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納入“情感態(tài)度”教學目標的重要位置,要求“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由此可見,進入高中后,教師能否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能否成功進入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新教材的特點
初學英語者對英語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且所學的教材趣味性較強。到了高中之后,教材難度增大了,課文的篇幅增長了,每單元的生詞量也增多了。但盡管如此,要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是有可能的,因為高中新教材的課文內(nèi)容貼近現(xiàn)代的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感,好多話題如名人、音樂、體育、友誼、幽默等都是同學感興趣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其趣味性,精心組織安排教學,碰到難題時及時加予引導,給他們以信心,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講授有關各個民族都具有不同風俗習慣的語篇Book IA Unit 6 Good manners時,可以提出問題以導出整節(jié)課的主題,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Do you know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manners? 學生會立即給予積極的響應:of course.然后,大家進行發(fā)散性思維,教師這時適時提出另一個問題:Is there anyone who kn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stom in china and some western countries and gives us some examples? 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常識。但并非每位學生都能簡明扼要地用英語進行表達,教師可以選擇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鼓勵他們用英語給出一些眾所周知的風俗差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元的,他們可能會提供各種答案,除了用英語之外,學生還可以利用適當?shù)男误w語言。教師可以用各種方法,使英語學習盡量有趣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利用各種直觀的教具及多媒體
到了高一,我們英語教師仍然需要利用各種直觀的教具及電教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積極地將語言材料與生動的交際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實踐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如學習Book IA Unit 8 Sports 這一單元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體育名星及他們參加2004年奧運會的情況,當看到他們的偶像110米跨欄冠軍劉翔,跳水冠軍郭晶晶、胡佳等出現(xiàn)在屏幕上時,自然能激起他們想說的欲望和興趣。在教以音樂為主題的語篇時,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片段及圖片供學生欣賞,并讓他們用英語說出不同類的音樂如classic music, pop music, Folk music, Rock and Roll, country music等。使英語文字所描寫的內(nèi)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達到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利用第二課堂活動
經(jīng)常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也是保持高中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每學期要定期舉行演講、講故事、英文詩歌朗誦和英語歌曲比賽等。也可以舉行英語晚會,有英語小品、相聲、笑話、短劇表演等節(jié)目,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有個趣味英語:一個略懂英語的女孩去英國朋友家做客,女孩受到了熱情的款待,使她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臨別時她對朋友說:Thank you. You made me in the family way. 聽了此話,英國朋友不知所云,通過解釋,學生們在笑聲中領會并牢記了in the family way (懷孕)與in a family way(賓至如歸)之間的差異。
我校有的學生來自農(nóng)村,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沒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而這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效果,所以進入高中階段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下列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學生課前預習正如教師備課一樣,是上課的準備,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在預習課程中,學生可以自己找出問題,查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無法解決的難題再留待其它同學或老師解答。這充分體現(xiàn)了新《英語課程標準》“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合作的精神”。當然,為了降低難度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提示,如學習Book IA Unit 8 Sports的閱讀The Olympic Games 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去查閱有關奧運會的信息,可用when /where/what sports/who/modern Olympics/the ancient Olympics加以提示,讓同學預習課文,讓同學自己提問題、找答案,或互問互答。他們還可以找出閱讀課文時碰到的難題以待集體解決。事實證明課前做好預習的學生英語學習成績要比那些沒有預習的好。
課堂上學生要當主人。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真正站到導學位置上,讓學生養(yǎng)成并保持動腦、動目、動耳、動口和動手的習慣,切實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活動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教授Book IB Unit 18 New Zealand時可以先播放一些新西蘭的自然風光及世界地圖,并附有課文內(nèi)容的關鍵詞,如location, formation, size,capital, major cities, climate, natural beauty, national birds, the earliest people, other settlers等。學生們可以邊看圖邊聽錄音討論,可以叫比較好的同學起來問其他同學問題或回答其他同學的問題。最后可以讓學生起來用自己的話描述各幅圖,然后,再讓他們閱讀課文做練習。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自己講解課文內(nèi)容,指出重難點,并要求他們舉出適當?shù)睦?,最后再由教師加于總結,強調某些重點和糾正不當之處。當然,還要學生養(yǎng)成做課堂筆記的習慣。
在課外,要學生多開口說英語,要主動與外籍教師對話,要養(yǎng)成朗讀英語的習慣,多看一些水平相當?shù)挠⒄Z讀物,多了解一些外國的文化,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英語水平就一定會提高的。
英語教學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英語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其精神實質,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努力摸索,才能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來,才能使英語教學活動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