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通過分析老年人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特點,探討老年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措施及策略。方法:取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2010年8月-2011年8月年齡大于65歲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46例,針對其臨床特點進行護理干預,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46例患者中,3例家屬主動放棄搶救,其它患者均搶救成功,臨床康復出院。結論:嚴密觀察病情,及時治療療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87—01
肝硬化胃底食道靜脈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病情變化快,死亡率最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門靜脈壓力增高導致食道胃底靜脈側支循環(huán)形成,形成靜脈曲張[1],其破裂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且洶涌,致死率極高,而且老年患者自身體質弱,血管彈性低,且多合并心腦腎等慢性疾病,急性出血時死亡率要遠遠高于中青年人【2】。本次研究選擇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2010年8月-2011年8月年齡大于65歲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46例,針對其臨床特點進行護理干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老年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齡65~83歲,平均72.4歲;其中37例嘔血及
便,9例僅有黑便,無嘔血均就出血原因采用腹部彩超及胃鏡進行檢查確診,均符合本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出血誘因:1、飲食粗硬食物37例,2、便秘2例,3、無明顯誘因7例
1.2 護理干預方法
1.2.1 臨床癥狀及體征觀察:
依據(jù)患者的全身癥狀對失血量進行估計[3]:如果失血量小于300mL,多數(shù)病人會出現(xiàn)輕微心慌、頭暈、無力等表現(xiàn),少部分病人無癥狀表現(xiàn)。如果失血量大于400mL,病人會出現(xiàn)心悸、眩暈、口渴、面色蒼白等癥狀。如果失血量大于1000mL,病人會出現(xiàn)循環(huán)衰竭癥狀,如大汗、血壓下降、煩躁不安、脈搏細速、四肢厥冷等休克征象發(fā)生。
1.2.2 通過觀察病人臨床癥狀進行預見性護理:對于危重患者我們應該加強病房巡視,嚴密觀察及詢問病情,注意病人一切病情變化,盡早發(fā)現(xiàn)出血先兆,如果病人主訴存在喉部癢感、異物感、胃部飽脹不適、灼心、惡心等癥狀,應考慮有出血可能,此時應該密切觀察病人的血壓、脈搏、尿量等預見性地判斷病情, 及時向醫(yī)生反映病人一般情況,及早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出現(xiàn)嚴重后果,針對老年患者,因為老年患者一般病情重,且體質弱,很少主動訴說病情及要求,反應遲鈍,醫(yī)護人員更加應該積極主動溝通,認真觀察病情,同時保證搶救器材、藥品齊全,利于及時組織搶救,
1.2.3 急救護理
對于出血量大且出血洶涌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應該快速投入搶救,首先應該使患者絕對臥床、將頭偏向一側,以防止誤吸,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暢。同時為患者迅速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遵醫(yī)囑使用各種藥物,同時進行交叉配血。特別是對那些以往有過出血的患者應備足血源,爭取時間,及早輸血。
1.2.4 生活護理
1.2.4.1 飲食護理:
肝硬化并上呼吸道出血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合理飲食,可增強機體及肝臟的抵抗力,有利于肝功能恢復,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治愈率,改善預后[4].首先肝硬化合并門脈高壓癥出血,出血期應禁食一般需要3~5天或更長時間,出血停止后逐漸給予全流食,半流食稀粥,同時對于血氨增高病人應避免高蛋白飲食并酌情限量鈉鹽攝入。對于老年病人,因其消化系統(tǒng)功能弱于中青年,胃腸道蠕動慢,應該少食多餐,盡量以易消化食物為主,并注意便秘,適當可給予乳果糖等潤腸藥物。
1.2.4.2 基礎護理:
出血期間絕對臥床休息,備好便器,于床上大小便。同時保持床單位整潔,及時清除血跡、污物。按時翻身,定期擦洗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做好口腔護理,保持病人口腔清潔濕潤,使其舒適。
1.2.5 心理護理
老年肝硬化病人多年為肝病折磨,許多病人反復出血,多數(shù)患者因病痛折磨對治療失去信心,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影響治療效果,許多病人為慢性肝炎患者,在社會上也有少量人對此歧視,長期的負性情緒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肝硬化患者的心理護理特別重要。護理人員日常查房應該給患者講解肝硬化的疾病知識,出血的預防,讓患者盡量避免出血誘因,同時讓患者了解主要的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和要求,遵醫(yī)囑督促并指導患者按時用藥,盡量是患者遠離偏方及驗方。
2 結果
46例患者中,3例家屬主動放棄搶救,其它患者均搶救成功,臨床康復出院。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常來勢兇猛,發(fā)生出血性休克,誘發(fā)肝昏迷、肝性腦病[5],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出血次數(shù)越多,死亡率越高。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減少出血次數(shù)、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已成為我們所追求的目的。因此,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護理干預系統(tǒng)致使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各項指標均取得良好效果。老年患者微循環(huán)功能減退,心功能下降,在護理上更應該細致細心。許多老年患者因病痛而對病情講述不明,或不能敏銳的對病痛進行感覺,加之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時有昏迷和休克的癥狀較早發(fā)生,故應根據(jù)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便血和嘔血量對出血量進行正確估計,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jù)。由此可見,積極有效的護理,對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許慶華.4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預見性觀察及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10(3):160.
[2] 楊蕊敏.老年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診治[J].危重癥雜志,1999,5(4):181.
[3] 韓占波,桂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思路[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生,2000,15(5):9.
[4] 楊昌霞,許偉,宋艷燕.飲食護理對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2B):28-29.
[5] 周冰,王燕,王風華,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 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05, 21(18): 2417-2418.