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初學寫作,遇到兩大難題:寫什么?怎么寫?抓好作文材料的積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厚積而薄發(fā),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兩大難題。
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材料的積累
“生活如寫作的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葉圣陶語)。小學生覺得作文無話可說,主要是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觀察,形成了大事沒有、小事忘掉的局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多方面積累作文材料。
1.觀察引導,培養(yǎng)能力,積累材料。
“春夏秋冬,走過四季都是詩;天地之間,人生百味皆成文?!庇^察,是作文的基礎,只有學會觀察,觀察得細致,才能寫得具體。
⑴明確觀察目的。觀察前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如組織學生觀察籃球比賽時,著重觀察隊員怎樣傳球、搶球、投籃……投中了,大家是怎樣表現的。讓學生學會圍繞重點進行觀察。
⑵指導觀察方法。觀察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定位觀察和移位觀察相結合。要學會運用多種感官,提高觀察的質量。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如寫秋天的橘子,學生用眼看,用手剝,用鼻聞,用口嘗,對橘子的觀察更細致,寫起來也就有內容了。
⑶觀察后及時小結。觀察事物后,人人都有收獲。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口頭表述,為筆描打下堅實的基礎,寫出來的文章就更具體生動了。
2.充實生活,創(chuàng)造習作素材
許多小學生的童年沒有田野,沒有桑樹林……生活的“活水”成了“死水”,怎么能寫得出鮮活的文章?教師要用情境再現生活,創(chuàng)造習作素材。作文情境創(chuàng)設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⑴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猜謎語,夾小玻璃球等,所需時間不長,地點不受限制,還可以分組進行游戲,并在活動中指導觀察。
⑵攝取生活片斷。利用電教化設備,攝錄田間勞動、運動會、課間游戲等生活片斷,使學生在課堂有如親眼目睹,便于指導觀察。我校有位語文教師把學生春游的過程攝錄下來,寫作前指導觀察,取得很好的效果。
⑶借助課本插圖。教師可以利用插圖,指導學生觀察、想象,并完整有序的表達出來。如教學了《贈汪倫》古詩后,依據插圖,想象汪倫如何在岸上踏歌為李白送行,李白又如何站在船頭感慨萬千?
⑷利用文本空白。課文中的空白,是作品給讀者留下的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如《草船借箭》一文,周瑜與諸葛亮的一段對話,提示語都是“周瑜問”“諸葛亮說”。學生學文后,理解了周瑜表面客氣,內里暗藏殺機,而諸葛亮以大局為重,從容應對,成竹在胸。此時引導學生想象兩人說話時的身體姿態(tài)、面部神情、動作、語氣,把課文的提示語寫得具體些,學生就能寫出“周瑜一聽,正中下懷,趕緊湊近諸葛亮,高興地說”等精彩的語句。
3.勤寫日記,積累素材
教師要指導學生經常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景、人、事寫下來,勤練筆。學生遇人遇事遇景有了捕捉的習慣,日積月累,日記就變成他們的“材料倉庫”。以后翻閱的時候,許多往事歷歷在目,寫起作文來,也可以左右逢源,不愁無話可寫了。
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言材料的積累
語言是文章表情達意的重要方面,貧乏的語言常常讓人讀之無味。怎樣妙筆生花、文采斐然呢?
1.注重朗讀,規(guī)范語言表達
朗讀是學習語言文字、駕馭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朗讀能使學生積累詞匯,熟悉句型,洗練語言,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作品。學生反復朗讀,多次觸摸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不斷地規(guī)范而優(yōu)美文筆的熏陶,大腦皮層就會留下連貫的、系統(tǒng)的、符合語言條理性的痕跡,對言語表達的反映就會更加快速、準確、敏感。朗讀把躺在課文中的語言讀出聲來,學生逐漸習慣文章的用詞造句,經過言語“聽讀”的輸入和語感的積淀,文字表達趨于流暢和準確。
2.強化背誦,積累語言材料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語言學習更需要積累。”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課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80首。通過背誦,學生將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并從背誦中進一步領悟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精妙,悟出表達方法的精巧。
3.廣泛閱讀,豐富語言材料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曾試過用許多手段來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意義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闭n程標準強調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規(guī)定了課外閱讀總量:小學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
教學中,除了可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外,還可以根據年齡特點推薦讀物。低年級的學生喜歡鮮明的形象、活潑的內容,可推薦童話、寓言等;中年級學生喜歡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可推薦看歷史故事、科幻小說等;高年級學生喜歡文質兼美的內容,可推薦讀名篇佳作。學生在反復、大量感受語言材料的過程中,豐富了語言,增強了語感。實踐表明:大凡愛看書的學生語感強,表現為想象力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對語言文字的把握非常準確。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記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層之臺,積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積累,再積累,終有一天,能達厚積而薄發(fā)之效。
(作者單位:福建省大田縣城關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