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往的服裝工藝課中教師只是單純的操作示范,學生觀看后進行制作。這種方法枯燥、沒有新意,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由此本文論述了當前服裝工藝課教師在授課中應注意的幾點要素。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造能力;主體地位;多媒體應用
現在很多工藝課老師認為上課無非就是給學生講解和演示操作,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學生看后能自行操作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無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忽略了學生的差異、興趣的培養(yǎng)和能力的創(chuàng)造。下面就本人幾年的工作經驗略談上好服裝工藝課應注意的幾點要素:
一、完善課前工作,打好上課基礎
教師想上好工藝課,首先必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才能用心去學,認真去聽課。所以,作為任課老師,課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包括恰當合理的教學設計,完備實用的教學用具(剪刀、尺、鎖芯、鎖殼、劃份、面料、熨斗等)等。比如做成衣課前最好能準備一件成品,先給學生講解服裝的款式特點,制作技巧以及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使學生能做到心中有數。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的范樣做得好,學生會更加羨慕,同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有的老師自己要求學生做好,而自己卻懶得動手,或是很隨便地做一個樣子,根本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教師的“隨意”帶來的后果是學生也粗制濫造,應付了事,根本達不到教學目的。完善的課前準備能使教師在課堂中做到心中有數,是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教學的基礎。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注重學生觀察力
“有疑問和興趣才會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每個學生的特點,編排合理的內容。職高生多數基礎比較差,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應想盡一切辦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以濃厚的學習興趣來戰(zhàn)勝一切困難。使用服裝展示、看錄像、設置懸念或者在工藝車間的模臺上展示出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各種款式的服裝成品或半成品教學用具,通過服裝類書籍、圖片并會試利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向學生充分展示不同款式、不同風格、不同效果的服裝作品,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在這種情緒高漲,躍躍欲度的精神狀態(tài)下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高一學生剛開始學習之前,老師給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種飾品、部件、裙、褲、襯衫、西服等,這樣對初學服裝的女孩來說肯定是喜愛至極,她們情不自禁的就會問:“老師,我以后也能會做么?”這樣就會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主動想去探究。
在實踐課前準備好樣衣,這樣在課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觀察服裝的款式、面料、制作技巧和難處理的地方。這樣不僅使學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氛圍中,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力。無論學生今后站在服裝行業(yè)的任何崗位上都應該學會細心、耐心的觀察態(tài)度,這樣才能減少出錯的機率。比如襯衫制作時教學生如何觀察:先前片再后片、袖子、領;先上再下。這樣學生清楚了襯衫的款式后,達到心中有數,為后面的操作打下基礎。
三、堅持創(chuàng)新思想,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
現在工藝課有一個普遍的現象:老師在授課時只是講一種自己認為方便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再操作。這等于把學生當作一個機器人,給它設計好程序就可以了。這樣做的結果雖然快,但是卻限制了學生的設計思路和創(chuàng)造能力。我們老師應該在指導學生制作方法時,始終把創(chuàng)造精神放在第一位。如領子的外形設計、裝飾紋樣等,都讓學生自己動腦筋設計。老師們可以常用“可以這么做,也可以那樣做,還可以怎么做?”“可以用××做,也可以用××做,還可以用什么做”的談話方法來開啟學生的思路,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由于引導得法,學生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學生設計的作業(yè)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極少雷同。
四、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在科技發(fā)達的時代,工藝課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教師操作,學生觀看、學習的階段。因為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基礎差,記憶力不是很好,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們更應該在教學中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使學生更清晰、反復的觀看,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可在授課之前事先操作一遍,與此同時用攝像機錄制下來,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最好能配有教師的講解。這樣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分組現場操作和講解一遍,然后多媒體反復播放,前面沒聽清楚的同學可以自行通過多媒體觀看,實在看不懂老師再個別講解。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不同的教學手段能起到不同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對比教學法。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運用這種方法,學生都很喜歡。每次完成一個作品,我就會當場把一些好的作品給大家輪流觀看,讓學生用自己的標準來給打分,分析長處和不足之處,激發(fā)了她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又使自我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時讓同學們幫忙分析做的不好的同學問題出在哪里,應該怎樣改正。
再有就是小組分配法也很有效果,把全班同學分成幾組,每組任命一個工藝比較好的同學做組長。在老師分組講解時她就可以幫助沒聽懂的同學。既幫助了同學又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效果很好。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尋求新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五、明確師生地位,把握教學重心
在樹立學生主體意識過程中,首先要求教師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長,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學生的自信心和民主精神,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其次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還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樹立遠大的理想前途觀,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
六、合理安排作業(yè),鞏固兼顧提高
“滿堂灌”不是一個成功教師的體現。要在有限的40分鐘內,較好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就要看教師如何妥善安排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精講多練,讓學生有足夠的作業(yè)時間。老師只要言簡意賅地講述訓練樣品的款式特點及制作要求,同時可伴有多媒體的幫助,這樣節(jié)省了板書時間,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由于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教師邊講邊示范或演示制作方法,得心應手,有條不紊,學生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指導任務,使學生有較充裕的作業(yè)時間,因此大多數學生都能當堂完成作業(yè)。合理的課后作業(yè)更能使學生有效鞏固課上所學知識,提高制作技能。減輕了學生的課后負擔,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千差萬別的服裝款式,制作上的難題,在老師與學生激烈的討論中獲得實踐的方法與途徑,在教師的指點下,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制作的每一件服裝作品,教師和學生都會一起參與檢驗。為了更好的激勵學生,每次作業(yè)都應該作一次總結,獎勵那些做的好的學生,激勵那些沒獲得獎勵的同學。教師用耐心的指導,激勵的語言,中肯的態(tài)度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課堂不再是學生厭倦的地方,而是學生體會到求知的快樂的殿堂。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職業(y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