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改革患者床頭牌,提高臨床核對的效率,提高患者身份信息核對的準確性。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的方式,確定床頭牌為影響患者身份信息核對準確性的首要因素,對床頭牌從選材、規(guī)格、格式、標識的放置、掛置的位置等進行改進,對比改革前后患者滿意度及護士工作滿意度、每次更換補液時間的差異。結果:改革床頭牌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由91.2提高至96.7%,護士工作滿意度提高了6.3%、每次更換補液時間縮短了16秒。結論:床頭牌的改革縮短了護士核對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杜絕或減少了安全隱患。
【關鍵詞】床頭牌;改革;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739-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醫(y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醫(yī)院的醫(yī)療護理工作重點也隨之轉向“安全、服務、質量、效率”。為患者提供安全、優(yōu)質的醫(yī)療護理服務,是臨床護理工作的核心。在目前醫(yī)院護理人力不足、護士工作量相對較大的狀況下,減少和杜絕安全隱患、提高工作效率尤為重要。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中的第一條便是“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提高醫(y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為了準確高效地核對患者信息,確?;颊甙踩?,提高患者滿意度,我院結合衛(wèi)生部關于開展創(chuàng)“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要求,從2011年8月25日至12月10日期間,經過深入了解臨床護理工作現(xiàn)狀,對舊式床頭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獲得了一定的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現(xiàn)狀資料
1.1 確定影響患者身份信息核對準確性的主要因素
臨床患者身份核對涉及到詢問患者姓名、核對床頭牌信息等環(huán)節(jié)。為了獲取準確信息,我院根據有可能影響患者身份信息核對準確性的因素自制調查問卷,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從2011年8月25日至9月10日對臨床護士進行調查,共派出問卷148份,回收問卷146份,有效問卷146份。結果顯示:在10項影響因素中,床頭牌是患者身份信息核對準確性的主要影響因素(詳見表1)。
1.2 床頭牌對患者身份信息的影響
1.2.1 舊床頭牌內容多,床頭卡信息繁瑣,規(guī)格小,字跡潦草,字體大小不一。87%護士認為床頭牌內容難以辨認,有9%的護士甚至因此而再返回護士站作進一步確認;而如果存患者在名字相似時,發(fā)生差錯的可能性將更高。
1.2.2 床頭牌掛置在床尾,不利于核對:位置低,現(xiàn)場測量護士核對至少需要彎腰47°以上,83%護士認為容易造成勞動損傷;同時,護士核對需要繞道到床尾查看,來回走動,也浪費時間。
1.3 患者的意見 床頭卡字體太小又掛在床尾,90%的患者表示不知道床頭卡上所寫的內容;護士進行護理操作時都須上下前后地查看,既繁瑣也容易引起患者的緊張情緒;而患者對管床護士的知曉率僅有74%,遇到問題也未想到找管床護士;另外,對于自己正在接受的治療和需要注意的事項,20%患者表示不大清楚,或者講過了卻記不住或記不全。
2 改革方法
2.1 設計新型床頭牌 舊床頭牌大小為14cm×10cm,只有插放床頭卡片和飲食、護理級別的位置;重新改設成大小為19cm×22cm,共設定了1個床頭卡插位和6個提示卡插位,其中床頭卡插位大小為8cm×10cm,提示卡插位為4cm×7cm,并附有醫(yī)院的標志。
2.2 規(guī)范床頭牌顯示內容 舊床頭牌顯示的信息內容少,而且床頭卡片信息是手寫的。新型床頭牌用電腦打印床頭卡片信息,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入院時間與診斷,打印時統(tǒng)一加粗字體、加大字號;增設“護理組長”和“管床護士”欄內容;結合患者病情在6個提示標識卡插位內放置顏色各異的護理安全提示標識卡;同時為了美觀和一致性,還對卡片的插放作了統(tǒng)一的明細規(guī)定:上排的左上方插放“護理組長”,右上方插放“管床護士”;下排從左開始依次插放護理級別、飲食、重要提示、其它治療護理的相關提示(見附圖)。
2.3 床頭牌選材 選用塑料皮板(有一定硬度)作底板,透明橡膠做插卡位(略帶彈性);牌子薄而輕,可掛置、可粘貼,不易掉落。
2.4 調整床頭牌掛置的位置 將原掛于床尾的床頭牌改為統(tǒng)一掛置于床頭設備帶之上,床號之旁,距地面高度1.6米處。
3 效果評價
3.1 評價指標
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護士工作滿意度、護士每次更換補液時間。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對調查問卷及改革前后資料進行雙人錄入;采用Spssl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均數與率的差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結果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床頭牌改革前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每次更換補液時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表2可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5.5%;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6.3%;護士每次更換補液時間減少了16秒(平均每天可以節(jié)約8小時,亦即相當于每天可節(jié)約1個人力)。
4 討論
4.1 床頭牌標識醒目,內容合理,安全又規(guī)范
床頭牌中顯示的內容字跡清晰、色彩鮮明易辨,將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護理信息集于一體,清晰明了,既有利于規(guī)范管理和護理安全,更有利于落實各項診療措施[1],以及提高護士核對的依從性。同時,護士了解患者的病情,可更好地安排各項治療和護理;患者及陪護人員知曉患者的相關醫(yī)療和護理措施及需關注的重點問題,能更好地參與和配合治療、護理。這也正符合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中第三章第十節(jié)患者參與醫(yī)療安全[2]的要求。
4.2 尊重患者,更為人性化
床頭牌標識清楚,字體較大,老年人也能看清;把患者的名字和管床護士、護理組長的名字一同標示、掛在床頭,便于患者舉目仰望,加強記憶;需要時能夠及時與管床護士溝通,提高了患者對管床護士的知曉率,也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 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
4.3 護士得益
護士在床邊進行護理操作時,不需走到床尾、彎腰俯身,就能輕易看清床頭牌的內容,既節(jié)省體力、減少勞動損傷,又縮短了核對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5 小結
護理床頭卡的應用為醫(yī)護人員提供了一條快速、直觀掌握患者基本信息的通道[3]。老式床頭卡功能局限,無法滿足現(xiàn)今護理工作需要。改革后的新床頭卡,將患者的風險信息(過敏信息、跌倒、墜床信息等)標識于床頭,以警示醫(yī)護人員和患者本人或陪護人員,防范護理風險;不僅維護了患者的利益,同時護理人員也能得到自我保護,達到護患雙贏的效果[4]。
參考文獻:
[1] 何建云,王訓文. 五位一體床頭牌的設計與應用. 護理學雜志,2012,27(3):81-82.
[2] 衛(wèi)生部. 三級綜合醫(y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 2011年版:34.
[3] 黃冰, 陳蘭, 任道瓊. 彩色標識床頭卡的設計與應用. 護理學雜志,2011,26(19):60.
[4] 華麗. 護理標識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 臨床護理雜志,2011,1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