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治療組40例在應用抗生素的基礎上,同時加用中藥口服、中藥離子透穴療法;對照組40例單純應用抗生素治療。2組均14日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治愈率為95.8%,對照組治愈率為0,2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療效確切。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性疾??;中藥口服;中藥離子透穴療法;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485—01
我院采用 2005~2013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性疾病40例,并與單純西藥治療40例進行對照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一般情況
80例均為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年齡21~48歲;病程1~3年;腹痛最少4次;對照組40例。年齡22~48歲;病程1~3年;腹痛最少4次。2組年齡、病程、癥狀及體征等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有反復下腹疼痛,白帶增多,月經(jīng)期及勞累后加重病史。最低標準:婦科檢查:宮頸舉痛,或子宮體壓痛,或附件區(qū)壓痛。附加標準:體溫升高:宮頸或陰道異常黏液膿性分泌物;陰道分泌物出現(xiàn)大量白細胞;紅細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應蛋白升高;實驗室證實的宮頸淋病奈瑟菌或衣原體陽性。特異標準:子宮內(nèi)膜活檢證實子宮內(nèi)膜炎。陰道超聲或磁共振檢查顯示輸卵增粗,輸卵管積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積液、輸卵管卵巢腫塊、或腹腔鏡檢查發(fā)現(xiàn)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加頭孢西丁鈉2g靜脈滴注,80滴/min,每6小時1次,加替硝唑100ml, 每8小時1次連用10日;后改口服氧氟沙星400mg,每日2次,同時加用甲硝唑400mg口服,每日2次連用3日。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同時加用中藥(赤芍藥12 g,茯苓12 g,紅花10 g,桃仁9 g,川芎10 g,當歸10 g,延胡索10 g,乳香6 g,沒藥6 g,干姜10 g,三棱6 g,莪術6 g,丹參15 g,肉桂20g,吳茱萸10 g),每日1劑,水煎服,分3次服,14日為1個療程;中藥離子透穴療法,同樣中藥,用布袋裝好,長期置于下腹部,用紅外線燈烤于布袋中藥上,將中藥加熱,溫度適宜,使中藥離子透入腹壁,每日紅外線燈烤2次,每次30 min,14日為1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
治愈:腹痛消失,白帶正常,婦科檢查:宮頸舉痛,或子宮體壓痛,或附件區(qū)壓痛基本消失。有效:腹痛消失或減輕,白帶正?;蚪咏#瑡D科檢查: 宮頸舉痛減輕,或子宮體壓痛減輕,或附件區(qū)壓痛減輕;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及體征無改變。
3.2 治療結果 見表1
4 討論
盆腔炎性疾病屬上行感染,而女性生殖器官位于腹腔最低處,炎癥吸收慢,所以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多發(fā)生在性活躍期婦女。多由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治療不當遷延所致,但也有無明顯急性發(fā)病史者,輕者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常見癥狀為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多。經(jīng)期或勞累后加重,月經(jīng)失調,經(jīng)量多或淋瀝不凈,腰酸。病情嚴重甚至高熱、寒戰(zhàn)、頭痛、食欲缺乏。嚴重時可有腹膜炎癥狀、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癥狀、及直腸刺激癥狀。長期炎癥的刺激,器官周圍粘連,形成包塊,一般抗生素藥物不易進入吸收,以至病情頑固,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而成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中醫(yī)辨證為余邪未凈,瘀積胞中,以至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失司,瘀積而發(fā)。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以瘀積為主,病在下焦,而且病久體虛,治宜溫經(jīng)散寒,理氣活血,化瘀消積,益氣扶正。故用吳茱萸、干姜、肉桂、沒藥、等消炎殺菌、抗病毒,起到溫中散寒、消腫散結、排膿破瘀、利水滲濕等作用;茯苓、干姜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川芎、延胡索、桃仁、紅花、當歸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能夠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有利于藥物進入吸收,調節(jié)組織修復與再生;當歸補血活血,調經(jīng);赤芍藥行瘀止痛,涼血消腫;乳香調經(jīng)活血,定痛消腫;三棱、莪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同時行持續(xù)性離子透穴療法,使中藥離子通過熱作用滲透入腹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藥物吸收,從而加速炎癥吸收,加強盆腔抗炎作用。中西醫(yī)結合不僅能在短期內(nèi)徹底消除病灶,縮短療程,而且還提高治愈率,防止復發(fā)。而單純西醫(yī)治療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有效率高,治愈率低,復發(fā)率高。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