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提出的最新要求。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語文教師既要轉變教學理念,也要構建全新的課堂模式。教師不僅要轉變自身的角色,還要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高效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學生,實現(xiàn)素質教育。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創(chuàng)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過程,強調學生的體驗與參與,發(fā)掘課堂,文本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充分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高效性 體會
開展高效課堂,既要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又要提高教師教學效益和學生學習效益,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會,對學習充滿濃厚興趣,使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及教學方法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兩者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何樂而不為呢?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呢? 我有幾點體會:
一、深入鉆研課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xiàn)、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這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太陽>>這堂課。針對題目引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課文有可能寫什么內容。因此學生也毫無顧慮的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太陽給人們送來什么?等問題。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2)利用演繹推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3)利用類比推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4)借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5)借助童話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習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1.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2.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 、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fā)、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把握學生思維發(fā)民的年齡特點,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fā)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fā)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后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xiàn)詩意的畫面,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jù)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并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xiàn)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