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松筋療法應用于頸腰椎病治療的療效。方法:頸腰椎病患者400例,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治療,治療組給予松筋療法。結果:所有患者都完全康復,治療組康復2個月與4個月的HSS評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VAS評分都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松筋療法應用于頸腰椎病治療可加快頸腰椎功能的恢復,緩解疼痛,可有效推廣。
【關鍵詞】松筋療法;頸腰椎??;疼痛
【中圖分類號】R2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712-01
頸腰椎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當前在我國年輕人中的發(fā)病率比較高。在治療中,多不需要采用手術治療,普通的康復治療一般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1]。而松筋療法是以經(jīng)絡學為依據(jù),以現(xiàn)代西醫(yī)肌肉組織結構原理,以技術手法沿經(jīng)絡和筋脈走向,采點、線、面深層疏通筋結,使筋膜組織功能正常,達到周身氣血得以運行順暢,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2-3]。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松筋療法應用于頸腰椎病治療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2月到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頸腰椎病患者400例,入選標準:符合頸腰椎病的診斷標準;全身條件許可,無心、肺、腦等重要器官的嚴重疾病;都有疼痛感覺;未經(jīng)其它任何與治療頸腰椎病相關的藥物治療;CT掃描提示傷椎后緣完整;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220例,女180例;年齡23-72歲,平均48.22±1.28歲;病程15天-10年,平均3.21±0.45年。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00例,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差別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治療,維持頸椎功能位,給予頸椎無痛狀態(tài)內(nèi)被動運動與有氧治療。治療組:給予松筋療法,頸部:可推拿頸椎后兩側(cè)之棘突旁至橫突處后。胸部:采用原始點治療,推拿胸椎兩側(cè)之痛點。腰部:從胸椎到腰椎兩側(cè)找出痛點推拿,推拿腰背部與該臟器或疼痛部位相對等高的脊椎旁兩側(cè)之筋,往上約一巴掌長的區(qū)域,將痛點揉開。
以上兩組患者均每日康復1次,2個月屬1療程,治療2個療程。
1.3 功能評價
兩組患者都在康復2個月與4個月時進行HSS評分與VAS評分,從而來判斷患者的康復與自我感覺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13.O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HSS評分
所有患者都完成康復,經(jīng)過評分,治療組康復2個月與4個月時的HSS評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VAS評分
經(jīng)過評分與觀察,治療組康復2個月與4個月時的VAS評分都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頸腰椎病多數(shù)是因為脊柱椎體錯位,導致神經(jīng)、血管、經(jīng)脈受到壓迫所致,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無法忍受的疼痛,可引起駝背和身材變短,胸腹內(nèi)臟功能受限,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4]。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壽命的延長以及年輕人工作壓力的增加,頸腰椎病已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5]。在頸腰椎病的治療中,多采用康復方法,主要目的是解除軟組織緊張與痙攣,提高肌肉興奮性達到止痛的效果。
松筋療法可糾脊椎之偏差,疏全身之經(jīng)絡,調(diào)人體之陰陽,護脊柱之健康。其以先揉穴松筋,再正骨復位的原理施治,對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有很好的效果[6]。在具體的應用中,手法表現(xiàn)為操作瀉法時,力道強度需加重;操作補法時,則手法要輕柔且宜慢。補瀉手法多應用在臟腑有火、有熱邪實證時;臟腑功能虛弱者,則于氣血正弱時,進行補法。本文所有患者都完成康復,治療組康復2個月與4個月時的HSS評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康復2個月與4個月時的VAS評分都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總之,松筋療法應用于頸腰椎病治療可加快頸腰椎功能的恢復,緩解疼痛,可有效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季鎧,宋成,李樹里.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6(4):107-108.
[2] 謝財忠,紀樹榮.頸椎牽引的力學試驗與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0,6(4):171-174.
[3] 繆鴻石.康復醫(yī)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93-1702.
[4] Mvarez L,Parcz-Higueras A,Granizo JJ,et al.Predictors of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J].Spine,2005,30(1):87-92.
[5] 李順華.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加中藥導人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8,8(3):31-32.
[6] 修忠標,白毅,程國田.頸腰痛Ⅱ號治療中老年胸腰椎骨質(zhì)疏松癥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雜志,2001,28(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