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126例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提出全面而詳盡的健康教育,對延緩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減輕心、腦、腎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指導---合作”型護患關系的建立,具有積極作用。并有利于病人、醫(yī)院及護理學科的發(fā)展。
【關鍵字】老年人;高血壓;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439—02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綜合癥。我國城市高血壓的患病率為7.4%,農村為3.6%。血壓升高除了可以引起高血壓本身的有關癥狀外,隨著血壓水平的上升,引發(fā)的心、腦、腎的并發(fā)癥也隨之增加。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壓持續(xù)的升高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貫穿于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的全過程中,尤其是病情穩(wěn)定后出院時的健康教育,意義重要。我科自2010.3—2012.5,共收治老年性高血壓患者126人,對126名患者從住院期間逐步的健康知識灌輸,到出院時詳盡的對患者所掌握知識的評估及出院后隨訪,認識到健康教育對患者的生活方式影響較大,通過傳播健康知識和技術,干預個體和群體行為,可消除危險因素,預防潛在并發(fā)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1 生活護理
1.1環(huán)境:居住環(huán)境要求溫度適宜。高血壓患者應避免暴露在過冷或過熱的環(huán)境中,冬天應注意保暖,外出時應戴帽子和手套,穿外套,因寒冷時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冬天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因過熱使血管急速擴張,血壓下降,浴畢若室溫過低,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應避免蒸氣浴。
1.2休息與活動
1.2.1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當出現癥狀或血壓升高時,應臥床休息,并發(fā)心衰或出現高血壓急癥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指導患者做到:①作息要定時;②活動要規(guī)律;③勞逸要結合。
1.2.2活動:根據病情進行適度規(guī)律的活動,如在活動中出現心悸、頭昏等不適,應立即停止活動并就地休息,避免參與競技性質的活動或做帶有爆發(fā)力的動作,平時避免提重物或自高處取物,可選擇快步走等有氧運動,也可選擇太極拳等運動量小的活動,雖降壓作用不顯,但可通過交感神經活性降低而受益,鼓勵從事有興趣的休閑活動,如寫字,養(yǎng)花弄草等。但不可感受壓力。
1.3 飲食:高血壓的飲食原則是低脂肪、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飲食,推薦烹調方法蒸、煮、燉;限制鈉鹽的攝入量,每日少于6克。不要暴飲暴食,禁飲烈酒,忌食公雞、狗肉等。推薦可用的食物種類,如降脂作用的有海帶、海蜇、海參、葵花籽、芝麻等,促進脂肪代謝的有豆芽、芹菜、芥菜、蘿卜、胡蘿卜等,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有魚類、瘦肉、牛羊肉、豆制品等。保證足夠的鉀、鈣攝入,如綠葉蔬菜、豆乳類食物。超重者應注意制定減肥計劃并限制熱量和脂類攝入。
1.5正確測量血壓 應在不同的時間多次測量。測量部位固定于一側肢體,通常選右上臂測量,以減少誤差。出院前教會患者和家屬測量血壓,并評價學習效果,直到正確掌握為止。告知測血壓要做到定體位、定部位、定時間、定血壓計,根據血壓和癥狀在醫(yī)師指導下調整藥量。
1.5戒煙限酒 研究資料表明,吸煙后收縮壓會升高10-25㎜hg,吸煙后一方面加重或促進動脈硬化,另一方面被損傷的血管內皮釋放收縮血管物質,使血壓升高。有吸煙習慣的高血壓病人,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降低,而使高血壓的治療不易獲得滿意的療效。高血壓患者不宜經常大量飲酒,偶爾飲酒或每天少量飲酒者(每日不超過30ml),其血壓水平與不飲酒者無差異。
1.6 預防便秘 因用力排便時可使收縮壓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等嚴重并發(fā)癥。日常生活中保持大便通暢,積極治療便秘,必要時服用緩瀉劑。
2 藥物治療的護理
2.1降壓藥物分類:A、利尿劑,如雙氫氯噻嗪,螺內脂。B、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美托洛爾。C、鈣通道阻滯劑,如維拉帕米,硝苯地平。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等。
2.2 降壓目標和聯合用藥:因血壓水平與心、腦、腎并發(fā)癥發(fā)生呈線性關系,因此降壓目標是使血壓降至正常范圍內,即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也以此為標準。當一種降壓藥物未能使血壓滿意下降時可以更換另一種藥物或加用第二種藥物,有時以減少兩種藥的劑量來減少副作用。藥物的使用必須嚴格遵照醫(yī)囑執(zhí)行。
