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不同離心時間對血標本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和纖維蛋白原(FIB)濃度檢測結果的差異,以明確實際工作中的最佳離心時間。方法:將50例門診患者的抗凝全血,在相同條件下,分別離心5min、10min和15min,用CA-7000全自動血凝儀進行凝血項目的檢測。結果:APTT結果在三種不同離心時間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其余三項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血標本至少3000r/min離心10min后進行測試
【關鍵詞】離心時間;凝血項目;CA-7000血凝儀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788-01
凝血項目檢測是臨床上常用的出凝血和血栓檢測的重要項目,也是術前篩查的常規(guī)和抗凝及溶栓子治療的重要監(jiān)測指標,隨著現(xiàn)代檢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是否嚴格控制實驗前因素(如標本的采集和運送,標本放置時間和溫度,標本離心溫度與轉數(shù),抗凝劑【1】的種類等)進行探討。本文就凝血標本在室溫下相同的離心力條件下,不同離心時間對凝血檢測結果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隨機收集我院2012年9月-12月門診患者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齡52歲。
1.2 儀器與試劑
1.2.1 儀器和試劑 CA-7000全自動血凝儀及其原裝配套試劑,配套質控血漿,儀器定期進行校準。
1.2.2 采血試管 用109mmol/L枸櫞酸鈉抗凝真空管。
1.2.3 KDC-40低速離心機:安徽中科中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待測標本以3000 r/min離心5min、10min和15min,分別測定PT、APTT、TT和FIB。嚴格按照CA-7000操作手冊進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結果以( ±SD)表示,應用配對資料t檢驗。
2 結果
不同離心時間凝血項目測定結果。見表1.
3 討論
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凝血因素是否異常的敏感和常用的篩選試驗,是反映血漿中凝血酶原因子Ⅴ,Ⅶ,Ⅹ水平,監(jiān)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APTT是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Ⅷ,Ⅸ,Ⅺ因子水平較為敏感的指標和常用篩選試驗,是監(jiān)測普通肝素的首選指標【2】,從表可見,離心時間對凝血的影響很大。
標本以3000r/min,5min,10min,,15min,測定作為比照,結果顯示離心速度大小對PT結果沒有明顯影響,而對APTT結果有顯著的影響,我們認為血小板在體內凝血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活化血小板提供的血小板第三因子是體內凝血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故在制備標本時,一定要有足夠的離心力和離心時間,盡可能地除去血漿中的血小板,使標本成為乏血小板血漿,以便排除血小板的數(shù)量和功能對血漿凝固時間的影響。
綜上所述,凝血項目檢驗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其結果的準確性對臨床醫(yī)生的診斷及用藥至關重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檢測,以免發(fā)生錯誤報告,延誤病人診斷
參考文獻:
[1] 李玉芹,離心時間對凝血常規(guī)測定結果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2,9(5),92-93.
[2] 李立青,離心時間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1,2(23)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