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磁敏感加權(quán)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腦靜脈血管瘤(cerebral venous angioma,CVA)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30例經(jīng)MRI診斷的CVA患者MRI資料,比較常規(guī)MRI的T1WI、T2WI序列和SWI表現(xiàn),評價SWI序列對小靜脈顯示。結(jié)果:23例顯示擴張的髓靜脈呈長T1長T2信號,較大的引流靜脈呈流空信號,7例僅顯示條狀較粗流空信號,髓靜脈顯示不清;而30例在SWI均能清晰顯示細小的髓靜脈向大靜脈引流,呈“水母頭狀”。結(jié)論:SWI較常規(guī)MRI更能清晰顯示CVA的影像特征,是診斷本病的可靠方法。
【關鍵詞】磁敏感加權(quán)成像;腦靜脈血管瘤;磁共振成像;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777-01
腦靜脈血管瘤(cerebral venous angioma,CVA),又稱為腦發(fā)育性靜脈異常,是一種由靜脈成分及分布其間的神經(jīng)組織組構(gòu)成的腦血管畸形 ,其臨床癥狀及體征缺乏特異性。隨著磁共振在臨床的廣泛應用,CVA的診斷率明顯提高,常規(guī)磁共振成像(MRI)可對本病作出診斷,但對一些病變,尤其較小病變顯示不清,影響診斷;但SWI技術(shù)重要的應用是檢測和評價小血管畸形,對小靜脈的顯示非常清晰,提高了對CVA的影像顯示。本研究通過SWI與MRI常規(guī)序列對照,探討SWI對該疾病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4月30例CVA患者資料,男19例,女11例,年齡7~68歲(平均36.2歲)。臨床表現(xiàn)頭痛頭暈17例,肢體無力4例,間斷抽搐5例,無明顯癥狀者4例。
1.2 檢查方法
MRI掃描采用Siemens ESSENZA 1.5 T超導磁共振機。常規(guī)MRI掃描橫斷位:自旋回波(SE)T1WI(TR 500 ms,TE 7.7 ms)、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R 3870 ms, TE 77 ms)、FLAIR序列(TR 6000 ms,TE 85 ms),層厚均為5mm,層間距1.3mm;SWI序列(TR 50ms, TE 36ms),F(xiàn)A+150,層厚2mm,Gap0mm,SWI掃描同時獲得原始磁矩圖和原始相位圖;增強檢查采用Gd-DTPA,注射劑量為0.1mmol/L。由兩名有經(jīng)驗的影像診斷醫(yī)師仔細分析圖像結(jié)果。
2 結(jié)果
2.1 病變部位 幕上20例,其中額葉14例,頂葉2例,顳葉1例,枕葉1例,基底節(jié)區(qū)2例;幕下10例,均位于小腦半球。
2.2 病變常規(guī)MRI表現(xiàn) 23例表現(xiàn)為“輻射狀”、“水母頭狀”改變,可見呈細線狀長T1長T2信號擴張的髓靜脈,呈條索狀低信號流空影的較粗引流靜脈;7例主要顯示中央擴張的引流靜脈影,其周圍髓靜脈顯示不清。
2.3 SWI表現(xiàn) 30例均清晰顯示細小髓靜脈匯入一支或多支粗大的引流靜脈,呈典型的“水母頭”狀改變,髓靜脈數(shù)目不等,引流靜脈內(nèi)徑約2~8mm。
3 討論
CVA在組織學上是由靜脈構(gòu)成的腦血管畸形之一,約占腦血管畸形的60%[1,2],實質(zhì)上是腦靜脈引流方式的變異。根據(jù)腦髓靜脈的部位將CVA分為皮層表淺型、皮層下型和腦室旁型;Guolao根據(jù)引流靜脈將其分為淺型和深型[3];腦髓靜脈是位于小腦和大腦白質(zhì)內(nèi)的靜脈[4]。在病理上CVA表現(xiàn)為腦髓質(zhì)內(nèi)多條輻射狀排列的髓靜脈,向一條或多條較粗的靜脈匯合,并向室管膜下、靜脈竇或皮質(zhì)表面引流,其間含有少量正常腦組織[5,6]。
SWI是利用組織間磁敏感差異成像的新技術(shù),借助于靜脈血液中順磁性的脫氧血紅蛋白分子作為內(nèi)源性對比劑,可觀察腦內(nèi)靜脈的改變[7]。CVA中小靜脈血內(nèi)含脫氧血紅蛋白,其呈順磁性,易造成磁場不均勻,靜脈血導致磁場不均勻有兩方面主要原因: ①縮短血液的 T2 馳豫時間; ②增加血管與周圍結(jié)構(gòu)的相位變化;這兩方面共同形成血氧水平依賴成像的基礎,SWI 主要是反映小血管中的血氧水平依賴,而受腦血流變化較少[8],因此在小靜脈的顯示上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本組30例SWI均能清楚顯示擴張的髓靜脈及引靜脈,較常規(guī)MRI序列顯示更加清晰。
由上可見,SWI技術(shù)將更新一些對血管性疾病檢查手段的選擇理念,SWI是利用梯度回波序列采集數(shù)據(jù),通過數(shù)據(jù)處理和圖像重建,形成對物質(zhì)磁化率敏感的MR成像技術(shù)。SWI顯示靜脈結(jié)構(gòu)、血液代謝產(chǎn)物、鐵沉積等十分敏感,在腦血管疾病、腦外傷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中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前景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賀丹,黃勃源,陳德強,等.3.0T 磁共振 SWI對顱內(nèi)靜脈血管瘤的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28( 4) : 460 -463.
[2] 李克,劉永晟,王峰.腦發(fā)育性靜脈異常的研究進展[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0,7( 5) : 270 -273.
[3] Goulao A, Alvarez H, Monaco C, et al. Venous anomalies and abnormalities of the posterior fossa.Neuroradiology,1990,31:476-482.
[4] David P,F(xiàn)riedman.Abnormalites of the deep medullary white matter veins:MR imaging findings[J].AJR,1997,168:1103-1108.
[5] 賈秀川,孫吉林,吳晶,等.SWI 對腦靜脈性血管畸形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 7) : 937 -939.
[6] 白人駒,張雪林. 醫(yī)學影像診斷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76.
[7] 劉德國,趙斌.磁敏感加權(quán)成像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臨床應用新進展[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1716-1718.
[8] 楊正漢,馮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324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