2.3防止過度降壓 每日定時測量血壓,應逐步降壓至正常范圍,對血壓重度增高多年的患者更應該注意。
2.4注意事項:
2.4.1 監(jiān)測服藥與血壓的關系 指導患者與家屬如何測量血壓,應注意在固定的時間條件下,并做血壓與服藥關系的記錄。
2.4.2 強調長期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目前高血壓患者必須終身服藥,患者對此觀念要有嚴格明確的認識。用降壓藥使血壓降至理想水平后,應繼續(xù)服用維持量,以保證血壓相對穩(wěn)定,對無癥狀者應更加強調。
2.4.3 必須遵照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 如果病人根據自己感覺血壓高或低來增減藥物、忘記服藥或試著在下次吃藥時補服上次忘記的劑量,都可導致血壓波動。如果血壓長期過高會導致靶器官損害,出現心、腦、腎并發(fā)癥;如血壓下降過快、幅度過大會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甚至發(fā)生休克、急性腦血管病、腎功能不全等。
2.4.4 不能擅自突然停藥 經治療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后,可以逐漸減少劑量,甚至可考慮停藥。但如果突然停藥,可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出現停藥綜合癥。
2.5 體位性低血壓的防護:
2.5.1 首先告訴病人體位性低血壓的表現為乏力、頭暈、心悸、出汗、惡心、嘔吐等。在聯合用藥、服首劑或加量時要特別注意。
2.5.2指導病人預防方法:避免長時間站立,尤其在服藥后最初幾個小時;改變姿勢、特別從臥、坐位起立時動作宜緩慢;服藥時間可選擇平靜休息時,服藥后繼續(xù)休息一段時間再下床活動;如在睡前服藥,夜間起床時應注意。
2.5.3指導病人或家屬,在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時應取頭低足高位平臥,抬高下肢高于頭部,以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3 心理護理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指導患者必須樹立長期與高血壓做斗爭的信心,只要密切與醫(yī)護人員配合,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圍,完全可以延緩高血壓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避免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得到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和生活質量。
3.1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保持情緒平和穩(wěn)定,避免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指導患者在不良環(huán)境下適時采用放松技術,如緩慢呼吸,脫離緊張不良的環(huán)境,聽輕音樂或轉移注意力,從而達到放松情緒,避免情緒原因引起血壓突然升高而誘發(fā)不良后果。 老年人心理脆弱,易將高血壓和腦卒中、心肌梗死緊緊聯系在一起,心情易處于惡劣狀態(tài)。因此應該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予以必要的解釋和安慰,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和接受改變。
3.2 疾病認知的指導 有的患者把高血壓看成不治之癥,產生恐懼絕望心理;有的則對高血壓麻痹大意,不顧醫(yī)護人員的勸告,任其發(fā)展;有的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血壓降至正常,就認為治愈而停止治療,造成治療失敗,甚至產生不良后果。因此,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觀,明確高血壓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堅持合理用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就可以控制疾病發(fā)展。
4 討論
通過對126例老年性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全面的高血壓相關知識,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生活質量,使患者充分受益。護士的專業(yè)知識和自身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護患關系得到了升華和發(fā)展,體現了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的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馮正儀主編 內科護理學(二) 上??茖W及時出版社, 2001.84-87
[2] 周作人編著 高血壓早防早治 光明出版社, 2002.133-141
[3] 王啟民主編 高血壓及相關疾病防治新概念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1.6,12-13
[4] 黃津芳. 護理健康教育學(第二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6;6
[5] 余小平 朱園主編 老年科護理基本知識與技能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