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作文教學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狀況。學生習作內容千篇一律,情節(jié)平淡無奇,語言干癟無味,嚴重制約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其原因在于僵化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結構。它把學生當容器,忽視了學生個性,忽視了學生求知的內因,使學生淪為機械的復制者。那么,我們該如何定位作文教學呢?辦法就是——讓學生主動學、自主學!讓學生擁有充足、自由的思維和想象空間,讓學生保有濃厚的、持續(xù)的寫作興趣。這就要要求我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地求取和組織的能力,完成作文教學從他組織走向自組織轉變,讓寫作成為每一個學生時時刻刻的“牽掛”。
一、自組織作文教學的三個“回歸”
1.讓作文回歸寫作本意
當下的小學習作教學,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教”上,但對寫作主體卻缺乏足夠的體認,對兒童的寫作行為的發(fā)生以及運動過程卻知之甚少,這樣的作文教學事倍功半。其實,寫作不是靠“指導出來的”。成人(教師)以自己的強勢,強迫孩子用成人的標準,去寫成人喜歡的事件和故事,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扒閯佣o發(fā)”,有效的作文教學,教師首先應該把重點放在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上,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你看到的東西引發(fā)你內心怎樣的情感沖突,在你心靈湖泊中又激起怎樣的浪花?;貧w內在的作文教學,就是引領學生走向內心的寫作,它應該是學生的一種自我存在方式。
2.讓作文回歸兒童生命狀態(tài)
不少教師看到兒童寫作時無話可寫,習作中內容空洞,就認為繁重課業(yè)負擔割斷兒童與生活的聯(lián)系,阻礙了兒童的生活體驗,于是提出作文要走向生活,從生活中汲取源頭活水。其實不然!兒童時時處處都存在于新鮮生動的生活中,他們自身就擁有取之不竭的素材寶庫:學習優(yōu)秀者學有余力,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協(xié)助老師組織和管理他們的生活不乏豐富和精彩;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雖然不用參與“培優(yōu)補差”,卻有著富足而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他們過著童年本真的生活;學習落后的學生,經(jīng)常被老師“盯著”,他們的體驗也深切而真實……教師所要做的是讓學生打開內在的眼,讓學生學會守護和捕捉自身內在的心靈世界。
3.讓作文回歸生動的個性表達
托爾斯泰說過:“要描寫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描寫他給我的印象?!蓖豢陀^事物,對于不同的觀察者來說,觀察之后的“映像”是不可能相同的。寫作要寫的就是“錯”的“不同”,如果所有人寫得都跟攝像機記錄一樣,那便不成其為寫作了。寫作的目的是要表達各自內在的“不同”,因此,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個性化的生動表達。寫作最要緊的就是要寫出“不同”,陳詞濫調除了浪費紙張,沒有其他作用。
二、自組織作文教學的三個“策略”
1.功夫下在動筆前
首先,留心觀察,注重生活積累。引領學生走出狹小課堂,走向自然和社會的大課堂。觀察要“留心”,讓學生把心“落在”觀察的對象上,這樣才能獲得鮮活的寫作素材,生發(fā)真切的情感體驗。其次,重視在閱讀中積累。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積累,把閱讀、記憶、悟性和德行融為一體,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維、情感的碰撞,進行智慧的較量、語言的積淀,才能為學生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次,在思考中開闊視野。重視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鼓勵兒童對材料重新組合進行想象。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引導他們通過調查訪問等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在活動中豐富習作內容。各種各樣的游戲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競賽、模仿、表演、演示、辯論、猜謎語、演啞劇、唱歌、畫畫等等。還有,課外的探究活動,也是學生獲得生活體驗和習作素材的重要途徑。
2.讓作文課堂成為“我的課堂”
首先要開放命題范圍,讓學生自主命題?!罢n標”要求:命題要切合學生的思想實際,使他們有話可說。因此,主張學生在序列范圍內自主命題,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其次,打開心靈的窗口,讓學生自由冥想。寫作時不僅要觀察和回憶外部世界,還要傾聽自己內在聲音的呼喚。當此時,閉上外在的“眼睛”,打開內在的“眼”,讓學生的作文因為敏感而獨特……最后,開放指導過程,讓學生自我嘗試。在提示習作要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我構思。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感受,互相啟發(fā),教師針對情況作必要的點撥。教師的點撥要根據(jù)學生的習作實際靈活進行,啟發(fā)學生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現(xiàn)出來。當學生露出躍躍欲試的表情時,就讓他們動筆列提綱、打草稿。教師作個別指導,注意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為下一步教學打下基礎。
3.在“交往”中修改作文
兒童的的行為需要教育者的鼓勵和贊賞,才能激發(fā)起他們更加強烈的參與與探究欲望。寫作教學有責任為兒童打造“交往”平臺:首先,引導兒童大聲誦讀自己的作文,誦讀的過程其實是兒童對自己的習作自我診斷和修改的過程。其次,讓兒童及時發(fā)表作文。這里的發(fā)表可以是兒童報刊上的刊登,也可以是群體性展示:在班上朗讀,登上“習作墻”,校園“BBS”發(fā)布或者個人博客上發(fā)表等等。最后,引導兒童互動點評,讓班級所有孩子動眼、動嘴、動腦、動筆,充分瀏覽、賞讀、品評、修改、推薦,還可以在網(wǎng)絡上互動點評。因為交往,寫作成為了兒童真切的需要。
(作者單位:貴州省務川自治縣大坪中心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