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的過程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的教學目的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技能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是落實交際實踐性的主要途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以學生實踐為基礎來引導學生多看、多讀、多練,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淺談 高中 英語 教學 體會
英語閱讀是理解語篇及獲取、加工、處理信息的綜合過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過去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F(xiàn)代教育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和策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進行閱讀。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jīng)驗方法:
一、運用多角度整體閱讀教學
專家指出,閱讀時被激活和調用的非直觀信息中,閱讀者的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語篇到語句,從梗概大意到細微末節(jié), 幫助學生把語言與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1.加強語篇教學。
目前高中英語教材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語篇角度出發(fā),了解不同體裁的結構特征,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xiàn)象。例如,教材中人物傳記體文章分布較廣,對于這類文章,教師在閱讀前可引導學生根據(jù)標題,結合已有的語文知識, 通過討論明確傳記體文章的結構特征:以時間順序為軸心,邊敘邊議(以敘為主,議為輔),介紹人物的生平事跡及后人對他們的評價等, 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按照“人物——時間和事件的關系——成就——評價”這條主線來理解課文。
2.豐富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果在閱讀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往往會造成一些困難。教材涉及到英語國家的許多文化背景知識,教師應善于幫助學生挖掘教材中所隱含的文化內涵,激活他們對各種文化的理解。比如教師可采用和學生一起從網(wǎng)上查找與節(jié)日有關的資料、觀看有關這方面的DVD、聽相關的英文歌曲、比較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異同等多種形式導入文化。此外,在科學使用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些文化知識內容豐富的材料,以進一步達到語言學習理論中的“移情”境界。
二、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和訓練
閱讀策略是指對學習者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的策略。Mackey曾列出了掃讀、預測、猜詞、利用語篇標志等19種閱讀技巧和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有關的閱讀策略,而且應該進行有意識的策略訓練,比如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限時閱讀,重點訓練skimming和scanning,或讓學生列出自己在閱讀中所用過的閱讀策略,或相互之間交流各自使用策略的情況。詞匯是語言建筑的基石,在我們這樣一個缺少英語環(huán)境的國度學習英語,必須要從語言基礎知識學起。離開了高效的詞匯學習,語言知識的掌握便無從談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將成為無源之水,英語教學也就無效益可言。脫離了詞匯的閱讀教學都是毫無意義的。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深入地認真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不斷改進詞匯教學,加強詞匯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進行多角度、多渠道的嘗試,激活詞匯教學。
三、構建“教師啟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的閱讀新模式
這個新模式旨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發(fā)展師生之間平等合作、互動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閱讀過程,把閱讀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在讀前活動中,教師可通過標題導入、視聽導入、背景介紹、設置懸念、聯(lián)舊引新等靈活有趣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在閱讀中,教師應從語篇角度出發(fā),根據(jù)閱讀目標的不同,把閱讀分為skimming、scanning、close reading三個步驟,根據(jù)閱讀的三個層次科學地設計問題,即主旨大意類、細枝末節(jié)類和判斷評價類,采用以學生自學為基礎、學生討論為主體、教師適時啟發(fā)與引導的形式,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教師還可以通過續(xù)寫課文、改寫課文、角色扮演、話題辯論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動起來,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學習者是知識的建構者,他們的知識建構活動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果,因此他們是學習過程的主人。教師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給學生傳遞知識,而在于如何引發(fā)和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教師的每個教學決策都要以學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動為基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
五、滲透人格教育
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比刻板地直接進行德育教育更為真實有效。教材中許多課文滲透著思想和情感教育,這些課文內容新穎,既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fā)他們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總之,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并能在閱讀過程中有效地使用這些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生通過科學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而且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美國)麥德克斯.交互網(wǎng)絡:教育的未來和問題[M].
[2]F.史密斯.閱讀[M].
[3]J·A·安德遜.認知心理學及其意義[M].
[4]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