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卡托普利與普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當中聯合應用的效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64例,對照組患者選用卡托普利用藥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家用普伐他汀,對兩組患者用藥治療1個月后的心血管事件以及臨床指標變化進行對照比較。結果:治療組64例患者在不穩(wěn)定心絞痛、心肌再梗死以及腦卒中等心血管事件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指標方面,治療組的C-反應蛋白與纖維蛋白原變化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卡托普利聯合普伐他汀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當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預后情況較好,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對各項指標的提升與改善均有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卡托普利;普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434—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為臨床當中較為常見的心血管類疾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的閉塞導致心肌缺血,進而產生壞死與損傷后果的急性缺血性心臟病。目前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藥物包括β-受體阻斷劑、抗凝血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硝酸鹽類等藥物,這些藥物雖然在臨床應用當中會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1]。本次研究當中將卡托普利與普伐他汀進行聯合應用,探討這種聯合用藥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53例,年齡范圍在55-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5±8.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另外排除以下患者:①入院就診前有他汀類藥物應用史;②患有肌炎或處于進展期的肌?。虎鄹?、腎功能不全者;④患者血壓中的收縮壓在90mmHg以下[2]。將所有患者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64例,兩組患者從性別、年齡以及其他一般資料等方面進行對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溶栓治療,選用瑞替普酶,對患者進行靜脈推注,同時口服美托洛爾及阿司匹林,劑量為300mg/d,并對患者給予常規(guī)鎮(zhèn)靜、止痛以及吸氧等支持治療。溶栓治療6h后,對照組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劑量為12.5mg/d,用藥3d無副作用后維持劑量持續(xù)用藥;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普伐他汀,劑量為30mg/d。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連續(xù)用藥1個月后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以及臨床指標變化進行對照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血管事件比較
兩組患者進行用藥治療1個月后,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心血管事件,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 臨床指標比較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C-反應蛋白以及纖維蛋白原變化進行對照比較,治療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在目前世界范圍內,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見區(qū)域為歐美國家,在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而我國近年來的患者人數呈顯著上升的趨勢,每年發(fā)現新病例50萬,現至少有200萬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3]?;颊甙l(fā)病多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由于各種外因造成斑塊破裂,血液當中的血小板聚集成血栓,對冠狀動脈血管形成阻塞,最終導致心肌缺血進而壞死,而且冠狀動脈痙攣或心肌耗氧量劇增也可引發(fā)急性心肌梗死。經大量臨床資料表明,常見的發(fā)病原因包括:①情緒:過度憤怒、緊張或激動等較為劇烈的情緒;②疲勞:過度的體力勞動、體育運動、連續(xù)的緊張工作疲勞等,都會使心臟的負擔驟然增加,進而導致心肌耗氧量的提升,而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由于冠狀動脈硬化變窄,因此造成擴張不足而造成心肌缺血。另外,劇烈超負荷體力活動也可引發(f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直接形成急性心肌梗死;③暴飲暴食;相當一部分數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與暴飲暴食后,大量的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進入人體內,導致血脂濃度突增,血粘稠度增加,冠狀動脈當中的血小板聚集成血栓,最終引發(fā)急性心肌梗死;④氣溫刺激:這種現象在冠心病患者當中較為多見,突然而至的寒冷對其心臟影響較為強烈,也是季節(jié)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主因之一;⑤過量煙酒:吸煙頻繁以及過度飲酒均可造成冠狀動脈痙攣或心肌耗氧量增加,進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⑥便秘:在老年患者當中,便秘屬于常見的臨床癥狀,而由于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引發(f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在少數[4]。
卡托普利作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之一,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并可控制心室擴張現象的發(fā)生?;颊咴诎l(fā)病后,心肌的擴張以及收縮能力明顯降低,進而形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室擴張等一系列臨床表現。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卡托普利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在降低動脈壓的同時并不會加快反射性心律,并且能夠預防左室進行性增大或心力衰竭的發(fā)生,但是在臨床治療當中,單獨應用的效果并不理想。
他汀類藥物為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能夠對細胞內部的膽固醇融合速度進行有效抑制,進而使得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因刺激而增加數量與火星,進而提高血清膽固醇的清除率。經多次臨床試驗結果表明,他汀類藥物具有穩(wěn)定粥樣斑塊、控制炎癥反應、保護血管內皮的作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變化產生明顯的改善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卡托普利聯合普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體征,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痛苦,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曉紅.綜合治療臨床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1(14):98-99.
[2] 劉靜靜.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臨床意義和診斷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7):337-338.
[3] 張玉芳.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對預后、血脂、血清CRP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3,7(12):199.
[4] 李作運.早期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39例臨床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5):6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