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血細胞分離機在采集腫瘤生物治療患者外周血中各類報警的發(fā)生原因及處理方法。方法:對我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2009年至今所有腫瘤患者外周血采集過程進行研究,觀察血細胞分離機各類報警原因及處理。結果:2103例的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中出現(xiàn)各類報警共計1434例次(68.2%),其中23例次(1.1%)出現(xiàn)嚴重故障需終止采集,余1411例次(98.9%)經(jīng)有經(jīng)驗的操作人員處理后解除,外周血采集順利進行,采集的單個核細胞數(shù)均達生物治療要求。結論:血細胞分離機在采集腫瘤生物治療患者外周血中會出現(xiàn)報警,但絕大多數(shù)可由有經(jīng)驗的操作人員自行排除,不影響采集的效果。
【關鍵詞】血細胞分離機;腫瘤生物治療;外周血采集;報警分析及處理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618-02
腫瘤生物治療技術(又稱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是指從機體自身外周血中分離的單核細胞,在經(jīng)過體外激活和擴張后回輸患者體內,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或病毒感染細胞,起到調節(jié)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防治腫瘤轉移復發(fā)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運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外周血采集時常會遇上一些報警故障。為探討各常見報警發(fā)生的原因,尋求其預防、處理的方法,本文對我院自2009年至今進行的2103例腫瘤生物治療患者外周血采集進行研究?,F(xiàn)將在采集過程中常見的報警原因分析及處理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103例腫瘤生物治療患者中:肺癌491例,肝癌432例,乳腺癌228例,黑色素瘤437例,腸道惡性腫瘤313例,其他惡性腫瘤202例。處理血量(1600~2500)ml;采集時間(50~90)min;每例采集次數(shù)1次。
1.2 外周血采集方法 應用COM.TEC血細胞分離機,選擇程序8-干細胞采集程序進行采集。穿刺兩條血管(一般為兩條普通大靜脈)作血管通路;血流量30ml/分~50 ml/分,總共處理3個~5個循環(huán)血量(成人一般為1600ml~25 00ml)。全程采用ACD-A抗凝劑抗凝,全血與抗凝劑的比例為8∶1~10∶1。采集過程常規(guī)口服或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3支~5支預防低鈣血癥,采集全程心電監(jiān)護。
1.3 研究方法 觀察每次血細胞采集出現(xiàn)的報警,并對其發(fā)生可能原因進行分析,作出預防、處理的方法。
2 結果
血細胞分離機在采集腫瘤生物治療患者外周血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報警,但絕大多數(shù)可由有經(jīng)驗的操作人員自行排除,不影響采集的效果。
3 討論
血細胞分離機在采集中常見的報警有:進血管路壓力太低、回輸管路壓力過高、抗凝劑太低、無置換液、空氣探測器報警、離心機內滲液、溶血等,其中前5類報警最常見,與文獻報道的相似[1]。各常見的報警發(fā)生的可能原因及預防處理措施簡述如下。
3.1 進血管路壓力過低(Alarm Inlet Pressure too low)
3.1.1 可能原因 患者本身的血管細小,尤其是長期化療、血管破壞嚴重者;穿刺針刺破血管,引起穿刺部位血腫形成;患者情緒緊張、寒冷、疼痛的刺激或枸櫞酸鹽中毒引起血管痙攣;分離管道扭曲、折疊;靜脈插管血栓形成造成管腔堵塞,或靜脈插管位置改變致出血孔緊貼血管壁;鹽水管路連接錯誤或夾子處關閉狀態(tài)。
3.1.2 預防及處理 檢查并去除原因。選擇粗大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采集前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恐懼心理;注意保暖,蓋好被子,寒冷季節(jié)可開放暖氣等措施預防血管痙攣;采集中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腫脹,管道有無扭曲、折疊等;采集前及采集過程定期予口服或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可預防及糾正枸櫞酸鹽中毒[2];讓患者反復握緊松開壓力球,并在上臂綁上彈力帶。必要時可將出入路進行交換。
3.2 回輸管路壓力過高 (Alarm Reture Pressure too high)
3.2.1 可能原因 返血管路折疊、扭曲;返血管路側穿刺針頭堵塞;返血管路側靜脈滲漏引起局部血腫;回路閥關閉;管道安裝不正確。
3.2.2 預防及處理 檢查并去除原因。調整穿刺針位置或重新穿刺;檢查管路和回路閥的位置,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回血線路管道扭曲和回路閥關閉等原因造成的回血壓力高報警。
3.3 抗凝劑太低(Alarm ACD too low)
3.3.1 可能原因 抗凝劑袋已空、抗凝泵管線從泵中脫出或未將滴壺放入滴數(shù)感應器中、抗凝泵管線在抗凝劑泵之前發(fā)生漏液、抗凝劑管路上的夾子關閉、抗凝劑液面過高、滴數(shù)感應器被遮住或太臟。
3.3.2 預防及處理 更換抗凝劑、檢查抗凝劑針接頭、裝好滴壺、打開抗凝劑管路夾子及降低抗凝劑液面(1cm以下)。
3.4 無置換液(Alarm No-replacement-fluid)
3.4.1 可能原因 置換液探測器中是空管;探測器中有氣泡或泡沫阻斷信號。
3.4.2 預防及處理 更換置換液,先將管路從探測器中取出,按開始(START)鍵,待該管路重新充滿后再放回探測器中;排除氣泡,再將置換液管路重新裝入到探測器中。
3.5 空氣探測器報警(Alarm Air Detector)
3.5.1 可能原因 回流滴量腔中的液面水平下降過多,滴量腔管壁上有氣泡或滴量腔與感應器的接觸不良;空氣探測儀功能不良。
3.5.2 預防及處理 檢查并去除原因。按下排氣鍵(Deaerate)將滴量腔徹底充滿;敲打滴量腔除掉氣泡;清潔感應器。重新安裝進口空氣探測室,確認它與傳感器接觸良好。
3.6 離心機內滲漏(Alarm Leakage in Centrifuge)
3.6.1 可能原因 離心機離心腔內的耗材發(fā)生泄漏;外面的液體流進離心室。
3.6.2 預防及處理 必須更換新的耗材,并將離心腔和分離盤充分擦干;確保沒有液體從外面流進離心室中。
3.7 溶血(Alarm Hemolysis)
3.7.1 可能原因 血漿相對透明,不過其顏色已經(jīng)變成橙色或紅色(可能發(fā)生溶血);血漿管路中有較多的紅細胞、氣泡、泡沫。
3.7.2 預防及處理 再不能除外溶血的情況下應停止分離,更換耗材;將血漿管路從溶血監(jiān)測器上移開,重新開始分離,待血漿中無氣泡或清亮后立即重新安裝血漿管路。
參考文獻:
[1] 李愛萍;趙曉芳;白潔 血細胞分離機在機采血小板采集中常見報警故障[J];中國輸血雜志;2011年11期
[2] 金慧玉 低體重患兒外周造血干細胞采集過程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年23期
[3] 楊丹;李蕊;方艷秋 血細胞分離機在腫瘤患者生物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yī)問藥;2013年07期
[4] 陳惠珍;侯秋秀;揭素銘;陳運賢 血細胞分離機在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采集中常見報警故障分析及處理[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