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音樂表現形式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多樣化的音樂類型也讓眾多聽者面臨著眾多的選擇,同時,隨著80后以及90年的青年人成為音樂消費的最大群體,非主流的、流行的通俗音樂盛行一時,并成為眾人追捧、傳唱的主流聲音。而越來越少的人關注音樂作品的內涵、意義及所體現的藝術美。這對傳統(tǒng)的、具有較高音樂價值的傳統(tǒng)音樂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其中,音樂美學--作為從音樂藝術總體的高度研究音樂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性的基礎理論學科,首當其沖。因此,音樂美學要想得到更多的傳承以及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其改革之路勢在必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選擇從廣西地區(qū)的音樂美學教育改革方式這一側面,對音樂美學教育的發(fā)展進行一番探究。
關鍵詞:音樂美學 教育 改革方式 現狀 問題 原因 建議
眾所皆知,音樂對于聽眾來說,就是給其以美的享受,無論是在旋律上還是意境上。所以,音樂中的美就成為了眾人探究的一大焦點。音樂美學,作為音樂學中的一大分支學科,就是專門研究音樂美的一門學科,或者是是對音樂中的美學進行探尋的一門藝術,其重要內容是對音樂的本質、內容、形式、創(chuàng)作、表演、功能等一系列音樂美的分析和探究。而音樂美學的探究自古以來就不乏學者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從西周一直延續(xù)至今,從歐洲古代到中世紀,音樂美學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其發(fā)展可謂是歷史悠久。然后,在當下由于新興的音樂形式、流行音樂的盛行,人們對音樂的欣賞水平、對音樂美的評判標準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音樂中最為關鍵的東西——美的關注每況愈下。音樂的聲樂美、情感美、意境美……這些東西都慢慢的被忘卻在一邊。這一系列問題都彰顯出音樂美學在當下的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以廣西音樂美學教育的改革方式為例,從音樂美學發(fā)展的現狀、廣西音樂美學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原因探究和關于廣西音樂美學教育改革的建議這幾個方面對廣西音樂美學教育改革方式進行一番探究。
一、音樂美學發(fā)展的現狀
音樂美學,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在古文獻中的材料說明,先民們不僅早已具有關于音樂的審美意識,《樂記》中也有著清楚的記載和描述,其中,先秦諸子對音樂美學思想的發(fā)展可謂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國外,音樂美學也興起的非常早:從公元前 5世紀前后古希臘時代,我們就可以看到西方近代音樂美學思想發(fā)展的最早的胚胎和萌芽。同時,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音樂美學傳播到西方的各個國家,其發(fā)展之鼎盛由此可見一斑。如今,音樂美學過了當初快速發(fā)展的初期,也過了曾經蓬勃盛行的鼎盛成熟期,有點呈現出后勁不足的態(tài)勢。這不但歸咎于當今快速發(fā)展的速度讓很少有人能空閑下來,認真的探究音樂美學的思想,了解、探究音樂作品中的音樂美學。
二、廣西音樂美學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原因探究
我們都知道,廣西,作為我國西南一隅的一個地區(qū),多民族的文化造就了其多樣化的音樂氛圍和底蘊,這里有漢族、壯族、苗族等多個民族雜居在這片土地上,同時也讓這片大地的音樂有了極大的發(fā)展。這里的人們對音樂有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喜愛。這也讓廣西音樂美學教育成為了一大特色,音樂的美為大家所欣賞。但是經濟的發(fā)展,外來文化的沖擊讓這些樸質的文化都發(fā)生了變化??煜幕?、網絡文化讓廣西音樂美學教育陷入了困境。首先,在傳統(tǒng)的音樂美學教育中,人們對這種方式的認同感越來越低,也導致音樂美學的接受者從以前的大眾化發(fā)展到現在的單一化和高齡化。其次,在音樂美學教育的主要地方和主要的接受群——高校的音樂美學的課程設置較為的單一,很多高校都沒有開設相應的課程甚至開設了也是針對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這讓音樂美學的教育沒法很好的普及化。同時,探究廣西音樂美學遇到瓶頸的另一原因就是,音樂美學的教學定位不明確,由于中考、高考指揮棒的極大魔力,小學、初中乃至高中都對音樂美學沒有足夠的重視,讓學生對這一學科沒有一定的了解,這也是導致其沒法普及化、大眾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除了學校的音樂美學教育之外,民間的音樂美學教育不是規(guī)模不夠就是影響力不大,難以形成一個有效的、長期的群體。
三、關于廣西音樂美學教育改革的建議
要想改善廣西音樂美學教育的現狀,走出瓶頸,迎來音樂美學的又一高點,那么改革之路就不可避免。第一,整合廣西地區(qū)的優(yōu)秀民族音樂。讓廣西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作為改革的推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擴大影響力。而由于廣西地區(qū)具有眾多的音樂形式,所以,選出代表民族特色、反映人們生活、意愿及美的作品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第二,對音樂教育的方式進行改革,用符合人們娛樂方式的表現方法彰顯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把音樂美學思想通過深入淺出的形式傳遞出去,甚至可以結合當下盛行的流行音樂的方式,用有如rap、rb等音樂唱法把傳統(tǒng)音樂的美表現出來。第三,從小引入音樂美學思想的認識,讓更多的人從接觸中了解音樂美學的真諦,以多種形式,在多種教學場合進行音樂美學的教育。第四,成立專門的民間組織,對音樂美學進行推廣,組織專門的音樂美學的欣賞和表演,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從而從思想上到行動上接受音樂美學。
雖然音樂美學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也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內容,但是其發(fā)展在當下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遇到了不小的屏障,音樂美學的教育方式也有待改革,需與時俱進。從對廣西音樂美學教育改革方式的探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音樂美學的發(fā)展以及音樂美學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遠,需要更多的學者及專家去探索出適合實際情況的、可行性高的方法。但我們相信:在眾人的努力下,音樂美學的教育改革一定能走上康莊大道,音樂美學一定能夠煥發(fā)新春。
參考文獻:
[1]宋瑾.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N].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
[2]李紅梅.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N].藝術研究: 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6.
[3]周志娟.淺談普通高校音樂教育[N].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