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作為提高綜合素質(zhì)的一條捷徑,同時也是增強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簡單敘述學習,詳細闡述學習自滿的途徑,同時對加強學習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進而為提高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zhì)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綜合素質(zhì) 學習 黨員
1 序言
胡錦濤同志曾經(jīng)指出:要堅持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社會為政黨的要求,努力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黨組織,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學習型領導班子。黨員干部要做學習的表率,人的一生有限,但是學海無涯。黨員干部加強學習,必須根據(jù)各自的工作實際、需求和工作需要。做到擇優(yōu)學習內(nèi)容,優(yōu)中選實,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
2 學習的概述
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持之以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為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黨員干部只有將學習作為常態(tài),并且在工作中做到學以致用,這樣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古人曰:“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名識,非學無以立德?!币馑际菍W習的重要性不在于掌握大量的知識更在于提高人的認知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實踐證明,一個目光遠大視野開闊、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必定是一個勤奮學習、學養(yǎng)深厚,有所作為的人,反過來,只有勤奮學習,善于領悟,才能明辨是非,真正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因此,黨員干部要不斷加強學習,加強黨風、黨紀、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學習,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地位觀,增強工作能力。辨別善惡丑的能力,加強自身的“免疫力”。
站得高是學習的基礎。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深刻指出了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遠,正如孔子所說:“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黨員干部只有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學習,自己的思維和視野才能打開,才能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伴隨著一些若明若暗的疑惑,甚至會出現(xiàn)無所適從的感覺,所以要深刻把握學習的取向。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選擇性學習,真正領悟?qū)W習的含義和真諦。為了學有所得,需要克服學習中的膚淺,行動上的浮躁,作風上的浮漂,生活上的浮華等,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學習。
3 克服學習自滿的途徑
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回顧過去我們的學習,毛主席的話語道出了深刻的內(nèi)涵,所以我們一定要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
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自己的滿足,這是因為自己的滿足是一種盲目的驕傲,更是一種不求進取的表現(xiàn)。這種自我的滿足會削弱人學習的熱情,使人喪失學習的動力。結(jié)合我們黨員干部當前的學習情況,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黨員干部的學習效果非常的不好,這恐怕就是原因之一,要刻服學習上的自滿,需要做到:
3.1 戒學而不恒。在當前的大學畢業(yè)生中,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已經(jīng)大學或研究生畢業(yè),取得了相應的學士或碩士學位,經(jīng)過多年的學校學習,自己掌握的知識已經(jīng)夠用,埋頭苦讀更是沒有必要。于是乎就成為當前的這種讀書少了,娛樂多了,思想少了,“俗念”多了的現(xiàn)象。為了克服學而不恒、自滿自足的惡習,需要改變理念,拓寬視野。當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技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人們已有的知識早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其保質(zhì)期更是逐漸變短。昨天領先的人才到了今天可能早就落伍了,今天的問題早已不能用昔日的經(jīng)驗來解決,現(xiàn)在的知識將會被未來的問題所淘汰。在這種環(huán)境下,自滿的情緒如果不能夠克服,學習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其結(jié)果就是加速知識的老化,凝固自己的思維,更是不斷退化自己的能力。作為我們?nèi)祟愔挥谢畹嚼?,學到老,才能適應新的社會形勢,進而完成新的任務。
3.2 戒學而不深。通俗地講學而不深,就是學習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甚至一知半解,過渡夸張,了解一點皮毛就認為掌握了全部。通常情況下攻書是解決自滿情緒的最佳途徑。在古人的意識形態(tài)中讀書就是攻書,只有善于攻書在一定程度上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到底如何實現(xiàn)攻書呢?毛澤東認為:就是鉆,就好比木匠用鉆頭鉆木頭一樣,遇到看不懂的地方,通過“鉆”來解決。在改革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學習掌握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能,利用鉆的方式,將過程搞清楚,弄明白,真正做到學有所成和學有所用。
3.3 戒學而不化。在飲食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的現(xiàn)象,同樣在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消化不良”癥。在學習過程中,一些人滿足于概念、名詞、范疇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得書本上的理論,根本不能使用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和飲食相同,一方面要獲得原料和食糧,另一方面要對其進行消化和吸收。否則會對身心造成傷害,出現(xiàn)學而不化,嚴重時會曲解思想進而誤導工作。學而能化,思考是關鍵,思考是一個過濾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最終將書本上的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素質(zhì)和能力。學習只有經(jīng)常思考、善于總結(jié)、不但積累,這樣學習才有收獲,思維才能更加敏捷,工作富有成效。
3.4 戒學而不用。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將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對于知識來說,如果只學不用,相當于沒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談學習、講工作總是一套一套的,這種方式只能學在書本,講在嘴上,記在紙上,根本沒有將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用其解決實際的問題。未來徹底解決學而不用的自滿情緒,要強化實踐標準。所以,要將學與用進行結(jié)合,做到學以致用。
4 提高學習的政策建議
古語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要深入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徹底理解書中的道理,需要躬身踐行,深入到改革的第一線。在推動科學發(fā)展,豐富實踐的過程中黨員干部要學習科學發(fā)展,站在維穩(wěn)的最前沿,積極主動地理順群眾的各種情緒,化解群眾存在的各種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
4.1 要吃的苦。古語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作為黨員干部需要以苦明志,以苦生威,以苦勵德。正如古語所說:“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在學習的過程中黨員干部,一方面要做有志者,另一方面要做苦心人。通過下苦功,以苦為樂,只有保持刻苦的學習精神,才會成就一番學業(yè)和事業(yè),造福一方百姓。
4.2 要耐得煩。古語云:“干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學習是一種終身的行為,沒有終點,更沒有畢業(yè)。要將學習轉(zhuǎn)化為一種堅定的信念,鎖定目標堅定不移。學習作為一塊高效的蓄電池,只有對其進行不間斷地充電,才能持續(xù)地釋放能量。
4.3 要用的好。對于讀書學習來說,如果不能將其運用到實踐生活中,為社會謀福祉,造福社會,那么學習就是毫無益處的。要把學習內(nèi)化為自己的能力,努力把學習消化好、吸收好、運用好,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只有這樣,黨員干部才能將學習所獲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新實踐,才能創(chuàng)造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yè)績。
參考文獻:
[1]王元瓏.進一步發(fā)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 齊心協(xié)力抓好內(nèi)涵建設促進學院又好又快發(fā)展——在學院全體黨員和全體主辦以上干部暨黨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上的講話[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6).
[2]李穎.學生黨員、黨支部在優(yōu)良校風、學風建設中發(fā)揮作用的途徑研究——基于赫賽·布蘭查德的情境領導理論[J].價值工程,2012
(36).
[3]殷璐璐.情境領導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