劉集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