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口腔修復患者的臨床特點,為今后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和借鑒。方法: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間來我院行口腔修復的33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患者在性別、年齡、修復部位、修復情況等方面的差別。結果:339例患者在性別方面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年齡方面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30~60歲患者居多(57.23%);修復部位方面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上頜部位損傷患者居多(46.02%);口腔修復情況方面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采用鉸連式義齒修復類型的患者居多(36.28%)。結論:口腔修復醫(yī)生應該根據患者年齡和修復部位的不同,做好具有針對性的口腔修復工作,尤其應不斷地加強對鉸連式義齒、鑄造支架義齒、金屬烤瓷聯合全冠等較為常用的修復類型的學習,以此不斷地提高口腔修復服務。
【關鍵詞】口腔修復;牙列缺失;牙列缺損;牙體缺損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599-02
牙齒具備了咀嚼功能,能夠切斷并咬碎食物;具備了語言功能,能夠協助發(fā)音;具備了駐容功能,能夠維持面部的豐滿度[1]。所以,牙齒若出現缺損,不僅影響人體的正常咬合功能,有損美觀,還將導致鄰牙向缺牙傾斜,縮小缺牙的間隙,食物嵌塞而形成齲齒,嚴重者可引發(fā)胃腸道疾病,極大程度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2]。為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間來我院行口腔修復的33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的339例患者均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間行口腔修復并完成的治療者,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69例,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42.8±8.7)歲。
1.2 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間來我院行口腔修復的33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用微機錄入整理后,對比分析患者在性別、年齡、修復部位、修復情況等方面的差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α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在性別方面對比
339例中男性170例(50.15%),女性169例(49.85%),對比分析發(fā)現患者在性別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患者在年齡方面對比
339例在年齡方面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30~60歲患者居多(57.23%),詳見表2。
2.3 患者在修復部位方面對比
339例在修復部位方面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上頜部位損傷患者居多(46.02%),詳見表3。
3 討論
牙齒具備了咀嚼功能,能夠切斷并咬碎食物;具備了語言功能,能夠協助發(fā)音;具備了駐容功能,能夠維持面部的豐滿度。所以,牙齒若出現缺損,不僅影響人體的正常咬合功能,有損美觀,還將導致鄰牙向缺牙傾斜,縮小缺牙的間隙,食物嵌塞而形成齲齒,嚴重者可引發(fā)胃腸道疾病,極大程度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間來我院行口腔修復的33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從中發(fā)現以下四大特點:(1)口腔修復患者在性別方面比較無顯著性,為此,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行口腔修復或術后保健教育時,不必過于重視男女區(qū)別對待。(2)患者在年齡方面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以30~60歲患者居多,可見中青年人的口腔牙齒更易受損,他們對牙齒的保健和美觀要求也相對較高,為此醫(yī)護人員應該對30~60歲年齡段的患者進行更為詳細的口腔保健知識宣教,幫助其快速有效地恢復口腔健康[3]。(3)患者在修復部位方面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其中以上頜牙齒缺損或缺失為主,嚴重地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觀,為此,醫(yī)護人員應該不斷學習關于這方面的修復知識,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提高口腔修復水平。(4)在患者行口腔修復時,大多采用鉸連式義齒(36.28%)、鑄造支架義齒(27.43%)、金屬烤瓷聯合全冠(23.01%)三種修復類型,和國內外相關研究結論基本一致[4]。為此,醫(yī)護人員應該不斷地加強對鉸連式義齒、鑄造支架義齒、金屬烤瓷聯合全冠等較為常用的修復類型的學習,以此滿足患者的修復所需,不斷提高口腔修復服務。
參考文獻:
[1] 簡冬根.口腔臨床疑難病例修復方案研究[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3,11(1):472-473.
[2] 崔軍,徐欣,蘭晶等.口腔種植修復失敗原因分析[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45(12):717-721.
[3] 吳浩.口腔臨床疑難病例修復方案的探討[J].醫(yī)藥前沿,2013,(3):350-351.
[4] 丁鵬飛,孟波.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21):119-120.[5] 朱淵輝.口腔臨床疑難病例修復方案的探討[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