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認為中學語文教育的任務,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f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初中語文教學時,大多語文教師在課堂感到十分的無奈,不知道如何教和教什么。一節(jié)課下來感到并未達到自己的目的。隨著課程的改革又給語文課帶來新的生機,課程改革中的課標主要從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教什么和怎樣去教做了概括性要求,使我們這些語文教師有了方向。好的教學方法來自教師們的經驗和同事們的交流,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大家都知道,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只要能激起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就是好方法。在課程改革中提到好多教學方法和好的教學案例,我們都可以借鑒,但不能死搬硬套,要更具自己的學情,教學環(huán)境,靈活應用,在當中要加入自己的思想,慢慢的課堂教學效果才能提高。
一、更新觀念,確定目標
1.掌握課標新理念,熟記于心中。課程標準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規(guī)定了學生發(fā)展目標,對各個層面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師在教學中只起到引得作用,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每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每一堂課只要落實一個目標就可以了,不要好高騖遠,反而達不到本課的效果,結果事與愿違。
2.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目標。在教學中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花一定的時間去研究談們,根據大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共同的學習目標。在此強調一下,由于班級學生較多不可能給每個學生去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時間上、內容上不能容忍的。教學目標的確定是考慮大多數(shù)學生的,如學生的基礎性好些我們教學時就少花點時間,相反基礎差些就多花些時間??傊?,教學目標的確立是針對大多同學確立的,不是不管少數(shù)同學,課下可以根據情況進行相應的課下輔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3.將目標分類,系統(tǒng)化。學生之所以感覺不知在學什么,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教師未將學習目標分好大類,并將知識系統(tǒng)化。另一個是課堂運作時,目標意識不強,教師自己知道在講什么,但教學當中強調不夠,就好比作文點題不夠一樣,點題不夠,作文的中心不明確,而講課強調不夠,就會給人漫無目的的感覺。只有將知識系統(tǒng)化,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完整的框架認識,講起課來,學生才不會如墜云霧。
二、講求方式,突出重點,提高實效
串講到底,墨守陳規(guī),是無法提高課堂實效的。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走進學生,采用一方面適合學生一方面便于操作的授課方式,這樣才能打消學生的抵觸情緒,并使知識有效表達。新課程倡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突顯出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可以說是一堂真正有效的語文課。而且在新課標的理念下,突出學生的參與體驗,審美愉悅又是重要的一個方面。那么,用什么方法既可以讓學生學有所得,又能夠得到美的享受呢?對于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死板硬套,從一而終。我覺得在短短的四十五鐘之內與其面面俱到,不如突出其某一個方面。課型的確定與選擇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事實證明,語文教師要能從課型的選擇上去多下功夫,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法的運用,將使學生極大地對語文課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一走到教室門口,學生們就坐得端端正正,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你時,你就會明白這節(jié)課會是怎樣的效果了。
三、借助多媒體,突出目標,畫龍點睛
有些教師很有創(chuàng)新意識,善于借助多媒體來吸引學生眼球,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突破,但這容易流于泛濫。如何恰到好處的運用多媒體呢?以學習《木蘭詩》為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木蘭詩》,用清晰地有梯度的問題引領學生的自學,每個小組設組長一名,負責關注自學情況,不分工,自己全部解決問題,等誰都把問題思考一遍之后,形成書面形式,代用,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問題,你心目中的花木蘭是個什么樣的奇女子?然后帶著這一問題,我特意讓學生們看了越劇《花木蘭》,看完之后暢談和自己想的有什么出入,有什么重疊。
學生們一聽說要看視頻,高興地不得了,對于留給自己的問題解決的很到位,思考起來也很積極,等看的時候,則聚精會神,有的同學,邊看便和旁邊的同學小聲交談,我沒有去制止,這正說明學生已經完全投入進去了。最后,我利用多媒體,做了最后總結,清晰而系統(tǒng),且重點突出。
語文課堂是一個廣闊的天地,要在這片天地上播種收獲,作為播撒者的教師要善于播種,心中要有收獲的目標,更重要有恰當?shù)姆椒?。讓學生這一棵課的幼苗自由茁壯成長,收獲理想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